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明代刑部尚书郑大同
【发布日期:2013-03-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大同历官南京通政司通政,转南京太常寺卿,皆在南都,留滞七、八年不内召。嘉靖三十二年(1553),福建瓯宁人李默(字时言)官吏部左侍郎,鞑靼兵逼京师,默守正阳门,故示闲暇,纵居民出入,鞑靼疑有备,不敢犯。默为人博雅有才辨,有胆有识,以气自豪,不阿附严嵩,深得世宗赏识,陞任吏部尚书。 其知大同贤,召大同至京师,任大理寺卿。嘉靖三十四年(1555),大同转刑部右侍郎。后来默为相嵩门客赵文华(字元质)诬陷,言其试目有谤讪语,坐下诏狱,属刑部当案罪。赵文华累官通政使,生性奸险,投机取巧,善于拍马,受严嵩赏识,而嵩日贵幸,乃结为父子,在朝廷大肆谋取私利。大同谓“李吏部试人发策引故事,诖误则有之,坐以谤讪枉矣,此境当除籍耳!”严嵩密遣人恫吓诸曹郎,谓“天子切让,默罪应不贯,慎勿轻附。”于是大同遂坐李党归矣!
大同落职归莆阳,无疾言遽色,风度端凝,常以赋诗为乐。如其撰《天游观》诗云:“轻舆斜日上高峰,瘦竹疏花万壑风。独鹤一声松影乱,月明人在白云中。”大同勤于著述,有《居俟堂存稿》二卷存世。其时,恩师吴禄尚健在,大同乃持弟子礼甚恭,俨如诸生时。嘉靖四十年(1561),新倭四千余人从三江口入,日来薄围,啸聚四野,杀人放火,搜劫无遗。民居、祠宇、寺观,焚毁殆尽。禄死郊外,大同购其尸,谨治衣衾以士礼往敛之,为位哭者累日,仍为下葬郊外,人称其厚云。
大同以疾卒,时值文庙更新,工匠尚宿庙中,昧爽见大同绯入拜。顷之,一匠过其舍,闻哭声,惊相语,莆人问之,皆叹曰:“侍郎之卒也,修礼而后行。”黄海《续莆阳比事》卷六“辞庙衣换”条载:“郑侍郎大同,家近郡黉,每过必趋瞻拜,后属纩,晨有人昧爽,爽见大同服大红,拜庙门内,出度桥,忽不见,急趋至其家视之,则哭声已达户矣。”(出《广舆志》)
大同卒后,朝廷遣官谕祭,诏赠刑部尚书,谥文恪。父玱,以子大同贵,赠右通政。万历三十七年(1558)戊午,道宪徐良彦(字季良)在莆城书仓创建“郑文恪大同祠”,侍郎何宗彦(字君美)题匾。(见《续莆阳比事》卷七“苾芬崇德、俎豆报功。”)郑王臣《兰陔诗话》载:“公居谏垣日,私舍与严分宜连墙,未尝投一刺。杨忠愍(继盛)又为公门下士,往来甚密,以此见恶分宜,留滞南都多年,始入为少司寇。会冢宰李默为赵文华诬奏,系狱。公有意护之,分宜遂指为李党,罢归。家近宫墙,每出必入谒,卒之日,有人见公服莤袍拜庙门内,出度桥忽不见。诗亦浑厚,似其为人。”
俗云:“朴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大同居官清正,刚直不阿,可谓“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其生平事迹可见《闽书》卷之一百十二、《万姓统谱》卷一0七、《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二十三、《莆风清籁集》卷十九、《福建通志》卷四十八、《续莆阳比事》卷六、卷七、《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族谱》、《明诗纪事》丁籖卷十七、《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华姓氏通史》第五章、《莆田县简志》第十八章。(续完) (黄祖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