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九头十八巷”
【发布日期:2013-03-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5)金桥巷
自大度南出口内20米处的古井旁折往东行,过一段下坡路后分别转向南、北,成一条“丁”字形巷道,这便是“金桥巷”。由于地处唐建凤山寺之北麓,开发较早,不少官宦之家都乐于来此购地盖房;时过境迁,几易其主。此名亦随之变更,有“留桥”、“刘桥”、“顶刘桥”、“下刘桥”、“金桥”等。历史上刘、杨、柯、陈、郑、彭、李,hellip;hellip;多姓官员先后建有各自的宅第,风格不同,文物甚多,遗下不少古迹,文化积淀深厚。巷道不宽,一丈有余,三段路各长200米左右,西通大度,南临塔寺前,东接仓后巷,北端转角处有古建“三门井”供周边人家饮用,水质清冽,千年不干,如今尚存。上金桥中段有明代文物“光裕坊”,乃为名臣邑人陈钟(官济南通判)、陈伯献(官广东都副使)一门所立,是市内仅存的一座古木坊;下金桥中路有清康熙年间廉吏清官、佥都御史彭鹏故居,构建艺术颇具特色,是明清交替间第宅建筑承上启下的典型之作。
(6)仓边巷
出下金桥巷,自井头南端往东大路出口,巷道宽三、四米,长约200米,路面以石板铺成。西边有基督教莆田堂教址,东边系莆田县城城隍庙“大有仓”库址,其间之通道即俗称“仓边巷”,今属凤山社区。在旧城改造中,原有建筑仅保留基督教堂、荔城区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学校等,民居全部拆迁,巷道改成北大南街,由井头扩大并延伸至莆阳东路,文献中路穿街而过,直通阔口新东站。巷道东边曾为莆田地区、莆田市政府所在地,今已拆建成“沃尔玛”超市大商场,底下作停车场,高层为安置房和商品房,是城区最雄伟壮观的现代建筑物,一改昔日低矮破旧的落后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市政府则迁至龙桥“潜龙坑”新建。易地重兴,鹏程万里。
(7)坊巷
为大度中段通往井头的古街巷,宽15米,长200余米,东、西走向,路面以石板铺成,古名“刺桐巷”。巷道两旁多为历代莆邑名士之官邸,如宋代之翁姓“六桂联芳”(翁处厚、处易、处朴、处廉、处恭、处休六兄弟,相继登宋建隆、开宝、雍熙进士第),方姓(方通、方天若、方天任,分别登熙宁、绍圣、政和进士第),林姓(林冲之、林震、林霆、林郁、林观、林与之,分别登元符、崇宁、政和、宣和、绍兴、嘉定进士第),明代之杨姓(杨瑛,正统进士),黄姓(黄誉、黄谨、黄铎、黄穆、黄德纯、黄应策、黄衮,分别登正统、景泰、成化、成化、嘉靖、嘉靖、万历进士第),彭姓(彭韶、彭圣培,分别登明天顺、清顺治进士第)等等,朝廷赐建的石坊比比皆是,故民间俗称此巷名为“坊巷”,乃莆阳文化之发祥地。二十世纪50年代起曾组建县竹编社于此,产品远销国内外,90年代后解体。现在,坊巷西段两侧店铺延伸至大度两边,全部出租经销服装鞋帽及古玩饰物等小商品。店面窄小而拥挤,但生意颇为兴旺;巷东段则成为经营布匹、手工裁缝,修理车辆等的门市,以及民房住宅小区等,一派古色古香的老街风貌。
(8)仓后巷
在原兴化府城东门“大有仓”(清光绪年间改建为莆田县城隍庙)后面、原哲理中学(莆田二中)校园前方之巷道,东西走向,属凤山社区,宽20米,长达400米,东接福厦公路,西与下金桥巷相连,俗称“仓后巷”。巷道南侧原为莆田地区公署,莆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旧城改造中拆迁至龙桥新址办公,此地改建成“沃尔玛”购物超市及安置房、商品房等高层楼房。北侧仍作市委、市府干部人员住宿之套房;其右前方至哲理“蒲星堂”,改建为建设银行及商业区。坊巷头对面的钟楼,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中共早期地下革命先驱陈国柱、陈天章等;底层作为老年人休闲、阅报及健身活动中心。巷道东段两侧是文化、医药等商铺,南有居仁巷、霞美巷,北有湖岸巷等古街巷,如今旧貌换新颜,吸引众多游客。(未完待续) (黄秀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