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西游记》在莆田:从孙悟空崇拜到方言
【发布日期:2014-03-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批判意义的神话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长期以来对莆仙文化产生影响。以下从民俗、信仰、方言方面举例说明。《西游记》有几个版本,本文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二版即明刊金陵世德堂本。
首先,今莆仙民间存在齐天大圣信仰。受《西游记》影响,一些宫庙,如涵江洋尾佑圣堂,白沙镇狮亭村昭惠新宫,大洋乡善扬宫,东峤镇渚林村白云洞,东海镇上图村金山祠,座落于凤凰街道筱塘境内的昭灵总宫等宫庙,都供奉齐天大圣,任人顶礼膜拜。特别是萩芦镇崇圣宫,历史悠久,主祀齐天大圣。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四两天,举行游神仪式,热闹非凡。顾名思义,该宫名的意思是“崇奉大圣的宫观”。孙悟空正直、勇敢、机智、顽强,是劳动人民喜爱的英雄形象,但他只是小说里塑造的人物,是虚构的人 物,在莆仙却被当成民间信仰的神明,这确实是一种独特的人文现象。
其次,《西游记》所描写的民俗、信仰,在今莆仙得到印证。
第44-46回,写唐僧师徒经过车迟国,该国国王敬道灭僧。孙悟空显法,灭了变成道士国师的成精山兽,使该国还敬沙门禅教。临别时,孙悟空对国王说:“向后来,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实际上,车迟国发生的只是释道之间的斗法,吴承恩借孙悟空之口说出的,与几千里之外莆田林兆恩的说法相同,正是明代社会提出的三教归一的概念。林兆恩创立三一教,主张儒道释合一。吴承恩卒于1581年,与林兆恩(1517-1598)是同代人。
第100回写陈家庄的老百姓为唐僧四人塑像立庙,四众离开后,村里的人“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到庙里祭拜他们。二十四小祭,即逢农历每月的朔日和望日,举行祭祀。今莆仙有初二、十六牙(牙祭),一年二十三次祭祀土地、财神(正月初二不祭)。
第94回:“着三宫六院后妃与公主上头,就为添妆餪子,以待十二日佳配”。上头,这里指女子结婚之前举行的成年礼,相当于古时加笄之礼。与莆仙同。添妆,指婚礼仪式前女方亲友向新娘赠送财物、礼品。俗称捧花粉。
再次,以下这几个《西游记》词语,仍存在于今莆仙方言中。《西游记》语言口语化,其中含有作者的家乡话淮安方言。
第2回:“天光了!天光了!起耶!”天光谓天亮。
第10回:“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今莆仙话真经的意思是真。
第20回:“好道汤着饿鬼了。”第22回写做“荡”。荡,意思是碰到,遇见。今莆仙说:“正好乞我荡着(刚好被我碰到。荡,读成作为长度单位的“丈”)”。荡与盪同。《广韵》徒朗切:“盪,涤盪摇动貌。”引申为碰撞、碰到。荡的另一个意思是用清水洗涤,《释名·释言语》:“蕩,盪也,排盪去秽垢也。”
第27回:“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尖嘴,形容人嘴快,尖刻,喜说别人短处。今莆仙骂喜欢说别人坏话的女人为尖嘴婆。
第34回:“后面有几个水怪,捧着减妆,端着镜架。”减妆,今莆仙指女性用的梳头匣子,有抽屉。也叫简妆。
第35回:“八戒迎着道:哥哥,精怪何在?行者笑道:了了!已装在我这瓶儿里也。” 第47回:“把一碗白米饭,扑的丢下口去,就了了”。这是说八戒吃饭快,一碗饭一丢进口里,就完了。了了,意为完了,今莆仙前一个了读本音,意为完毕,结束,后一个了读如“老”,轻声,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如两个小孩子玩捉迷藏,一个去躲起来,另一个问:“了未曾?”藏者答道:“了了!”捉者就开始找。
第55回:“干鱼可好与猫儿作枕头?”意为有去无回。今莆仙说成“带鱼交给猫子作枕头”。
第56回:“行者打杀人,还该教他去烧埋,怎么教老猪做土工?”土工,指殡葬时抬灵柩修墓的人。
最后,一些莆仙俗语,与《西游记》有关。
猪八戒好闹热,谓喜欢热闹。实际上小说中八戒只是好吃好色,没有说好热闹的,这可能是受莆仙戏的影响。孙悟空七十二变,指变化多,花样多。猪八戒食人参果,比喻不知滋味。
另外,莆仙戏有《西游记》剧目。旧时往往配合《目连戏》演出。
《西游记》对莆仙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他如反抗黑暗统治、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追求、实现美好理想和目标的思想,反叛精神和一往无前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生动诙谐的语言,作为烂漫主义文学杰作的艺术魅力,欣赏名著带来的愉悦等等方面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余学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