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摹声为动词的形式
(1)把食物装在杯或碗中,之后放在锅中的水里煮,普通话叫做“炖”,而本地人称做Kao(“咔敖”的切音)。由于在煮的过程,锅中的水一直处于沸腾状态,杯子随水的沸腾碰磕锅身,会发出“Kao”“咔敖、咔敖、咔敖”的声音,所以本地的人们就根据这一现象,形象地用其声音来表达这样煮食物的过程,叫做“咔敖”。如,在杯中放入米隔水煮成干饭,本地人叫做“咔敖捞饭”(这里人把干饭称为“捞饭”,因为捞饭是干的,与稀饭是有区别的称叫)。
(2)用鼠夹夹老鼠,本地人称为“咔敖老鼠”。
(3)人们在溪河中游泳时,常用两脚击水,发出“卟嗡—卟嗡—卟嗡”的响声,所以人们就把到溪河里游泳称为“卟嗡卟嗡”。后来,连小孩放进洗澡盆中洗澡也称为“洗卟嗡卟嗡”。
(4)母亲哄婴儿睡觉时,经常是一边喂奶或摇晃其身子,一边口中“哦—哦歌”地用声音来催眠,孩子稍长大了,大人就用“哦—哦歌”这一词来代替睡觉,说:“小妞乖乖,快点lsquo;哦—哦歌rsquo;吧!”在这里,“哦—哦歌”的摹声就成了动词了。
(5)母亲给幼儿把大便时,经常边把边用鼻音“黄—黄呣”地帮孩子用力拉屎,其实是使幼儿产生拉屎的条件反射。以后,要小孩大便时,便说:“乖宝宝,赶快lsquo;黄—黄呣rsquo;。”同样的,让幼儿拉尿时,大人也是用“嗤依—嗤依”的口哨声来使幼儿产生拉尿的条件反射,也把拉尿称为“嗤依—嗤依”。
(6)人在艰苦劳动时经常会发出“孩唉—孩唉—孩唉”的声音。本地人在形容某人的处境时说:“他整天lsquo;啦啊(起头的话音,没有实际意义,轻读)孩呀孩唉rsquo;,lsquo;给连烟rsquo;(被弄得的意思)睏(睡)都没眠。”在这里“咳唉呀咳唉”就是动词。有时描述某人气喘得说不出话时说:“他咳孩呀孩唉lsquo;格rsquo;(得的意思)一句话都说不出。” 在这里“咳呀咳唉”的摹声也是动词。
(7)这里人把枪响的声音听成鞭炮“噼越—噼越—噼越”响的声音,所以称为“噼越”,所以把坏人捉去枪毙,说成“捉去lsquo;噼越rsquo;”。
(8)本地人把“弹”的动作称为“噼越”,如“弹珠子”叫做“噼越珠”。因为弹出时会发出“噼越”的声音。
3、摹声为形容词的形式
(1)有时,常听到有人说:“实在没办法,我lsquo;给连烟格rsquo;(被弄得的意思)抖lsquo;咔敖rsquo;lsquo;咔敖rsquo;”。这里的“抖lsquo;咔敖rsquo;lsquo;咔敖rsquo;”,有时也叫“着lsquo;咔敖rsquo;lsquo;咔敖rsquo;”,本意是形容像被鼠夹夹着似地颤抖得发出的响声,其转意是喻“被某事缠弄得无可奈何”。这里的“咔敖、咔敖” 的摹声就成了形容词了。
(2)人在寒冷中,经常会被冷得发出“嘘—嘘—嘘”的声音,或者人在穷困无计之时总会发出“唏嘘” 叹息声,为此,这里的人用“穷嘘嘘”或“穷唏嘘”来形容家庭贫穷。这时“嘘嘘”或“唏嘘”的摹声就成了形容词。
(3)有人形容一个女人说:“她说话lsquo;必哩吧啦rsquo;给快,声音卜(又的意思)lsquo;叽呀叽rsquo;。”
4、摹声为副词的形式
豆粒或花生粒落地时的“哒—哒—哒”响在本地的话音是叫“铎—铎—铎”。在反贪运动中,许多贪官被撤职查办,群众说:“一查起来,贪官就lsquo;铎呀铎rsquo;落蒂(即免职)了。”这“铎呀铎”的摹声便成了副词。
5、摹声为歇后语的形式
本地有一句歇后语:“lsquo;西公rsquo;(法师)吹笙——哪咤哪咤”。“哪咤哪咤”是摹仿笙的吹奏音,其意思是说,依然如旧。
此外,有时在一句话中就有几个摹声词在作不同词性使用,如:
一个老太婆说,街道商店里的声音(指巨声的音响)响呀“基哩卟浪”大声,她被给“卟旺”得头都大起来。
在这句话中,“基哩卟浪”的摹声作为形容词使用,而“卟旺”的摹声作为动词使用。 (续完)(吴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