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马明衡(1491-1557)字子莘。莆田县黄石塘尾(今荔城区黄石镇)人 。父马思聪。明代书法家、经学家。弘治四年(1491)六月二十三日生。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张岳榜举人,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三甲第105名进士。任太常博士,后受业于王守仁,人称闽中有王氏学自此始。正德年间在黄石创办“明衡学馆”。嘉靖初授湖广道监察御史。嘉靖三年(1524),兴国太后诞辰,朝贺既已。举行慈寿皇太后诞辰,按例需命妇朝贺,忽有旨:“免朝”。明衡上言:“暂免朝贺若出皇太后,中间必有因事拂抑之怀,往来存殁之感;若出圣意,则母子之情有隆无已岂忍辍此盛礼哉?”时朱淛亦上言:“皇太后亲挈神器以授陛下。母子之情,天日在照。今乃旬月之间一举一罢,彼此相较,形迹太分,何以慰母心而隆孝治。”疏入永陵震怒,命捽二人至庭诘问,命中贵诘以:“免贺乃皇太后意,如何辄敢讪上?”遂以离间宫闱,归过于上,俱下诏狱。侍郎何孟春、御史萧一中论救,均不被听从。御史陈逅、季本,员外郎林应骢继续上谏,世宗更怒,一并将数人下诏狱并谪边。既而镇抚司请旨,世宗召辅臣蒋冕曰:“此曹以不孝诬朕,法当反坐论死。”将置之死。内阁大臣蒋冕称道:“涮等愚昧固可罪,然中心实匪他。陛下方隆尧舜之治,不可有杀谏臣名。”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气,遂欲戍之。蒋冕继续请奏,并为之哭泣。于是改杖刑八十,除名为民,两人遂废。廷臣虽多有论荐,不复召用。嘉靖三十六年(1557)二月十四日卒。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其以刚正敢言有名,因其父死宸濠之变,称双忠云。其《初春即事》诗云:“疏谬自甘明主弃,孤狂宁受世人怜?”可以见其志矣。佘翔称其诗“如黄金在镕,芒采百道,目瞬不得正视。”著有《尚书疑义》六卷、《马忠节父子合集》等。《尚书疑义》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2,博采众说,不专主一家,自序称“凡于所明而无疑者,从蔡氏;其有所疑于心而不敢苟从者,辄录为篇。”其驳正蔡沈《书集传》,见解时有精当者,然偏颇之处,亦在所难免。明人解经,多失之于冗滥,而此书尚能研求古义,直陈己见而不肯苟从前人,其学风亦属可贵。该书版本除四库采浙江范懋注家天一阁藏本之外,未见他本。与父马思聪作诗文合集《马忠节父子合集》此集万历十年(1582)成书,清康熙、光绪年间重刻。此本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刻本,近三万字。首冠明万历间佘翔序,清郑泰枢、张僖、刘尚文等序。附明史马氏二公本传。正文含忠节马光禄先生轶诗二十余首,侍御马师山先生轶诗、轶文近八十篇。末附黄巩、林俊、詹仰庇等人撰马氏二公行状、墓志铭及王守仁《与马子莘书》;清江葆熙跋。马氏父子以忠君节烈著称,其诗文词练调雅,风烈慷慨。有万历间刊本,清康熙、光绪间刊本。据《武夷山志》载:武夷山大藏峰藏满悬棺的峰麓,有一处奇特的摩崖石刻。文曰:“师山道人马明衡奏清乐于此。”据称是其途经武夷山,面对生死未卜的恶境,遂在悬棺岩下奏清乐。《明史》有传。
林富(1475-1540)字守仁,一字年富。莆田城关赤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 。曾祖林潜夫;祖林弥宣;父林垠;叔林塾,同年进士;前母郑氏,母方氏;弟林见、林闻;子林万潮。成化十一年(1475)十月二十五日生,行一。弘治十一年(1498)福建乡试第30名举人,礼部会试第242名,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榜三甲第196名进士。明书画家,工山水。为人执法严明,刚直不阿,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擅写奏疏。授大理寺评事。正德初(1506至1510),宦官刘瑾当权,有台臣子请恤典,刘瑾下之狱,欲法司重绳之,富执不从,并下狱,庭杖三十,谪潮阳县丞。正德五年正月,然瑾憾未释,随以大理事文致,罢其官,仍罚米百石。刘瑾诛,起袁州府(今属江西)同知。正德七年(1512)升任宁波(今属浙江)知府。增海防建设,募乡兵,煞住摊派风。廉明能恪,吏民畏怀。市舶司官兵横行霸市,掠夺民绢,当机立断,逮捕法办,绳之以法。不徇私情,改革税制,郡西有广德湖流域自宋以来被划为官田,科额繁重,力主钦议,请得将其归为民田,折减赋税,为民减负,政绩卓然。丁外艰,离任时,百姓在白鹤山盖祠庙祀之。服阕,补处州(今属浙江)知府,正德十二年(1517)以浙江孝丰讨叛功赏银。嘉靖改元(1522)升任广西右参政。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与其爱民之魂永世共存。以治行卓异旌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嘉靖二年(1523)升广东布政司右布政使。