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不畏权势 执法严明 ——明代著名御史林润评传
【发布日期:2013-11-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参劾大逆 斩首西市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御史邹应龙疏劾严嵩父子贪纵不法罪行,世宗勒令严嵩致仕。严世藩又因以银八百两贿改狱词,嫁祸他人,被举发而坐罪,谪戍雷州(今属广东);其党罗龙文戍浔州(今广西桂平)。世藩不赴雷州戍所,走至南雄(今属广东)便折回江西居家;罗龙文到浔州后,不久亦潜回徽州。卜居深山,据山为险,平日穿着蟒衣,乘坐高车,自比于王侯大夫。又招集恶少,出入无常,成为江洋盗贼行劫的窝主。严世藩不思改悔,变本加厉,横暴乡里,夺人财产,放纵淫乐,败坏风俗。又以造屋为名,聚众四千余人。罗龙文多次往来江西,与世藩交结,神出鬼没,纠集党羽,夜聚晓散,行踪莫测,机谋诡秘。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5],林润到江西巡察江防。袁州(今江西宜春)府推官郭谏臣,向他举发严世藩、罗龙文的诸多恶行。林润对二人负险不轨之举尤为警觉,遂上疏揭发严、罗二犯蔑视国法,不赴戍伍,横暴乡里,据险聚众,机谋诡秘的不臣之志和不轨之行。指出:“此二犯横恶夙著于平时,狂凶更彰于谪后。以世藩之逆,而济以龙文之险,以小人之无忌惮,更怀怨望之心,交结往来,神出鬼没,而莫知其状;招集党羽,夜聚晓散,而莫测其踪。臣恐失今不诛,恐后难图;乱机所伏,关系匪轻。”[6]乞请将严、罗二犯解京究问,明正典刑。
明世宗闻疏震怒,诏林润将二犯逮捕送至京师。林润驰赴九江,所经府县,人民闻风聚观,欢呼鼓舞,举手加额祝曰:“天子为民除害造福!”严世藩儿子严绍庭为锦衣卫官员,闻命后急遣家奴飞报世藩,促使二人赶赴戍所。世藩始乘快骑赴雷州戍所,才到两天,[7]便被带上镣铐起解,罗龙文亦在梧州(今属广西)被官府收捕。林润再次论劾严世藩里居时,僣逼无上,招致无赖亡命,横集江上,疑有非常,乞斩于市。[8]
严世藩在狱中,犹自恃有助力,狂言:“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欲削改狱词,避免“聚众通倭”之罪。大臣徐阶洞悉奸计,当机立断,疏言已勘实其交通倭寇,潜谋叛逆,具有显证,请亟正典刑。世宗从之,命斩于市。二人闻之,相抱而哭,以至写遗书不能成一字。京都人民大快,相约请至西市口观看行刑。[9]
林润疏劾严世藩“以一人之身,而总群奸之恶”的罪行时,特论列严嵩纵子之罪,曰:“严嵩不顾子未赴伍,朦胧(糊涂)请移近卫。既奉旨,居然藏匿,以国法为不足恤。世藩稔恶有司,受词数千,尽送父字,嵩阅其词而处分之,尚可诿于不知乎(还能推讬自己不知吗)?既知之,又纵之,又曲庇之,此臣谓嵩不能无罪也。”[10]乞予严加切责,以为人臣欺君之戒。严嵩终被抄家,上报金三万二千余两,银二百余万两,另有珠玉宝玩数千件。但抄收上交的家产,不及十分之三。[11]
严嵩居相二十余年,恶贯满盈。御史相继论劾其恶,而被斥逐甚至陷害致死。以罪斩首严世藩,对于严嵩罪恶势力的垮台,无疑是致命一击。《明史》林润传论曰:“世藩之诛,发于邹应龙,成于林润。”认为严藩被斩首,既是自己“恶积灭身”的必然结果,亦是邹应龙、林润居官忠直敢言,弹击适会其时所促成。
情系桑梓 连疏救时
