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凤
第十一讲
者·许·“啥个”·焉生·“一骇连”·“没一取”
有一首题目为《阿兄的吩咐》的莆田方言童谣,头两句的意思是:“阿妹啊,你这么早吃饭要去哪里啊?”我把它写成“阿妹阿妹啊,者早吃饭么去达落位?”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把“这么早”写成“者早”,把“这”写成“者”有根据吗?有出处吗?有哇!《敦煌曲子·望江南》:“我是曲江邻池柳,者人折去那人扳。”在这里“者”与“那”相对应,就是“这”的意思。《越绝书·吴内传》:“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这里的“者时”即“这时”之意。《晋文齐桓之事》:“然,诚有百姓者。”这里的“者”可译为“这样的(人)。” 在普通话中,“这”与“那”相对应,莆仙方言则是“者”与“许”相对应。举个例子,如果某人把锁匙弄丢了,发动大家来找,不久,锁匙被两个人同时发现了,离得锁匙较近的人就会说锁匙在“者”,离得较远的人就会说锁匙在“许”,这时“者”与“许”指同一个地方,意思相同。
在古文中,有时“许” 也可以译作“这么”或“这样”。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许孤高,有许芬芳。”即可译为“老天造就的梅花啊,这么孤高,这么芬芳。”实际上,有时这与那的意思是一样的 ,比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你既可以这样问他: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也可以这样问他:你怎么可以那样做呢?意思都差不多。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还可以写成你为啥要这样做呢?用莆仙话来说就是:你“啥啊个”么“焉生”做?在这里这样被说成“焉生”。所以刘克庄的那句词用莆仙话可以翻译成:老天造就的梅花啊,焉生孤高,焉生芬芳。“啥啊个”就是为啥。“啥啊个”其实写成“啥个”就可以。这两个词发出的音本来就差别不大,读者不妨试试。这种情况还有,比如第二讲中提到的褦襶与 “黄乃戴”。 也是在写有关童谣的文章时,我曾用到“一骇连”一词。这里的“一骇连”与下文中的“没一取”中的“一”,都白读为“术”。“一骇连”说的是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时,心中又惊又怕 。说到这个词,我就想起一段往事。那是我读初三时,隔壁班的一个同学写作文时曾用到这个词,说的是听到某个噩耗时,心中又惊又怕。不过,当时他用的是“一海田”。语文老师批改时,一时弄不清,沉思良久,方回过神来,才明白他的意思。后来,老师用这个例子教育学生们不要乱用词语。此事传开后一时传为笑谈。
还是在写有关童谣的文章时,我曾用到 “没一取”一词。“没一取”,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如形容一个人一点用处也没有,就会说:你“没一取。”“取”,莆仙话的声调一般发阳入调,如争取的“取”,取得的“取”, 但在这里发阳平调。这也是莆仙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字多调性。本讲先头讲到的“者”、“喋”等也一字多调,例如作为名词时,如作者、行者的“者”读上声,作为指示代词“这”时读阳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