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者单国强撰《中国绘画断代史》,其评述吴彬所绘的佛教人物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佛教仪式活动有关的作品,属供奉寺庙或让膜拜的佛像,带有偶像崇拜性质。第二类是贴近居士在家修行的画作,在表达虔诚心灵的同时,掺入更多世俗生活细节的艺术欣赏情趣。第三类是用来辅助经典的图解工具,以诠释佛理为主,同时又作了相当自由的发挥。
如吴彬所绘的《十八应真图卷》,什么叫“应真”?“应真”就是“罗汉”,中国人素来崇佛,对罗汉这样的宗教画题材,通常认为是吉祥的。其构思绝特,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相关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罗汉或坐于石床,或立于水中,或驾乘于怪兽,或相互清谈,吴彬着力于叙事情节的表现,使罗汉形相奇古。全图笔墨精研,树石造型,傅色墨染,具有画家蓝瑛(字田叔)气息。人物造型以及衣纹描法,已形成了吴彬特有的素简朴拙的风韻。据保利提供之资料可知,《十八应真图卷》,上有清乾隆皇帝恭楷亲题引首:“游艺神通”四字,并附七言古风长诗一首于画卷之上,天子垂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吴彬作品能得到乾隆御笔亲题仅此一件,正是“宝笈之宝”。吴彬尝在此画卷末题款“乙卯( 1615)春日写于绣佛居”。乾隆御题诗云:“一树稼华照碧江,落梅五月不同腔。缘鸳高上描枝立,为爱花皆并蒂双。”诗题用行书字行,下款书“癸末( 1763)春御题”,钤有“乾隆”印章。
吴彬晚年的画作,去除了部分奇险怪诞的形式,多趋于柔和简淡,如取景似于北宋之画家范宽(字仲立,本名中正),宽性温厚有大度,吴中人谓性缓为宽,故时人目为范宽。风仪峭古,进止疎野,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宽居山林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善画山水。后卜居终南太华,遍观奇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自为一家。其刚古之势又不犯前辈。宋初山水画家惟范宽与李成(字咸熙)称绝。时人议曰:“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李成画法“笔势颖脱,墨法精绝,称山水者,以为古今第一”。李成得山之体貌,董源得山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家遗跡,照耀古今,为百代之师,尤为吴彬所独锺和师承。
吴彬作画有时取景既效法范宽,以正面山水为主居中,柱形的山峰和远坡低滩皆很少出现,间以云岚之气和悬瀑水流破其实处,云岚之气下往往又一片密林,虚实形成鲜明对比。线条多用弧形,且喜用淡墨烘染,浓墨醒破。故山水之气势似北宋,然其精神状态完全是吴彬。如其所绘《云峦秋色图》,上部为一挺秀独立的主峰高高耸起,其下有侧峰支岭,层层叠起,碎石浅滩,出没山前。山间遍生丛树,细瀑清泉从山上跌宕而下,在山下汇为平静的河流,画中笔法温厚而松秀,山石树木造型整肃,秩序井然,程式严密,其设色温雅清淡,更使画面境奇秀,温和而雅致。(未完待续)(黄祖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