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元莆阳郭氏四孝子——义重、道卿、廷炜、济
【发布日期:2014-09-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黄祖绪

碧溪旗山郭氏祖祠,始建于北宋年间(960-1127),为闽汾阳郭氏衍派历史上第二座祖祠,内祀汾阳王郭子仪,入闽始祖郭延嵩,入仙始祖郭恂,裔孙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郭济及列代郭氏各房先祖。祖祠先建“聚嫁堂”,后以郭琪赠兵部尚书,再建“崇寿堂”。清代裔孙礼部右侍郎郭尚先为撰“郭氏家庙”大门匾额。宋、元之间,郭氏出现四位孝子,为仙邑碧溪旗山祖祠增添一道亮丽的光彩。尤其明代官宦缙绅,凡到旗山拜谒郭氏宗祠,无不撰联颂之。不妨累引如下:如永乐四年(1406),状元林环(字君壁),官翰林侍讲学士,喜题郭氏宗祠颂联云:“家起一经,待昂肖有贤子;派分双阙,居临海似厚生。”宣德五年(1430),邑人探花林文(字恒简),官礼部左侍郎,其题联云:“鼓印旗山,胜地聚千年国族;忠臣孝子,传家袭百代衣冠。”景泰二年(1451),状元柯潜(字孟时),官翰林院学士,其谒祠题联云:“系起单骑,回族源流由固始;支分双阙,故家文献壮旗山。”“凤阙天开,三孝前朝承雨露;鲤庭地阔,一经清世际风云。”天顺四年(1460),邑人郑纪(字廷纲)举进士,官户部尚书,其致仕返乡,流连郭氏宗祠,题联云:“忠孝开先,青史树风声万古;文章继世,碧溪派道脉千年。”成化八年(1472),李仁杰(字士英)高中探花,官国子监祭酒,其题联云:“唐室元勋,千载孤忠贯日;莆阳济美,两朝三孝通天。”
成化十四年(1478),刑部尚书林俊谒郭氏宗祠,题联云:“一门三孝动天心,白马训而甘露降;二代重旌传国史,颓风振更大义明。”正德三年(1508),神童戴大宾高中探花,官翰林院编修,其题联云:“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嘉靖二十九年(1550),裔孙应聘(字君实)累官兵部尚书,衣锦返乡,到旗山祭祖,拜撰祠联云:“文献名家,羡唐宋儒统一脉;诗书世业,袭箕裘道统千年。”“惟大夫荷万古纲常,三孝屹留砥柱;赖祖宗叨累恩遇,孤忠敢负美墙。”嘉靖三十二年(1553),邑人郑茂(字士元)举进士,官河南按察使,其题联云:“策名策勋,一片忠贞俦作徭方岷勒;踔亲踔祖,数箱汉简丕扬郭氏鼎彝。”嘉靖三十八年(1559),邑人彭文质(字在份)举进士,官广西左布政使,其题联云:“忠贯日,孝通天,鼎豆累朝推甲族;文经邦,武安国,子孙继起振家声。”
值得一提的是,郭氏三孝子祠,坐落于魏塘显应村,始建于宋代,坐东朝西,布局分前、中、后相连三座厅堂,依次为济美堂、崇祀堂、终慕堂。前厅堂中奉祀三孝子造像,中厅堂左右两旁屹立“双阙”,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景泰三年(1452),参政李颙重立。孝子阙面对巍峨壮观之九华山,四周绿水环绕,荔林掩映,优雅别致,早已成为宋、元、明、清四朝之间,闽、浙、赣、粤等地郭氏家族来莆公祭朝拜之圣地。惜乎近代已圮,现已重建,让其重现风采!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云:“百善孝为先。”意谓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笔者撰写此文,目的在于寄语年青一代,既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关爱别人,在全社会造就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那才是我们学习莆阳郭氏四孝子的真谛。明代刑部侍郎吕坤(字叔简)讲得明白透彻:“人子之事亲也,事心为上,事身次之,最下事身而不恤其心,又其下之以文而不恤其身。” (续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