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俗谚中的健身之道
【发布日期:2013-12-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仙方言俗谚是莆仙父老乡亲的智慧结晶,其中诸多健身俗谚,不乏科学之道且普遍适用。如: 1、八肚(腹肚)无威,越吃越亏(开)
意人的胃肠虽有伸缩性,但都有一定的限度、一定的容量,如果没有规则贪吃,放开肚皮乱吃,越吃越多,超过定量负荷,肚子越撑越涨,就会把胃肠弄坏,并造成脑子亏伤,影响身体健康。
医学指出:饮食过量会损害大脑功能,使大脑迟钝。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饭后有昏昏欲睡的现象。这就是因为进餐后血液集到胃肠系统,造成脑血不足的原因,因而使人有疲倦感。据研究,有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其饭后在脑中的含量比饭前增数万倍,而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即是脑动脉硬化的病因之一。所以饮食适量,没有负作用,如果超负荷就会产生明显的负作用。
2、七分饱,八分肥,吃太饱大肚垒。
意三餐用饭必须适量,吃得七分饱或八分饱最佳,不可蛮吃,不能吃得过饱。太饱,肚内胃肠被挤压得难以蠕动,管道内食物无法消化移动,将撑坏肚子。
俗话说“早饭要饱,午饭要好,晚饭要少”,有一定道理。因晚饭后,多数人活动较少,热量的消耗相对减少,若吃得过饱,就会使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人体皮下,使人发胖。甚至增加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因素。有人试过,每天早餐摄入2000千卡热量,对体量影响不大,而晚餐摄入同样多的热量时,体重就会明显增加。并且,有一部分蛋白质不能吸收,在大肠内受到厌氧菌作用后,会产生毒性物质刺激肠壁,还会增加解毒器官负担,和对大脑产生毒性刺激。故民间有“人愿寿长安,要减夜来餐,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之说。
3、吃肉吃菜,各有所爱:也作“豆腐青菜,人各自爱”。
意肉类或鱼类的营养价值虽然比蔬菜类高,但各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口味不同,有的人需要多点鱼肉类的元素,就喜欢吃鱼肉类,而有的人需要多点蔬菜类的元素,就喜欢多吃青菜。正如饮食谚语启示“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所以如硬要爱吃青菜者去吞食羊肉或其他鱼类肉类,就不习惯也不适宜。吃饭吃菜只能根据各自食欲特点,不能强求一律,务必从实际出发。
保健知识也告诫人们,对酸、苦、甘、辛、咸五类食物,不宜偏食,要合理配合,相辅相成。如偏嗜,对某一味食物吃得过多,失去平衡,营养不协调,也容易导致疾病。
4、吃无痛,身价(身体)壮
俗话说:“吃了是福,穿了是禄”。意该吃、能吃时,就得吃,舍得向健康投资,有物质基础,保持足够的营养,身体就会健壮。如果抠门,过于节俭,舍不得补养,或是偏食造成营养不良,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饭菜经常短缺,身体就难于壮实。
5、饭后散散步,吃到九十五:也作“早晚散散步,不要进药铺”。
意饭后养成散步的良好习惯,能促进人的胃肠消化,增强身心活力,对人的健康很有益处。特别是老年人,饭后不宜像菩萨一样,老呆在室内不动,应当就近兜兜风、慢慢走、放放松,养成“活动活动,浑身轻松”的养身之道。医家提示:人的肌肉需要经常供应养料,其中主要一项是氧。若不走动、不锻炼,少活动,最易使肌肉缺氧挨饿,而使肌肉组织萎缩、衰退,甚而发生功能失调成病。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早说过:“食后行百步,常以手磨腹”。其言下之意就是饭后宜缓步行,并常以手按摩腹脐之处,可助胃肠消化吸收,对身体大有裨益。
6、垃洒(杂肮脏)吃,垃洒肥,脚肚(腿)厄大草槌(旧时用以洗衣捶打的短木棒)。
意不挑挑拣拣,杂七杂八地吃,身体倒很棒。这有两种科学道理:一是不挑食,经常杂吃,让身体需求的养料供应全面、比较充足,身体长得就健壮;二是似“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指适当吃了一些似是不精细的粗粮或糙米,表面看似不清净,实际营养更好。因粗粮中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和维生素、无机盐等,吃了反增强抵抗能力,不易生病。
7、地生(花生)杂只(零食)虎,无吃喏想土(傻瓜)
意花生是本地特产之一,属上等油料作物,既营养丰富,又价格不高,可口好吃,被誉为零食之王——“杂只虎”。它比什么可乐、雪糕、巧克力、酸奶、珍珠奶茶等都适用,不管吃荤或吃素的人都能服用,故劝人若闭口不吃就太傻了!
8、三芽(三顿)吃得着,厄好(胜过)吃补药
意三餐定时定量,吃得有规则,不挑三挑四,不忽饱忽饿,饮食均恒,身体自然健康。这比忽时花钱吃什么名贵的燕窝鱼翅山珍海味等补品,忽时又断食或没吃饱空着肚子要好得多。
医道提示:饮食无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爱吃夜宵,三餐饥饿不均,是造成肌体代谢紊乱和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进食进度过快时,不易产生饱腹感,结果将不知不觉间摄入过多能量,也会促发肥胖,所以为了自己健康,必须坚决改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实行有规律的一日三餐,防止“勿极饿而食,食不过饱;勿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和盲目吃零食。每天饮水量掌握在2000毫升左右,就有助肾功能正常发挥和肝内脂肪有序代谢。
9、破碗经捧(耐用)
比喻有些体弱的人,因小心谨慎,自加爱护,注意保养,有备无患,倒是长寿。而有些身体基础虽好的人,却因性情急躁,麻痹大意,不听人言,不加防患,结果常常生病,甚至夭折。
10、一年一岁,前脚会走,后脚勿会 对(不会跟)
指老人随着岁月流逝,一年比一年体力衰退,脑力一年比一年不如,腿力一年比一年变差,这是客观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种“返老还童”,只是个形容词和个人愿望罢了。就如庄稼成熟了要收割,人老了要退休,退休了,就是颐养天年。想得开,有益于寿。 (林闻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