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历代正奏文举、武举状元简介(二)
【发布日期:2014-07-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仁颖(900-972)字福佑,号潘湖翁。泉州晋江潘湖人,祖籍莆田黄巷(今涵江区国欢镇黄巷村)。唐朝御史黄滔庶孙,黄珦子,黄仁愿胞弟。幼敏慧,喜好学,善诗文。同光乙酉年(925)以明经学究会试第一,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状元及第 。荣登状元后,衣锦还乡。经月余,赶回后唐京都,参加吏部考试后始授职。初授编撰、校书郎。颇受丞相冯道赏识,曾多次获其荐辟。明宗李嗣源召黄入凤阁辅助,随即赐为护銮学士。因明宗系一介武夫,目不识丁,而枢密使安重又识字不多,遂任用黄仁颖。黄历任校书郎、迪功郎、四门学士等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生活俭朴,一生崇奉欧阳詹的文章与德业,故为朝臣们所敬重。但遭奸相安重的排挤,被贬为中书舍人。又历末帝李从珂、石敬瑭二朝,迁主客郎中,后累官至端明殿掌院学士。后见朝政难以补救,无所建言,遂于后晋天福二年(937)十二月,辞官归家乡晋江。北宋开宝五年(972)十一月,卒于家。卒后,南唐后主李煜赏识其才,特赐谥号“文杰”,赐祭葬于狮山东侧五虎朝金狮穴。其后裔有以欧阳为氏。著有《黄状元文集》5卷。北宋重和元年(1118),潘湖乡人为纪念黄仁颖,特建潘湖仁颖书院,以志前贤。
徐铎(1051-1105)字振文,一作字振甫。莆田县常泰里延寿村(今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人。徐寅七世孙。徐铎小时与兄徐锐继承家学渊源在延寿万卷书楼,博览群书,研读经史,学问长进。熙宁九年(1076)状元及第。徐铎与兄徐锐同榜进士 ,时有“龙虎榜中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 之称。当年武状元也被兴化县薛奕摘得,宋神宗因而赐诗:“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时朝廷上以宰相王安石为首的政治集团倡言改革,实施新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一批元老旧臣则反对改革,抵制新法。徐铎中状元的这一年是王安石二度罢相,章惇接任相位,继续推行新法。徐铎初任签书镇东军(今浙江绍兴)判官,佐理事务,有政绩。绍圣三年(1096),以给事中直学士院,蹇序辰建议编纂《元祐诸臣章牍事状》,诏铎同主之,“凡一时施行文书,摭拾附著,纤悉不遗”。书成,擢迁礼部侍郎。徐铎为官谨小慎微,对当朝宰相章惇唯命是从,不敢违背。科举考试中,有一举人挟书进场被查获,送开封府处理,府尹蒋之奇欲从重处罚判刑。徐铎身为礼部侍郎,主管科举,认为判刑过重,蒋只得从轻发落。但此事上报后,章惇大怒,处罚蒋等开封府官员,改判举人重刑。徐铎却不敢据理力争,同僚无不讥斥,“众传以为笑”。后来,朝廷建议提升徐铎为御史中丞,一些大臣便指其攀附权贵,不敢主持正义,结果任命被取消。徽宗继位后,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今属山东)。御史中丞丰稷弹劾徐铎,谓其“编类《事状》率视章惇好恶为轻重,存殁名臣”。首倡此事的蹇序辰已被罢官,而徐铎之罪不在蹇序辰之下。遭落职,知湖州(今属浙江)。崇宁元年(1102),徽宗亲政,宣布继承神宗事业,支持变法,贬斥反对变法官员。重用蔡京为宰相,立包括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309人的“元祐党籍碑”,贬斥反对变法的官员。同年,徐铎被召回京,任礼部尚书。适逢廷议皇帝宗庙制度,徐铎建言立九庙,为徽宗采纳,徽宗命徐铎为修奉使,增太庙殿为十室。崇宁四年(1105年)十二月,复翼祖、宣祖庙,行奉安礼。进封吏部尚书。后卒于任上,赠开封府仪同三司,封太师吴国公。当然,徐铎历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正处于改革和守旧两派势力斗争激烈、时有反复的年代,作为封建时代高官的徐铎,不随波逐流仍坚持改革,实属难能可贵。《宋史》论曰:士学不为己,而俯仰随时,如挈皋居井上,求其立朝不挠,不可得已。常秩在嘉祐、治平时,三辞羔雁之聘,若能隐居以求其志者。及王安石用事,一召即至,容容历年,曾无一嘉谟,而窃显位。至定之党附,亶之凶德,宜为世所指名。绾及周辅二家,父子并同恶相济,而序辰与铎编类事状,流毒元祐名臣,忠义之士,为之一空,驯致靖康之祸,可胜叹哉。徐铎墓葬东陇壶山之麓。子五人皆荫补为官。紫阳朱子(朱熹)历莆阅地谶诗云:“延寿溪徐东陇徐,一徐分为两处居,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意指居东陇者富,居延寿者贵。徐铎延寿故居,原有尚书府第、万卷书楼、状元祠堂、状元坊、徐潭、钓矶、状元红(荔枝) 、状元井等等名胜古迹。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岁未,府、楼、祠等等皆焚毁于倭祸,至今仅剩下一口千年古井“状元井”,原为尚书府第内的家井。相传为唐昭宗乾宁间僧涅槃为状元徐寅所凿,井口呈方形,用20块梯状面石砌成,内径1米,井内用块石分隔成两格,右清左浊。浊者为普通饮用水,清者则专供状元公烧茶用。徐铎一生勤政公务之余,又励于笔耕,著有《徐铎文集》30卷,《群书总要》100卷,《易谈集》50卷。《全宋文》卷2352录其文8篇,《莆风清籁集》录其诗《九鲤湖》1首。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宋熙宁九年,在延寿桥头为廷试第一人徐铎立状元坊,后子孙徙居城内务巷,弘治八年,副使汤泽在务巷为其重立。《宋史》有传。 (未完待续)(陈春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