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林孝渊(?-?)字全一。莆田县义门(今东岩山拱辰仪门)人。林伸从子。宋崇宁五年(1106)蔡嶷榜进士。历泰州(今属江苏)、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教授。时王黼当国,与孝渊同年进士,若是去拜见王黼,要职可得。孝渊宁愿通过吏部选派任建州通判,改泉州。时福州、建州士兵杀守将,泉州士兵也跟着叛乱,屡次攻击郡守,孝渊到泉州,只发一言,就马上制止叛乱。按惯例,泉州市舶提举官可以收纳一匣的龙脑,并不犯法。孝渊则清廉自守,认为官物属于国家,而私人的则是商人货物。这种所谓惯例必须取缔,于是下令归还“舶库”。孝渊拒贿革弊,绥靖安民,协助郡治。前任提举舶事邵邦建以孝渊“材术疏通,吏事详练,有绥靖兵民之功”举荐任泉州市舶司。孝渊任泉州通判期间,登泉州九日山留下摩崖石刻:“靖康改元(1126)初冬,提举常平等事林遹述中,循按泉南。同提举市舶詹巨山,太守陈元老大年,通判林孝渊全一,会食延福寺。遍览名胜,登山绝顶,极目遐旷,俛仰陈迹,徘徊久之。”
蔡橚(?-?)原名蔡桓,字子强。莆田县城南蔡宅(今城厢区霞林街道蔡垞村)人,祖籍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仙游县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蔡襄曾孙,蔡传长子。宋大观三年(1109)与从父蔡伷同登贾安宅榜进士。历朝奉郎,以直秘阁知泉州,兼领市舶司提举。泉州为其曾祖蔡襄旧治,橚履任后效法曾祖,政宽不弛,严不残,民吏宜之,使泉郡大治,人称有祖风。终朝奉大夫,赠朝议大夫。
陈可大(1092—1179)字齐贤。仙游县治飞钱里(今仙游鲤城镇城内街飞钱巷)人 。陈汝器季子。宋政和二年(1112)莫俦榜进士。调泉州式曹,兼右推。宣和元年(1119)改任潮州(今广东潮阳县)教授,致力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和七年(1125)八月,转通功郎任漳州工曹兼右狱推勘。时有江九5名罪犯向可大行贿以求轻判,可大不受贿赂,查明真相后判以重刑。龙岩县有7名已被判死罪的“强盗”,鸣冤叫屈。可大查明确属无辜,改判释放,人称“神明”。绍兴问任泉州市舶司提举。靖康元年(1126),调知长乐县兼县尉。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兴建多处陂塘灌溉农田,还兴办学校。县人为立“陈公齐贤碑”,纪念其德政。绍兴四年(1134),知肇庆府(今广东肇庆市)。当时肇庆端溪盛产石砚,除进贡朝廷外,地方官吏加收,以献权贵,加重百姓负担。可大上任后,以旧镇库石裁制样式相同的石砚进贡,不加收取,减轻百姓负担,并设法解决百姓实际困难,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回故里,百姓建生祠挂肖像供奉。绍兴八年(1138),可大捐巨资主持建造仙溪桥(今城关南门桥)。翌年,捐家资并带动同族及友人重建县学(今文庙);并用余款买35亩田作为“学田”,年收租米21石供县学费用。官至朝散大夫,累赠中大夫,终年88岁。葬于香田里芦田山(今仙游县盖尾镇芹峰村),墓用宋砖砌筑,坐南向北,规模恢宏。墓前右侧竖立一块神道碑,“宋累官朝散大夫肇庆太守可大公神道碑”,后入祀仙游乡贤祠。1983年按原貌修复。
宋煜(?-?)字伯华。莆田县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棐子。淳熙二年(1175)提举广东市舶,淳熙中历知循、宾、惠三州,皆有惠政。官终朝议大夫,直徽猷阁,赐绯鱼袋。著有《捧腹诗集》。《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3首。父卒时,以父之行事乞林光朝为之铭,遂作《敷文阁待制开国宋公墓志铭》。