兴义学,多有善政;修筑南海卫城等,增强南疆海防建设,为抗倭斗争和抵御西方殖民者入侵做贡献。威恩兼施,分化瓦解敌人,最终促使卢苏率众七万降朝。为了巩固统一,林富又对“改土归流”政策具体化,建议上思州宜流官即由明朝政府委人担任;田州士官,必不可废,但稍贬降,分其权,做到“上不失朝廷大体,下不失夷人心,”两全其美。遂行其议,广西各族人民进一步团结,经济得到发展。转四川左布政史,嘉靖七年(1528)二月连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嘉靖八年(1529)正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王守仁巡抚两广地方提督军务,平息了广州、会宁等地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还上六事疏,为会宁善后出谋献策,得到采纳。珍惜边疆安定,万民休养生息。后与御史异议,多次上疏,乞休。出任两广巡抚期间,写下的两篇关于南海珍珠的奏疏《乞罢采珠疏》和《乞撤看守珠池内官疏》,成为中国珍珠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嘉靖十一年(1532)以母老身病致仕,归。在乡与郑岳等人结逸老会,时称“莆田九老会”,以吟咏为娱,又构小楼于东岩山上,称“东山精舍”,设坛宣讲王阳明学说 ,培育孙林兆恩,使其成为明儒学重要人物。林富修伟持达,言议英发,有古豪杰之风。初下诏狱时,与王守仁讲《易》,桎梏间结为勿己。治兵思田,同心共济,事有成功。嘉靖十九年(1540)正月十四日卒,年66岁。卒后墓在莆田县华亭镇后角石门山,“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今依旧制修复,存林达书“省吾”石坊额和石翁仲头部1个。有《奏议》2卷存世,参修《广西通志》。
黄巩(1480-1522)字仲固,号后峰。莆田涵江黄巷(今涵江国欢镇黄霞村)人。黄岸后裔,曾祖黄师宪,祖父黄文嘉,父黄德珍,前母陈氏,母郑氏,娶林氏。成化十六年(1480)十一月初一日生,行一,盐籍。弘治十四年(1501)福建乡试张燮榜第7名,礼部会试第113名,弘治十八年(1505)顾鼎臣榜三甲第74名进士。授德安府(今属湖北安陆)推官,有文才口才,为郡士讲学,从学者近百,摄孝感县事,清正有才,修建学舍,多所裨益,部使者交荐之。正德四年(1509)以考绩升刑部主事,堂官皆遣子就学,令掌一部奏牍。尚书何鉴转兵部,正德六年(1511)秋调转其为兵部武库司主事,倚任尤专。正德九年(1514)进员外郎,充会试同考官。升兵部郎中历车驾、职方二司。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将南巡,江彬握劲兵,其上疏崇正学、通言路、正名号、戒游幸、去小人、建储贰等六事,员外郎陆震见疏称叹,毁己稿,与其连署以进,帝怒甚,下二人诏狱,复跪午门。众谓天子且出,巩曰:“天子出,吾当牵裾死之。”跪五日,期满,仍系狱。越二十余日,廷杖五十,斥为民。江彬使人沿途行刺,有治洪主事知而匿之,间行得脱。既归,杜门著书,贷米留客,日中未爨,晏如也,尝叹曰:“人生至公卿富贵矣,然不过三四十年。惟立身行道,千载不朽。世人顾往往以此易彼,何也?”嘉靖登极(1521),召为南京大理寺寺丞,疏辩大礼反覆千余言。嘉靖元年(1522)入朝庆贺,六月犯暑以行,九月九日卒于西长安之朝房,年43岁,“一时缙绅,罔弗悼痛”。无子。十月诏赠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并与祭一坛。天启初,追谥“忠裕”,后人尊他为“黄少卿”、“黄忠裕”公。明末,巡按聂豹改立诚书院为黄巩祠 ,春秋祀祭。后入祀莆田乡贤祠。为文古朴练达,多所寄托,有《后峰集》 存世。《明史》有传。
刘勋(?-?)字绍功。莆田县金桥(今荔城区镇海街道凤山社区)人。幼聪颖,受督学赏识。正德八年(1513)福建乡试张岳榜举人,正德九年(1514)唐皋榜二甲47名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升员外郎。嘉靖三年,伏阙抗疏议大礼,后为陈洸诬讦,忤旨受杖,称“左顺门事件”。然经核实,被证所指不实。后掌官吏考课之事,为桂萼、方献夫所不喜,调为南京礼部郎中,空橐趣装。嘉靖八年(1529)九月升山东布政司左参议,转广东,嘉靖十三年(1534)六月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升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平巨寇李和尚之乱。十七年(1538)七月升四川按察司副使,寻升四川右布政使,迁左布政使,十九年(1540)十月升顺天府尹,寻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65岁以疾乞致仕,家居20年卒。《方简肃集》卷6载有《东楼刘先生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