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闻功
“黄公度独占鳌头”,这典故近千年来一直流传在兴化湾南北一带,主要是称赞黄公度从小刻苦学习,志存高远,终中状元,夺得榜魁,轰动京城。
故土人皆知,涵江鳌山村有一座山丘,形似一只巨大的鳌鱼头,故被称为鳌山。鳌山前面就是波涛万顷的兴化湾。每当退潮时,这里海滩上鱼虾螺蟹,遍地皆是,所以每年鸿雁南飞时,便有阵阵雁鸟来此觅食、栖息。它们见到有人走近,就阵阵起飞,故此地别名亦称雁阵山。
南宋绍兴年间,书生黄公度来此结庐苦读,传有他曾与神鳌斗法的神奇故事:
说是那时东海有一只神鳌,系龙王之子。有一天,它溜进天庭,偷喝了玉帝的琼浆玉液,被罚囚禁在兴化湾边上,以此为牢,要它痛悔前非改恶从善。但它不思改过,却常闯来雁阵山抓雁鸟偷吃。一日,它发觉书生黄公度在雁阵山结庐苦读,占其地利,影响其坐享其成,于是大发脾气,兴妖作祟。一时飞沙走石,狂风暴雨,结果,黄公度的草房被风刮倒了,书被打湿了,害得莘莘学子无处栖身,大难像泰山一样压过来。
俗云“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面对困难,黄公度并不退却,他顶风冒雨,登上雁阵山,经仔细观察,看清原来是神鳌在兴风作浪,就立即下了斗鳌决心。他抓起笔筒向鳌头掷去,笔筒就像一支神箭,牢牢地钉在鳌头上,大鳌被钉住了,再也无法回到东海,故这里雁阵山,又叫鳌山。这是神话传说的又一释法。
传是黄公度斗败鳌后,又于此地重起炉灶,再建草屋,这草屋取名为“登瀛阁”。黄公度把湿书拿到鳌脊石上晒太阳,后此石被称“晒书石”。鳌被钉住了,无法动弹,眼看雁鸟一阵阵飞来又多又肥,就是吃不上,只好馋得直流口水,这口水就成了涓涓细流,后称“葆光泉”。后人于此盖的雁阵宫中有块拜石,石上有一小孔,习习生风,据说那就是鳌的鼻孔,鳌要喘气呼吸,当然就如生风了。那钉住鳌头的笔筒,后人盖成七层石塔,即是现今的雁阵塔。相传得有枝有叶。
这里让人谈得更有滋味的是,当年黄公度在此苦读,惜时如金,勤奋出天才。但他也很注意劳逸结合,读书累了,就到山上散散步。一次,他极目远眺,海阔天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便妙笔生花,写下传颂千古的楹联:
纵观三江口,有朝一日废墟成闹市;
遍览九里洋,不多几时沧海变桑田。
这联生动地抒发书生气壮山河的凌云壮志。其时晴日清晨,他就站在鳌头上观旭日,晚上,就端坐在鳌头上赏月光。师友和同窗曾赞他:单独占住鳌头,来日必是无限风光。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宋绍兴八年(1138),黄公度入京应试,喜中状元,夺得进士头名,成为名副其实的独占鳌头。开榜时,朝庭在光禄寺设宴,宋高宗皇帝亲临祝贺。并赐书“登瀛阁”三字,今仍存在涵江鳌山状元读书处。
但一代才子生不逢时,黄公度所处的时代,正是金统治者占领中原,宋高宗偏安江南、甘当儿皇帝,奸相秦桧得宠、弄权误国之时。黄公度因关心国事,忧国忧民,刚正不阿,不愿依附秦桧,多和左相赵鼎密切往来,结果赵鼎被排挤后,他也受株连贬斥。他被贬去岭南肇庆,后代南恩知县。在南恩,他关心百姓疾苦,秉公办案,减轻赋税,兴教办学,办了诸多益事。
这时,他所写的许多诗词都表现出自己坎坷身世及抑郁不得志的心情。如《九日》一诗道:
天涯露霜羁离久,海内风尘归思赊。
万里穷途双白鬓,一尊浊酒对黄花。
频年奔走哀王粲,落日登临忆孟嘉。
绝塞欢娱易萧瑟,悲来忍泪望京华。
这诗深情表达自己“思报国”,但抱负不能施展的苦闷。其著有《知稼翁集》11卷,《知稼翁词》1卷传世。后人评其诗“典重温雅如其为人,格律森严,兴寄深远”,有“独特艺术魅力”;评其词“人品既高,词理亦胜”。不愧是位状元诗词名家。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去,高宗皇帝召见黄公度,被留在京供职,任命为吏部考功员外郎。但刚任职8个月,就病逝临安,年仅47岁,实英年早逝,令人叹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