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黄斌卿“抗倭寇”是历史史实吗?
【发布日期:2013-03-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宗科主编的《莆田黄氏通书》其中有篇题为《黄斌卿与关帝庙》记述:“黄斌卿(1609—1649)西天尾俞里澄渚村人(笔者按:黄斌卿实是西天尾碗窑(洋)村人)。任职浙江宁波总兵时,在抗倭战中,由于关公显圣指点,屡建奇功,后为报答其佑护,请旨钦赐还乡建庙。”
陈青集编《福莆仙人物志》有篇题为《碗窑关圣庙》记述:“碗窑关圣庙,系乡人黄斌卿任职浙江宁波舟山总兵时,在抗倭战中,由于关公显圣指点,屡建奇功。后为报答其佑护,请旨钦赐返乡建庙。”又记:“黄斌卿驻守宁波舟山时,几次在征剿倭寇之战中,得到关帝的显圣指点,才得以全歼敌倭。”
以上两书均记有黄斌卿参加抗倭战斗,那么,什么叫“倭”呢?
(1)《辞源》“倭”字的解释是:“古代对日本人的称谓。”
(2)《辞海》“倭”字的解释是:“古代称日本。”
(3)《汉语大字典》“倭”字的解释是:“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倭”字的解释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5)《现代汉语词典》“倭”字的解释是:“我国古代称日本。”
可见,“倭”是指日本。“寇”是外来的侵略者;从国外入侵的敌人。那“倭寇”就是日本侵略者。
莆田黄斌卿到底有没有抗倭寇(抗击日本侵略者)呢?
(一)明末清初跟随郑成功的户都事《先王实录》的作者杨英在《先王实录》中记载:“鲁王同阁部曾樱并闽安侯周瑞挂印黄大振等至中左hellip;hellip;黄大振为援剿前阵。”其中对黄大振的注释是:“hellip;hellip;(黄大振)兴化人,初从黄斌卿于舟山,斌卿死后率众归(郑)成功。”
(二)《兴化府莆田县志·武烈传》记载:“黄斌卿,字明辅,起鸣子。崇祯元年(1628)以父殁于军,荫百户,弱冠入边从许总兵恢复赤水卫三城,授铜山把总,歼红夿灭刘香,擒渠魁陈遗哥,平妖贼查华十,功升参将,迁浙江副总兵,驻防舟山,招抚贼船百余艘。降其魁陈虎,威名益著。侍御左光先爱其才,请往金华剿许都寇平疏,请镇定海关。甲申闯贼(指李自成)陷京,率舟师勤王,为马阮所沮,从外海归,后死于舟山,年四十一。”
(三)《清史稿》第二百二十四卷记载:“张名振,字侯服,应天江宁人。崇祯末,为石浦游击。鲁王次长垣,率舟师赴之,封定西侯。以所部屯舟山,移南田,迎王居健跳所,与阮进、王朝先共击黄斌卿。斌卿,莆田人,崇祯末为舟山参将,唐王时封伯。名振奉鲁王如舟山,不纳。既以王命进侯。斌卿法严急,配民为兵,hellip;hellip;王次健跳,令进告籴,又不应。至是,名振破舟山,沉斌卿于海,迎王居焉。”
(四)民国版《中国人名大辞典》“黄斌卿”条记:“莆田人,字明辅,为舟山参将。甚得民心,福王时升江北总兵,南都亡,遁归,退保舟山,唐王封为威卤侯,镇舟山hellip;hellip;鲁王至舟山,不纳,。张名振、阮进等合谋攻之,斌卿与二女赴水死。”
(五)《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黄斌卿”条记:“黄斌卿(?—1649)明清之际福建兴华卫(今莆田)人,字虎痴。明崇祯间自舟山参将累迁至江北总兵。南明弘光朝覆灭,解兵遁归。隆武帝立,进千金助军。封肃虏伯,屯舟山。鲁王入海至舟山,拒纳。屡击杀南明将帅,隆武帝覆亡,自置官属,拥兵自重。后为张名振等所袭杀。”
(六)《福建名人词典》“黄斌卿”条记载:“黄斌卿(?—1649)明将领。字明辅,号虎痴。莆田人。崇祯十年(1637),因军功调浙江宁台参将,统领水师,镇守舟山。十七年 (1644年)福王即位南京时,升为总兵官,后督师广西。翌年,黄道周、郑芝龙等拥唐王朱聿键称帝福州,复封其为威卤侯,镇守舟山。挂镇南将军印,加封肃国公。清顺治六年 (1649)南明政权唐王、鲁王内讧,鲁王兵败于闽,欲退舟山,其不受理。九月鲁王遣部将张名振、阮进合兵讨伐,兵败城破,偕二女赴水死。”
显而易见,以上有关黄斌卿的资料,均没有半字记载黄斌卿抗倭寇之事。
倭寇扰乱何时平息呢?
(1)1958年出版的《戚继光》记载:“一五六六年(嘉靖四十五年)到这时候,东南沿海各地的倭患,经过沿海军民十几年的艰苦奋战,和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平息了。”
(2)《辞源》“倭寇”条记:“hellip;hellip;经过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所部多年奋战,到嘉靖末年(1566)才逐渐平服。”
(3)《辞海》“倭寇”条记:“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hellip;hellip;在人民抗倭斗争的推动下,名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血战多年,至十六世纪六十年代 (1560——1569)中,才逐渐解决。”
(4)《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记:“倭寇”条记:“hellip;hellip;嘉靖后期爱国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在广大军民支持下,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5)《明史·日本传》明确记载:“至(嘉靖)四十年(1561)浙东、江北诸寇以次平。”
这几条资料均基本确定倭寇平息于嘉靖后期,就以嘉靖的最后一年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倭寇被平息算。而黄斌卿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顺治六年(1649),享年足岁40岁。自古英雄出少年,就以黄斌卿18岁参加抗倭寇算,这年是明天启七年(1627),这就是说:1566年抗倭已平息最少61年时间了。倭寇被戚继光等平息了最少43年后,黄斌卿刚刚出生,仅1岁他怎么可能去抗倭寇呢?至此,可以肯定地说:明末清初的莆田人黄斌卿绝对没有参加抗倭寇。所谓“黄斌卿在抗倭战中,由于关公显圣指点,屡建奇功。”之说,纯属今人有意编造迷信色彩而已,毫无历史意义可言。综而言之:所谓黄斌卿参加“抗倭战”是绝对妄说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没有任何古籍作为立论依据。 (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