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从军北伐,显山露水
民国十五年(1926)丙寅,张琴择得黄道吉日,为周夫人营葬。俗云:衣不厌新,人不厌故,其对周夫人的怀念,“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七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下举行北伐,分三路出师,讨伐北洋军阀。民国十六年(1927)丁卯初春,张琴应邑人革命军东路军新编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福州警备司令吴威铁胎之邀游鼓山。旋以师长杜起云聘为秘书,离闽从军北伐。邑人宋增佑(字仁陶)撰《送治如师北行》诗云:“饯别筵开溽暑天,文旌指日上幽燕。衣冠北地多新进,诗酒东山结后缘。得志会当作霖雨,此身谁许老林泉?知公一事关心甚,文献搜罗未卸肩。”
自是,游踪遍沿长江南北岸,凡名胜之区,张琴均留有题咏。其《题蜀江图》:“筹笔军书踞上游,啼猿不断又清秋。只身羁族千山路,万里狂涛一叶舟。草木亦知淝水捷,风云终护蜀江流。炎炎汉祚当匡复,努力中原涕已收。”又如《游金山,荫屏方丈出示文衡山金山画卷,即题其后》:“疑是毫光放彩曇,削成碧玉作烟岚。数声铁笛千山响,绝顶浮图一鹗盘。梦扰微沤开世界,天移名胜到江南。蒲团经卷吾家物,欲乞弥陀割半龛。”七峰阁在金山之麓,特起一山,阁置其上,石皆削平,誌云系秦桧所凿,以破形胜者。张琴游七峰,题《七峰阁图赠青权长老》:“阁道天文觅,春风化国居。星疑移北斗,地早接南徐。饥食香厨饭,閒看梵字书。禅机深不测,泡影又何如?”
三月,蒋介石(名中正,字瑞元)以北伐军总司令的身份抵达上海,耀武扬威,俨然成了英雄。九月初,蒋介石与发妻毛福梅办了离婚手续,与姚怡诚也宣告仳离,陈洁如则由杜月笙安排以考察名义送往美国,再派人与陈洁如洽谈了离婚条件,正式办理离婚手续。十二月一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最显赫、最隆重的结婚典礼。《大公报》创始人胡霖曰:“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他希望通过成为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和宋子文的妹夫来赢得他们。那时,蒋介石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宋美龄成了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lsquo;嘴巴和耳朵rsquo;。此外,他一直十分欣赏子文在财政方面的才干。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显然把自己视为一名英雄,而在中国历史上自古都是英雄爱美人,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蒋可以做任何事情。在当时的情形下,娶一位新妻子对蒋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蒋介石为了取悦新婚娇妻宋美龄,以光宗耀祖,事前通令全国征集新婚贺诗,并冠冕堂皇地在结婚的那天早晨,亲手发表了一篇声明:“我们结婚后,革命工作毋庸置疑地取得更大的进展,因为从今以后,我可以安心地承担起革命的重任hellip;hellip;从现在开始,我们二人决定尽我们的全力为中国革命而奋斗。”军长曹万顺、师长(时已陞为副军长)杜起云为祝贺总司令新婚燕尔,请张琴为撰贺诗七律一首,尤为蒋总司令赏识,评为婚筵上无数贺作中之精品。诗云:“读罢兵书赋细腰,森森戈戟杂兰苕。英雄气壮浮云过,儿女情长艳雪消。将将将兵多事日,卿卿卿我可怜宵。伯符手创江东业,合把周郎配小乔。”此诗尚未收入《桐云轩诗集》中,却早已传颂一时。据传蒋总司令读完贺诗,大喜过望,然仔细吟哦,越读越觉蹊跷?曹、杜两人出身行伍,焉能有此全才,写就这等好诗?知情人坦言秉告蒋总司令,这首七律贺诗乃杜师长秘书——前清翰林院编修张琴所撰。蒋正言厉色道:“见报时,可署上张琴之名字。”当上海《申报》刊载该诗时,署名果是张琴。漳州人徐飞仙(系前清拔贡)和张琴是诗友,两人常有诗筒往来,徐曾与人谈及张琴代撰贺诗七律一首。张琴平居素食,疏于应酬,军政宴饮,借故不就,不知人间有娱乐事。行有余力,一再驻足厂甸书摊,多方搜集书画、名帖及古籍善本。
八、归隐林下,藏书修志
民国十八年(1929)己巳,张琴自南京归。其家傍城墙,稍有隙地,东西皆连接宅树,宅西之前部为华源祠,为生父嘉文所创建。盖嘉文当时在病中学道,得林龙江(名兆恩,字懋勋)《三教正宗》一书读之,悟三教同源之旨,遂往东山宗孔堂受教,借心法却病以行其道,门人颇多,故建此专祠以祀林子也。张琴少时与友关陈谟读书在此,会文在此,设馆授徒在此,壶社雅歌亦在此。自入馆,后任议员,稍有积俸,始将破屋原址改建五楹新屋,虽然规模不大而堂构一新,旧观顿改焉。其嗣后又将华源祠之后部余地添建三间小楼,树宅又辟为小园,取名曰“寄赏园”。并依地之高下筑假山、栽花木,颇饶景致。时适旧城墙拆卸,园外即是环沟,与农圃毗连,尤有城市山林风味。宅之东边原辟为菜园,树艺各种蔬菜,悉仍其旧,张家人大半素食,菜源皆取给于是。
张琴于本宅对面构一屋,改建家庙通义祠,以报先德。“通议家庙”石额为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刘春霖(字润琴)书。张琴建私立莆阳图书馆于通义祠。君自登第后,非坐拥皋比,即栖皇道路,无暇治田舍,此种种布置,皆其父嘉文及门人陆续为之经营而缔造者。张琴自京师归,即居此小楼,日则从事著述,并整理以往诗文旧稿,准备刊行。“与人寡交,与世无竞,尤不喜入公门。口若讷而健谈,貌庄重而温存,接物和蔼,不论贵贱老少皆然,故人皆乐亲炙。大多门人来问字为多,而求诗文书画者往往亦户限为穿,且因持素,方外亦多结缘。君苦于应接不暇,始略定润格以为抵制,然有所得,辄以捐作慈善,无稍入囊。”(未完待续)(黄祖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