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紫霄岩上“琉璃峡”原书写者是谁?
【发布日期:2013-01-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紫霄岩上现存一处楷书摩崖石刻,刻有“琉璃峡”三个大字,左下侧落款仅刻“才翁书”三个小字。于是有人就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莆田二十四景》发表文章,题为《紫霄怪石》,此文中说:“巨大的lsquo;琉璃峡rsquo;摩崖石刻,由北宋著名书法家苏舜元(字才翁)题款。”
从文意看,断定“琉璃峡”是苏舜元所书的唯一依据是:苏舜元,字“才翁”,“才翁书”就是苏舜元书。假如写文史文章或考古文章真的如此简单容易的话,那三岁的小孩也能写!
福州鼓山灵源洞有一处摩崖石刻,刻文为:“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1046)孟秋八月游灵源洞。”(见《福州摩崖石刻》及照片)。邵饰,字去华。苏舜元,字才翁。郭承规,字世济。蔡襄,字君谟。
福州灵源洞这处四人游的摩崖石刻其中第二人“苏才翁”确定是苏舜元,因为有“苏”姓为据。没有“苏”字将“才翁”武断是苏舜元是错误的。
民国版《古今人物别名索引》记:“才翁,宋朝黎明。才翁,宋朝苏舜元。才翁,元朝王英孙。”可见,“才翁”并不是苏舜元唯一的字。因此,“琉璃峡”落款仅“才翁书”,既可以说是黎明所书的作品,也可以说是王英孙所书的作品。这里只不过是举例而已。
书法家苏舜元擅于书写哪种字体呢?
(一)宋代编撰的《宣和书谱》“苏舜钦”条记载:“文臣苏舜钦,字子美,······兄(苏)舜元,善篆、隶,亦工草字。”
(二)《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苏舜元”条记:“苏舜元(1006-1054),宋,字才翁,hellip;hellip;工篆、隶,亦善草书,清劲老健。”
可佐证:字“才翁”的苏舜元善于书写篆、隶、草诸体书法,他的书法“清劲老健”。
按常理说,书写者都是以自己最擅于或最拿手的字体书写作品,以显示自己的书法水平供观众欣赏。特别是刻在石头上的摩崖题刻、祠堂里的石碑等等这些公共场所的作品更是如斯。举莆田的例子为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林达”条记:“林达,明,字志道,号愧吾。福建莆田人,(林)俊子。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官南京吏部考宫郎中。工篆、隶,能诗文。”
显而易见,林达擅于书写篆书、隶书二体,因此林达书写《林氏族范碑》197字碑文全用篆书书写,落款59字都用隶书书写。
同样的道理,苏舜元书写“琉璃峡才翁书”大小6字必定是用自己拿手的“清劲老健”的篆书或隶书或草书体书写,或篆、隶两种字体书写。怎么会用自己不太有把握的楷体书写呢?
“琉璃峡才翁书”6个字,书法呆板,歪歪斜斜缺乏应有的笔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书法幼稚十足,没有半点精神活力可言。
再则,“琉璃峡”的“琉”字右边上面无一点那是可以的。但,“琉”字写作由“王、么、川”组成的,这完全不合汉字楷书的传统书写规范。
又“琉璃峡”的“峡”字是简化字,查字书《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异体字手册》以及《简化字总表》等可得知:新中国成立以前,没有简化字形体作“峡”这个字。
字“才翁”的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舜元,他绝不会写出书法幼稚、笔画错乱、字体不伦不类的“琉璃峡”书法。
笔者到实地去考察后,其具体情况是:有一些风化,但并不严重。据笔者多年拓片,经常与石碑、崖刻接触的一点经验看,“琉璃峡”也有一定的时间了。那此崖刻究竟是什么时候所刻的作品呢?如以字书为依据,那“琉璃峡”只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书法作品,迄今只有50多年的历史。但,考证崖刻年代必须从多方面进行考证,才能最接近历史事实。
明代万历木板印《少村漫稿》记有:“诗盛于唐,而夜郎之放巫峡之寓。”巫峡之峡形体作“峡”不作“峽”。
明代崇祯木版印《黄忠裕公文集》里有一首诗,诗体为《九峰峡泉题石》有句:“来看东山出峽泉。”诗题用“峡”,诗句用“峽”。
查多种古字帖及《楷书字典》等都没有查到形体作“峡”的。可证实:“琉璃峡”既不是宋代苏舜元所书,亦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所书的作品。据明末古籍《少村漫稿》、《黄忠裕公文集》里有“峡”字;清中后期欧峡画一幅画,落款“欧峡”。峡不作“峽”而作“峡”(见《莆田历代书画选集》)。可知,“琉璃峡”大约是明末或清中后期人的作品,两者必居其一。
那么琉璃峡落款“才翁书”是什么含义?
才,《中国姓氏汇编》里收有“才”姓。可见“才”字是姓。
翁,(1)《汉语大字典》“翁”字的解释是:“泛称男性老人。”(2)《汉语大词典》“翁”字:“对年长者的尊称。亦泛指年老的男子。”(3)《辞源》“翁”字:“泛指老年男子。”(4)《辞海》“翁”字:“男性老人。”(5)《新华字典》“翁”字:“老头。”综合多种工具书对“翁”字的解释,其意思都是老头、老人。
书,书很明显是书写的意思。
综合以上有关的证据,并且将“才翁书”三字连起来解释意思是“琉璃峡”摩崖石刻是明末或清中后期,一位姓才的老人所书的书法作品。
那么“琉璃峡”原书写者是谁?福建省内几部文史界一致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古籍即省志、府志、县志均会一清二楚告诉我们:
(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明弘治四年(1491)木版印《八闽通志·山川·兴化府·莆田县》“紫霄岩”条记载:“上有精舍,旧名迎福院。琉璃峡,宋苏舜钦书。”
(二)《兴化府志·山川考》“紫霄岩”条记载:“上有精舍,旧名迎福院。其山最为幽胜,骚人墨客多游赏焉。初入有雷轰石、次有琉璃峡,宋苏舜钦书。”
(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清康熙木版印《福建通志·山川·兴化府·莆田县》“紫霄岩”条记载:“在九华山东北,有雷轰石、琉璃峡,宋苏舜钦书迹。”
(四)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木版印《兴化府莆田县志·舆地》“紫霄岩”条记载:“在九华山东北,上有精舍曰迎福院,特为幽胜,初入有雷轰石、有琉璃峡,宋苏舜钦书。”至此,强有力地证实:雷轰石、琉璃峡这二处崖刻,其原书写者是宋代的苏舜钦。
姓才的老人为什么要重写“琉璃峡”呢?由于历史上的某种原因,如开山取石,雷轰石、琉璃峡二处崖刻均被毁掉,后来一位姓才的老人重书“琉璃峡”,并刻在崖石上(按:没有重书重刻雷轰石)。我们今天看到的“琉璃峡”即是重刻也。琉璃峡与苏舜元没有任何关系。
“琉璃峡”原书写者是宋朝苏舜钦。决不是苏舜元。将重刻武断为苏舜元的书法,那是大错、特错。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任何古籍志书都无只字记载“琉璃峡”是苏舜元所书。
(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