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行业习俗
【发布日期:2013-01-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之一 农事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林外境内民众在农事活动中有迎春贴“春牛图”,祭土地神、祈雨等习俗。
一、迎春贴“春牛图”
清代以前,府、县每年都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前一天,知府、知县等要穿戴官服,坐露轿,带领皂隶等人,每人手持一束鲜纸花,周游四城门,称为“五马行春”。队伍出东门到乡下,由一老农牵牛(事前指定好)官员脱靴下田。知府扶犁,知县播种,表示迎春之诚。礼毕迎泥塑春牛(太岁)入城。沿途民众撒盐米,争着撒向春牛,祈愿全年丰收吉利。春牛抬入县衙。供人们祭祀,祈免冲犯。最后把这泥塑春牛抬上城墙,等“立春”(节气)时刻一到,把它推下城外了事。
乡下民众(境内民众同样),事前要买“春牛图”,在“立春”前就要贴屋里的显眼处。一般贴在门扇上,以示迎春、祈愿全年丰收吉利。
“春牛图”,境内先民也称“春牛芒神图”,其中芒神和牛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图中“芒神”(牵牛的人)若是赤足(画成“打光脚”)预示这年雨水多;“芒神”倘若穿鞋,意 味这年雨水少,甚至干旱。人们看“春牛图”,就能断定这年雨水的多寡。“春牛图”买回贴定,春牛嘴要红纸剪一小块给封着,以防庄稼被动物糟蹋,影响丰收。
二、祭土地神
古云:“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民众流传“土地土地,管土管地。”旧时农民认为农田林果收成好坏,与土地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境内农家在牛节和收成时,以及每月初二、十六日,特别是六月初六日“土地公(福德正神)生日,”都要办果、酒、香、烛、银(大银、井钿艮)、纸(纸钱)等到田头、园头(果树下)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三“祈雨”
解放前,水利工程甚少。一遇旱年,境内民众就要举行“求雨”活动。农民(妇女不能参加)自发成群结队,头顶烈日,身穿素服,抬出菩萨——黑面的监雷御史“张公圣君”,沿境游行。口唱“乞雨歌”,绕境游一圈,把菩萨放在社埕事前设的供案上(露天的)。每天点香敬奉,直到下雨后,请回原处。还要演戏做“谢雨”。个别神棍多能观察气象,选定可能下雨的日子为“祈雨日”。若真下雨,就可贪天之功为已有,倘不下雨,就说是民心不虔。
四、以节气和农谚指导农事活动
境内在农业生产方面,民众习惯用传统谚语、俗语对照进行农事活动。
“正月栽茄苗,二月栽花苗”。意谓茄苗要在正月栽好,迟到二月就有花无实了。
“雷腾(轰响)惊蛰前,四十日不见天”。“雷腾惊蛰后,无水供翻犁。”谓惊蛰前响雷,雨季必提前,要防阴雨烂身;惊蛰后响雷,今年春雨量少,要及时预防。
“清明谷雨,不熟也死”。谓大小麦在清明节前,必须及时收割。
“清明节气到,赶种花生豆”。“清明谷雨间,插秧好时间”。指明了种花生,春大豆和插秧季节时限。
“九月lsquo;立冬rsquo;刚动工,十月lsquo;立冬rsquo;满洋空”。谓lsquo;立冬rsquo;在农历九月,那时秋收刚开始,倘若lsquo;立冬rsquo;在农历十月,则那时秋收农事应该结束了。

之二 工匠习俗
一、拜师
旧社会,有人拜师学艺,要备办“拜师礼”。一般是“一担盘”。其中必须有线面、猪蹄、酒、果和红包(内封现金)作为拜师见面礼。徒弟要给师父行跪拜大礼。师父双手扶起,表示愿收拜者为徒。学成之后,还要办“谢师礼”,以表感谢师父教导之恩。
二、动工 散工
某种工程雇佣木工、泥工、石工等,要备办果品、酒肴祭神,放炮。炮响宣告告竣。还要宴请所聘请的各种工匠,俗称“散工”。酒席上坐首位的是石工,因为工程由他打基础开始的。
三、牙祭
雇佣伙计的商家、工场作坊主人、兴建工程的主人等等,在农历每月初二日、十六日要备办酒菜祀神,其后请雇佣伙计、工区们聚餐,称为“牙祭”,俗称“做牙”。二月初二为“头牙”,十二月十六为“尾牙”。这两次“牙祭”比较隆重。
四、拜祖师爷
旧社会,境内各种工匠都供奉各自的祖师泥工、木工、石工都祷拜鲁班先师,陶工拜宁封子(一说是陶朱公范),盐工拜陈圣侯,酿酒工拜杜康,制茶工拜陆己,烧窑工拜董宾,箍桶匠拜陈楠,戏班拜雷海青(田公元帅),理发师拜罗祖,制豆腐的拜淮南子,制纸的拜蔡伦,染布匠拜梅葛先师hellip;hellip;祈求工艺长进,事业顺利。 (卢金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