许知新(?-?)仙游连江里下浒(今仙游县枫亭镇)人 。许巽曾孙,许尧夫孙。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榜进士。淳熙间任象山县令,淳熙五年(1178)主持开凿马岗河 (俗称“官河”),全长6.3公里,又修建千丈河,灌溉良田。庆元间任泉州市舶司提举。
黄宿(?—?)莆田人。黄恕玄孙。宋庆元戊午年(1198)解元,庆元五年(1199)曾从龙榜进士。历官文林郎,建宁节度推官,改潮州(今属广东潮州)教授,广南东路提举市舶司干官。
陈寔(1143—1212)字师是。莆田县白湖(今莆田市城厢区阔口村)人。陈俊卿长子。以父补官,授承务郎。淳熙间任泉州军州事通判,迁干办福建路市舶司公事,历提举广南市舶,泉州市舶司提举,嘉定间再任泉州军州事通判,终福建帅司参议官,奉直大夫,封开国男,赐金紫服。卒后与夫人方氏合葬于正献公(陈俊卿)墓左。
丁南叟(宋)莆田人。给事中丁伯桂之子。理宗朝监海州海口镇,调监泉州市舶务。
黄非熊(?—?)字仲熊。莆田人。黄静玄孙。宋嘉泰二年(1202)傅行简榜进士。历官朝奉大夫,知德庆(今属广东肇庆)府,转朝散大夫,提举广南东路市舶。与致仕例补一子官。
陈宿(1173—1242)字师道,号克斋。莆田县白湖(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阔口村)人。陈俊卿子,陈宓弟。嘉定间(1208—1224)以荫历监福州海口镇税、泉州市舶务,所到皆以廉著称,家人非时需,铢茗勺酒帑吏惮宿不敢与。调惠安(今属泉州)知县,靖州(今属湖南)通判。嘉熙三年至淳祐元年(1239—1241)任南剑州知州。每到一方,增学廪,创病坊,缮废桥,虽花费甚多,却从不吝惜。泉州知州真德秀曾上奏表扬陈宿吏治有方,擢大理寺丞,因权相史弥远与其兄陈宓不合之缘故,最终未得重用。事兄如父。陈宿子陈增与刘克庄善。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县清平里后村(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父刘弥正,弟刘克逊。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诗论家,是南宋江湖派最大诗人,又是著名的辛派词人 。嘉熙四年(1240)八月升转运使,兼提举市舶使。具体内容参见2014年4月23日《莆田侨乡时报》第4版《lt;宋词三百首gt;中的莆仙词人》一文。
刘克逊(1189—1246)字无竞,号西墅。莆田县清平里后村(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刘弥正子,刘克庄弟。南宋诗人。静敏博记,秀美文工。未冠入太学,课试有声。以父任补承务郎,为海口镇沙县丞。嘉定间,调古田令,任内救荒捕盗,勤劳著绩。佥书镇南军幕府、江西安抚司干官、通判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嘉熙初,知邵武军(今属南平市),有政绩,铲除剧盗,振兴教化,威爱并行。召为太府寺丞、工部郎官。求外补,得待次,淳祐元年至二年(1241—1242)知潮州(今属广东),有政声,任间没收豪强地主霸占的民田,以赡军。时潮州有苛税名“铤头钱”,始银价平时,每丁赋钱五百,后来银价大涨,百姓负担猛增四倍,克逊下令免去,且说:“如因此造成公款不足,受到惩罚,也心甘情愿。”改汀州,未上。淳祐三年(1243)除福建提舶,与知州颜颐仲一起祷回舶南风。任内定规,“严禁官吏向番商强买”,“蕃商闻风并集,舶计骤增”。淳祐五年(1245),知泉州。次年卒,兄刘克庄铭其墓。克逊一生清贫,尤工于诗,为叶适,赵汝谈所称。叶适跋称与克庄相上下,“克庄始创为诗,字一偶,对一联,必警切深稳,人人咏重。克逊继出,与克庄相上下,然其闲淡寂寞,独自成家。怪伟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语之外,两谢、二陆,不足多也。” 。为官清廉,一生清贫。著有另有《西墅集》,已佚。另著有《刘克逊词话》。《全宋词》自《永乐大典》辑其词一首。《全宋诗》卷3101录其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