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钱四娘:抓也十八,捧也十八
【发布日期:2014-11-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闻功

“抓也十八,捧也十八”,这民谚传自宋代长乐女子钱四娘来莆修筑木兰陂时的一则感人故事。意爱占小便宜者,虽做了小动作,仍没有占到便宜。喻不管用了何种手段,所得到的仍一样多,劝人别贪心,勿捞私利。
钱四娘出生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从小志大,有胆有识,长得眉清目秀,聪颖过人,乐于助人。其父曾做过广东省地方官员,她童年随父去广东求学,后其父退出官场,举家迁回长乐老家。返乡路过木兰溪时,她看到大溪两岸山川如诗如画,十分同情;又一路听说木兰溪仿佛像条孽龙,十年九灾,两岸百姓常遭旱、涝、洪、潮之苦,故甚是同情。该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提倡兴修水利之时,于是在钱四娘年轻的心灵中,已萌生来此筑陂兴利的宏愿。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钱四娘果断卖掉长乐家产,携带十万缗巨资(十万两白银),离家来莆,发起筑陂壮举。这很快得到莆阳有识之士和乡民支持。钱四娘信心十足,她早出晚归和乡民一起在木兰溪中游将军滩前选址开工,并同民工一起肩并肩挑土抬石,一起打基筑坝,一起挥锄开渠,干得不亦乐乎。
其时,因民工众多,发工钱好费时,钱四娘就叫人把民工的工钱统一放在篓内,每人每天十八文,即十八枚钱币,由各位民工到篓处自动提取。由于钱四娘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和忘我劳作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大家,所以大多数民工都很自觉,不计报酬,不愿多伸手。故民工虽然多,自动提取,形成制度,不出差错。
人们常言,再洁净的溪沙,也有染质,个别有私心杂念的人想趁机多捞一把也是有的。一日,有个民工就因家庭生活困难,又逢家母生病,他想何不多拿一点,给母亲看病。于是,他趁人不注意,就偷偷用双手去捧一大把连忙装进袋子里,收工毕又偷偷摸摸地带回家。但其母获悉,气得连饭都吃不下,立即劝儿子必须把多拿的钱如数退回去。听从其老母劝教,他就把钱从袋子拿出来清点,看究竟多拿多少文,但数来数去,只有十八文,并没有多出一文。母亲要他再数一遍,他又认真再数一遍,仍然是没多一枚,也没少一枚。这事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工地传开了hellip;hellip;
1962年秋,全国大文豪郭沫若来莆听了这典故介绍,很有感触,于是实地参观写诗称颂: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
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钱四娘)。
双手捧钱仍十八,四娘惠得感人深。
拼将一死酬劳役,日月长悬照此心。
hellip;hellip;
如今,为纪念钱四娘和其后相继为筑陂做出感人贡献的林从世、李宏和智日和尚等而建的纪念馆正巍然矗立于被誉为福建都江堰——木兰陂畔,其中珍藏有大量志碑、楹联和诗文。郭沫若的本诗也是其中之一。
人所共知,“抓也十八,捧也十八”所以能千古传为美谈,就是钱四娘的精神感人至深,就是为治陂前赴后继的林从世、李宏和智日和尚等的精神感人至深,就是无数筑陂民工的自觉行动,感人至深,也就是莆田人民在深情地怀念着这些为民治水的有名和无名英雄,故而津津乐道,赞叹不绝hellip;hellip;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