林润在南京御史任上,正是倭寇猖獗之时,多次侵犯家乡兴化。林润不胜其忧,作诗曰:“岁荒连虏骑,故国忽传音。万里悲犹切,孤城恐不禁。黄尘迷海峡,白骨乱丘陵。极目南天远,临风泪满襟。”(《闻闽中兵荒》)[12]林润急上《客兵屡肆暴,恳乞亟处以图疏》,乞请朝廷发兵剿灭倭寇。[13]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倭寇攻陷莆田城,屠杀军民万余人,学宫亦被焚毁,成为莆田历史上一次大浩劫。翌年正月,朝廷命谭纶巡抚福建,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率戚家军赴莆剿倭,于四月平息了倭患。
事后,林润又上《请恤三府疏》,[14]特请朝廷蠲免租赋三年,以安民恢复生息。这年秋天,疏稿传到莆阳,士民欢悦。邑人史家柯维骐读疏,喜而赋诗赞曰:“力振此邦人,一疏陈曲折。宽适兼简兵,当宁莫剀切。人谓今司徒,如古稷与卨。”[15]林润此疏,今虽不得见,但从柯诗可知,主张宽政简兵,重在安抚。郡人比之于远古商、周始祖稷与卨,颂其救莆的大功大德。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莆田东角遮浪海堤毁坏,海水涌到了城下,林润向朝廷疏请帑金三千缗资助修堤。[16]明年,又奏请朝廷拨银重建被倭寇焚毁的兴化府学,得银三万两,建学舍四十间,会文楼一座。[17]尽现其关爱桑梓的深情厚意,对莆人可谓功德无量。
英年谢世 功德永存
明世宗鉴于林润在御史任上的突出表现,不久擢南京通政司参议,[18]历太常寺少卿。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开府姑苏(今江苏苏州)。林润初到官,江南高官曰:“大夫也!死祭酒(沈坤),削藩王(典楧),戍都御史(鄢懋卿),馁故相(严嵩),磔一侍郎(严世藩)与中书舍人(罗龙文)者也。”[19]称赞他是敢于论劾权奸,无往不胜的大丈夫。属吏们慑其威名,无不敬畏震憟。林润到任后,则如同一位宽厚的长者。初到姑苏,首先延见父老,问民疾苦,向朝廷密奏十余条关及世道公理与生民利害之事,恳切而忧伤。[20]《明史》称,林润任上“持宽平,多惠政,吏民皆悦服。”
林润在缉捕严世藩时,往来江上,积劳成疾,到姑苏后,扶病勉强视事。不久,病重不起,卒于官。仅年四十岁。
林润灵柩护送归莆,自莆田县界江口桥起,四十里路程,士民设位祭灵,凡三日始抵荔城。士大夫素车白马,争迎于郊外。郡民持幅酹酒,痛哭拥观,以至不得行。府学诸生因林润奏 请重建学宫的功德最大,恳请祀于学宫奉祭。邑人又在荔城建林公祠,志其功德。
林润著有《愿治疏稿》六卷,苏州太守蔡国熙汇辑刊刻于吴中。《林中丞集》三册存世。
注[5]按,《明史》等史志多作嘉靖四十三年。此据《明史》卷三百八《严嵩传》。
[6]林润《劾严世藩、罗龙文疏》(涂庆澜《莆阳文辑》卷一)。
[7]据《国朝献征录》徐观澜《林润传》;《福建通志》本传。《宋史》称,世藩子亟报世藩诣戍所方二日,林润已驰至,世藩猝不及赴戍所被械行。
[8][20]明·徐观澜《副都御史林润传》(载《国朝献征录》卷六十二)。
[ 9][10]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五十四,《严嵩用事》。
[11]白寿彝《中国通史》卷九,严嵩传。
[12][13][14]转引自林文修《林为梁栋,林润之泽居多》(《湄洲论坛》2012年)。
[15]明·柯维骐《壬戍秋读林侍御润安闽疏,喜而纪之》(《莆风清籁集》卷十八)。
[16]明·程拱辰《修东角遮浪石堤记》(清·陈池养《莆阳水利志》卷七)。
[17]新编《莆田县志》第二十九篇。
[18]通政司是明代始设的重要行政部门,掌内外章奏、封驳和臣民密封申诉文件,长官为通政使,佐官称参议或副使。今有传记称林润“擢南京通政司右参议御史”,混淆了两种官职。
[19]明·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九,《林润传》。 (续完)(阮其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