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团结县长,襟怀坦荡广纳贤。
原鲁山县长任期长,先后与他共事过的副县长有16人之多。其中有老干部,也有新干部;有本地干部,也有南下的和部队转业干部;有工农分子,也有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共事的时间有同始至终,短的也有不足一年。他们无不感到给原鲁山当助手,心情舒畅、合作愉快,无思想负担和压力。有位副县长说“老原不论是做工作还是做人,都是实实在在的,用本地话讲叫做lsquo;无灌水rsquo;(没有水份)。他无私无畏,敢讲真话,而且有水平,分析问题入情入理,政策掌握得准,让大家信服;老原作风民主,下级干部有不同意见可以跟他辩论,所以大家都敬重他,愿意听他的。他事事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对自己对亲属要求十分严格。”有一位副县长,是位老红军,57年从省里下放到莆田后一直担任副县长,直至文化大革命,他的革命资历和行政级别都超过原鲁山。平素对这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原鲁山特别尊重,凡政府机关大事多与他商量而后行。这位副县长对原鲁山的为人处事也极为钦佩,处处以原为楷模,严持操守,身体力行,尽量为原分挑担子。他俩亲密无间,坦然相处,同甘共苦,共事十多年成为历届县政府班子团结的基石。还有一位副县长,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游击队长,是位工农分子,在地下斗争年代,夫妇俩甚至卖掉子女支持革命。解放后,身居要职,仍保持革命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对奉承拍马的人,对不合理的事,敢说敢顶,所以不时碰壁,原鲁山理解他、尊重他,并根据他能广泛联系群众的特点,安排他分管民政及社会优抚福利工作,并同时交给有关同志给予解决家庭生活上的具体困难。这位副县长对原鲁山格外信服,有什么牢骚就找老原发,发完了又痛痛快快接受老原的批评开导,然后高高兴兴去完成所分配的工作。每当政府换届时,原鲁山总是交待多安排一些党外人士,和重用一些卫生、农业、教育界有真才实干的干部。我们翻开原承志同志所给的资料,那是一次与原鲁山共事过的老领导座谈纪要,什么“坚持原则,乐于与人为善,大公无私,对工作对同志都出于公心、淡泊名利”“敢于负责,从不推诿hellip;hellip;”,肯定,赞誉有加的话语,洋溢于表,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的对战友的真情思念。
原鲁山对“干部”二字的阐述还特别有新意。他说“干,就是要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起带头骨干作用,扎扎实实干出成绩;部,就是要牢记自己是群众的一部分,没有丝毫特权。”他自己首先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践诺者,在勤政、廉政、班子团结方面做出示范,才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原鲁山在科局长基本素质方面提出颇有创新的“三能三不”要求,即能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不搞弄虚作假;能独立解决具体问题,不推卸责任;能自己动手拟写业务报告材料,不照本宣科。又从另一面体现了原鲁山的领导、决策、组织不同寻常的能力。在文化大革命中,原鲁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他自撰了一副对联:“职业无贵贱,只要你安职乐业,无私奉献,就是职务较低,德誉照样美好;品格有高低,倘若他贪赃枉法,假公济私,即使地位再高,声名同样丑赃。”这是自勉,是警人,也是原鲁山同志高尚纯洁心灵的注释。也许有人会认为以上仅仅是一些事实的简单重复,但老县长子女向笔者提供的纯属作者自发撰写的有关“平民县长原鲁山的情怀”。另外,资料汇编也可以看到莆田人民“鲁山恋”的真情。 (续完) (郑元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