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传说体现出本地人的聪明才智。这些智慧,既有由历史文化孕蕴而成的丰厚积淀,也有由莆仙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其中既含有科学道理,也含有科学思维。
陈经邦四幅画的意思
传说国师陈经邦告老返乡,皇帝很相信他。有一次嘉靖皇帝面谕广东提学:“途经福建莆田时要替朕向陈国师问安,并问其福建吏治如何。”
广东提学特地到莆田拜谒陈国师,传达圣意。临走时,陈经邦让他捎给皇帝四幅画。
皇帝把画展开一看,马上明白画中的意思,当即下旨,令吏部查办福建的总制台、协台、布政司、按察司和五个道台,晋升福州叶知府为总制。
原来,陈经邦的第一幅画画的是:一对烛台,烛台上点着的红烛却是暗淡无光,乃暗指“两台黑暗暗”,两台即总制台和协台;第二幅画画的是:大门外石狮一对,狮脖子上挂着串串金钱,乃暗指“两司只要钱”,两司即布政司和按察司;第三幅画画的是:五个道士头上歪戴着帽子,乃暗指“五道冠不正”,五道即指五个道台。第四幅画画的是:一青色荷叶,乃暗指“福州府叶知府是清官”。
陈经邦不直接写奏章禀明福建吏治情况,而是以画说事,这是发明创造技法中的一种替代思维,即以此代彼的思维。此思维应用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注意对象,若是对方的智商不高,此方法就不能滥用。正因为陈经邦知徒莫如师,才敢用此方法向聪明的皇帝别开生面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陈经邦之所以要使用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保密。因为一个地方的吏治情况,乃属国家机密事项,一旦泄露出去,必将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产生巨大的损害。他所揭发的是地方最高官员的两台、两司和五道台的大人物,若是让这些人知觉,不但自己身家性命难保,甚至还会给地方造成极大的混乱。 (未完待续) (吴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