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潮汕栀粿与莆田金粿
【发布日期:2012-08-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潮汕节日品栀馃

传统节令食品是地域文化的象征,但莆田市和广东潮汕地区的食品却有相似之处。潮汕地区逢端午节有制作栀粿的习俗。做法是:糯米浸水后磨成浆,滤去一部分水分。按比例加入栀子汁、食碱液,拌匀后蒸熟。栀粿呈棕黄色,用纱线切割成片,蘸白砂糖吃。当地认为,潮汕地区端午暑湿瘴热,吃栀粿有清热利湿、助消化之功效。
莆田中元节(七月半)做金粿。农历七月初九或初十,用草木灰过滤出含碱的“金水”。十一十二,取“金水”拌水磨糯米浆,蒸成金黄色的米粿。用于祭祖,也是味道独特的食品。由于含食用碱,能帮助消化。
潮汕栀粿与莆田金粿都是用水磨糯米浆蒸成的节日食品,都加入含碱液体,成品呈金黄色,吃法相同,都具有助消化的功能。而且,栀粿与金粿,读音相似。不同只在于前者是端午节食品,还要加入栀子,后者是中元节食品。
栀子,潮汕俗称黄枝(莆田也这样称呼),果实叫“山栀子”,入药。其功效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栀粿”因用栀子而得名,用做端午节保健食品是合适的。栀子虽然有保健功能,但主要作用大概是给栀粿着上黄色。由于栀子比较稀缺,现在也用茶叶、竹叶、稻草烧的汤汁替代,这种汤汁也是黄色的。莆田金粿旧时可能也加栀子,现在不加了(拌了草木灰汁的金粿呈金黄色)。另外,同是中元节食品的“薄荷糕”,现在也不加薄荷了。
饮食风俗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尽管客观环境会改变,但风俗仍然代代相传。比如金粿,古代没有专门介绍做法的书籍,更没有现代的大众传媒,全靠民间一代代传承、模仿,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了。而且中元节一到,人们就会自发去做。栀粿也一样。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个市。其东北部与我省交界。潮汕历来有“先祖迁自莆田”的说法,潮汕俗语也说“潮州福建祖(祖先来自福建)”。据考证,确实有不少潮汕先民是在唐宋及以后由莆田入潮的,其中一部分先由中原南迁到莆田,再入潮汕。移民对目的地生活方式、风俗和文化传统都有影响,至今当地一些民俗习惯仍与莆田相近。潮汕莆田都盛产大米,大米是人们的主食,也是大米制品的原料。
由此可知,潮汕栀粿与莆田金粿做法相似,又有类似的民俗功能,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 (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