今天是
天气预报:
通兴杉行
【发布日期:2012-08-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父亲陈元暖于1898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于莆田县华亭镇官利崔坪。祖父是憨直的农民,除务农外,农闲时还兼挑夫以补生计,生活贫苦。父亲从小便上山下田帮干农活等,少年时代,在家乡读过私塾三四年,粗通文墨,能识字记帐等。父亲信奉“多学不如久练”,认为实践是重要的。父亲虽只私塾文化,但爱看书报,对故土莆田诸如陈经邦、康大和和“草鞋公”等乡情人物故事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稍长以后,学木工,是学粗墨木工,但师傅嫌父亲身体矮小力气不足,终不是好去处。约在1918年父亲20岁时,为求生计父亲跨出华亭山区来到莆涵平源郊区的吴江村杨富十四杉行当学徒。起初没工钱,后来才有一些工钱。杨是当地富户兼营杉行,雇了好几个伙计帮手。父亲来自贫穷的山区,在涵江举目无亲,再加上父亲生性口拙、不善辞令,更不会偷懒、吃喝玩乐等,所以杉店里的粗重活总是父亲多做。父亲也毫无怨言,特别是“走山区”这苦差,即到萩芦、新县、广宫、永泰等山区订、购、运杉料一事。那时交通不便,凡进山都要打起“包袱伞”起早摸黑步行进山,且山路崎岖,野兽出没,人烟稀少,困难自是不少。当时山区更落后,生活更艰苦,吃、住等都得将就挨过,非一般平原人所能忍受。所以,逢到“走山里”,店里伙计总推三推四,“走山里”这苦差事最终还是落到父亲份上。也正是天道酬勤,父亲在这艰苦之中赢得了主人的信赖,取得了山区林农的信任和好感。父亲后来做生意起家也正是得益于“走山里”。几年后,杨富十四的杉行收摊,伙计们只得四散另找出路。当父亲把这情况告知山区林农时,林农为之唏嘘惋惜。林农苦于山区木材的销路,多年的交往又使他们了解并信任父亲的为人,所以,林农自发要求父亲能继续做杉木生意,甘愿先垫货给父亲待出售后再还钱,即压一批卖一批,这样父亲才得以白手起家做木材生意。当时这样交往专凭信用为本,经过多年时间的交往和考验,以致许多林农都成了父亲的好朋友。如有一次,父亲进山不幸遇到杀人不眨眼的郭楼古的土匪,被抓去见郭楼古。当地林农纷纷出面求情,极力陈言父亲是当地杉木销售所依赖的老实人,不可没他,父亲才幸免于难。还有如后来我市乃至省内知名的老中医、天山人林书农(十六先),那时候是父亲交谊甚深的林农,以后成了世交,相互信任,有如亲戚一般来往。更有坪盘林农方尚七,父子二代都和父亲有很深交情,临解放时,儿子方晨曦去台湾谋生,隔绝50多年后,方晨曦回大陆,一踏上故乡,马上就来我们家拜望我母亲,恭敬又亲切地尊称我母亲为“伯母”,问长问短,令人感动。正因为父亲和山区林农有这样深切的关系,相辅相成,父亲的杉行才有了发展。大约是1930年前后,父亲得以在涵江经营木材生意,招牌取“双洽兴”号。靠信用为本,艰苦地积累起一些资金后,于1936年在涵江保尾水陆交通都方便的五棵树下(俗称后门埕,长有五棵大榕树)购地置房,买条石砌后门埕沟旁堤岸,经营杉行,招牌取“通兴”号,直至解放,直至公私合营。顺便提及,因为父亲经营的“通兴”号杉行地盘大,达1064平方米,水陆交通都方便,便于木材进出,所以公私合营后的涵江木材公司就设在父亲的通兴杉行里。
