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潜(1423—1473),字孟时,号竹岩。明景泰二年(1451)高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柯潜返莆省亲期间,遍游莆仙大地诸多风景名胜,如东岩山、梅峰寺、延寿溪、龙华寺等,还经常邀约一些“斯文雅谊至倾倒无间”之士一起饮酒赋诗,并留下大量诗作。那年夏天,酷暑难当,柯潜邀集了“宗姻朋旧”十余人游览了梁溪,先后写了《游梁溪》和《重游梁溪二首》,他同他的同游者也“效昔人曲水流觞之趣,饮微醺,各挥毫为诗,凡若干”,题曰“梁溪胜会”。《梁溪胜会诗集》现已流失,无从寻觅,我们只能从《柯竹岩集》中觅得柯先生所写的游梁溪诗共三首,现录于下,以飨读者:
游梁溪
何以消烦暑,临流坐石台。尘教风扫去,杯付水传来。一鸟鸣芳树,群鱼戏碧苔。情怀浩无际,欲去又迟回。
重游梁溪二首
其一:酷爱梁溪景,三旬两度过。芳樽从烂漫,长日此消磨。石气生春雨,泉声透碧萝。吟诗有高兴,真欲倒阴何。
其二:避暑芳林下,流觞碧水旁。葅抄香藻嫩,脍切锦鳞鲜。雨气凉巾袖,莺声替管弦。酒阑天欲暮,醉倚白云眠。
在我们欣赏柯先生游梁溪诗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梁溪在什么地方。梁溪发源于壶山,向南流经今灵川镇桂山与硋灶两村交界处,然后折向柯朱村,最后注入湄洲湾内湾的下尾海。柯潜的叔父文魁在壶山之南建有一幢别墅,梁溪就从别墅旁流过。古时,梁溪“水来自山中,萦石澄澈。溪上佳木苍郁,鱼鸟相忘于指顾间”,风景十分清绝。
从以上所介绍的梁溪概况来看,梁溪及其发源地壶山,并非什么名山大川,也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但这里清幽的环境,的确是一处甚好的避暑胜地。你瞧,那清澈见底的溪水,浅浅的小溪里生长着一片片碧绿的青苔,一群群的鱼儿在碧苔间尽情地嬉戏着;小溪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有的树上还盛开着鲜艳的花儿,顺着那一阵阵微风,送来了一阵阵的清香,鸟儿们在芳树间尽情地欢鸣着。那悦耳的鸟鸣声,使这儿的环境显得更加幽静而优雅。更加令人叫绝的是,虽然此时正处在令人厌烦无比的酷暑里,但在这里,只要下了一场小雨,这里就会变得清凉无比,连身上穿的巾帻和衣袖都变得凉爽起来。在这样清幽的环境里与宗姻朋旧们一起消暑、饮酒、吟诗,该是多少惬意的事呀!这样清幽的环境,能不叫人来了还想再来,怪不得柯先生会“三旬两度过”呢!这样清幽的环境,能不叫人流连忘返,“长日此消磨”,并且恨不得时光能够倒流,“直欲倒阴何”!
从三首诗的意境来看,诗人不愧是个十分有品味的人,他不仅学识渊博,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十分了解大自然,并且善于利用大自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尽情地享受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你看,诗人临溪而坐,看着清澈的溪水从身边流淌,看着鱼儿们在溪中的碧苔间尽情地嬉戏,听着鸟儿在芳林里悦耳动听的鸣叫声和小溪流水透过碧萝传来的叮噹作响的流淌声hellip;hellip;
既然诗人是同十来位宗姻朋旧一起来梁溪避暑的,如果单单是来“看”和“听”,未免太单调、太枯燥了一些。他们基本上是一群文化人,仿效古人曲水流觞,也确是一桩情理中的事。你看,他们第一次游梁溪的时候,居然做了个小小的游戏:“杯付水传来”,杯里斟了酒,一些人从上游把酒杯放在溪里,让溪水把酒杯漂流到下游,另一些人在下游从溪里接起酒杯喝酒。这种玩法,让他们久久不肯离去:“情怀浩无际,欲去又迟回。”他们第二次去游梁溪的时候,一共作了两件事,一是饮酒作诗:“芳樽从烂熳”,“吟诗有高兴”;一是弄吃的:“葅抄香藻嫩,脍切锦鳞鲜”。从吃的方面看,他们纯粹是在小打小闹,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关键是他们不分身份的高低贵贱,自己动手做菜,其乐融融。诗人在诗中用了“葅抄”和“脍切”字样,葅,即切碎(菜、肉)的意思,抄,同焯,把蔬菜放在开水里略微一煮就拿出来的意思。“脍切”,把鱼、肉切成薄片之意。有道是,自己亲手做的菜,吃起来就是香!
古梁溪的“芳林”与“碧水”带给作者和他的友人们的旅游生活是何等的烂漫与快活呀!细读柯潜的两度游梁溪的三首诗,我们不仅会由衷地感叹诗作的清丽,而且也会由衷地羡慕当年古梁溪的那情、那景! (王元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