解放前,通兴杉行主要是父亲为主经营,他集采购供销于一身。杉行前店后埕,临街店面摆一铺柜,上面经常摆的是算盘、毛笔、砚台、茶盘、水烟筒、点火的纸卷等,记帐的帐簿、进出货的簿记等一般放在铺柜的抽屉里。客人一来,一般先以茶、烟招待,洽谈生意。店面一般是摆一些较短的杉板材。较长的杉木料、椽等放在里面杉埕,分门别类堆放整齐,以便顾客选货。客户选购杉料多是由木匠、盖房的负责工长,看货选定,谈好价,打算盘算定价格后,在选定的杉材上打上“铁印”就表示铁定成交,付款后即运走。最大的功夫仍是“走山里”订、购、运木材,总是父亲起早摸黑亲身步行前往。一般都是到新县的泗洋或坪盘或靠近永泰的天山等山区订购,这些都是父亲早年当学徒时交往密切而熟悉的山区,在当地林农带领下上山看货;选好后,便在山上林区搭起住人看守的木寮,并雇工人锯树、锯桠枝、劈去树皮等,放在山上放置一段时间;待干涸后,再雇工人肩扛、挑运至西天尾企溪集中,雇撑排工人在企溪中分门别类扎成放漂的杉排,后沿溪顺水撑排,循水路逶迤转到涵江保尾四沟嘴五棵树下后门埕;最后是全家大小发动起排搬进杉埕,分门别类堆放清楚。父亲做生意的口头禅是“信用为本”,明码标价,当面洽商。父亲做生意的最大特点是对业务相当熟悉,这得益于父亲早年的木工出身,因之,对用户的需求,用什么木料,多大规格等了如指掌,这也是经营杉木同行所不及而所赞赏父亲之处;再加上经营生意中一贯奉行的“信用为本”,所以父亲对顾客选料往往是最好的顾问和参谋。
为了生意,为了信用,父亲常常会因为顾客整套杉料中欠缺某些紧要木料而专程不畏风霜雨雪特地去山里订购。而且他也熟悉山上林木情况,往往只要巡山一周,便能大致估出这座山的木材品种及总的蕴藏量等,特别是盖大厝用的关键的“脊头杉”之栋梁之材,他更是只要站在树下察看一会儿,便能估出这木材有多高有多少口径,适合做什么料,这样,大大节省用户的费用等,深得林农、工匠们的信任、赞许。所以,当时江口、石庭、九峰、冲沁等许多“四目厅”、“五间厢”、“七间厢”等大厝的整套杉料都是父亲通兴杉行经营的,辛勤而又守信用的经营,做出了通兴杉行的招牌信誉。父亲享年86岁,于1984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无疾而终。终其一生,从没有和他人有经济纠纷,如上所述,倒是结识了许多山区林农朋友。
父亲从一个山区人单枪匹马来涵江创业,解放前做生意受尽了官、兵、封建土势力等的气。父亲从不交官,也不会奉承拍马,也没加入国民党或三青团之流,更不会嫖、赌、饮等鬼混。父亲一生崇尚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不信鬼神,但笃信“风水”,父亲墓地就是自己踏遍青山而选定的。世事艰辛,商场险恶,所以为了生意,为了生计受尽勒索、欺榨、敲竹杠等等。如父亲花钱买了地,围起墙打门户时.土豪劣绅、流氓无赖红了眼,说:“一个山里人,只穿一条红裤衩来,现在居然有房有妻!”于是寻衅滋事,蛮横无理地推倒围墙,结果是白白被勒索去许多钱才了事。而保甲长经常借抓壮丁、收保甲费等,不知被敲去多少钱。还有许许多多说不清的苛捐杂税等等,父亲的杉行总是首当其冲。一天,一个路过的国民党军官突然跑进店,伸手一把抢走帐簿,最后是好说歹说,被榨去50元才罢休,等等。总之,解放前父亲做生意是受尽了这帮牛鬼蛇神的气,不知花去多少冤枉钱! (陈锦林 陈锦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