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江
“城厢”地名
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政府在兴化路治所的莆田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莆田县分治,为此“城厢”地名由此得来。该地名的来历背景,乃因政府的区域体制变化而致。
仙游鲤城街道的“城内街”、“东风街”、“拱桥街”、“红卫街”、“南门街”、“五一街”、“十字街”、“五星街”、“茅亭街”、“红星街”、“柳坑街”、“团结街”等地名
在文化大革命大破四旧期间,红卫兵就将仙游鲤城各街道进行重新命名为具有革命性的地名,即是将原城内街改为东风街;原拱桥街改为红卫街;原南门街改为五一街;原十字街改为五星街;原木兰茅亭街改为红星街;原南门柳坑改为团结街。这些革命性的地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直延续了十多年之久。
仙游郊尾镇境内的“庆和乡”、“长安村”、“新和乡”、“三埔村”等地名
原郊尾区“庆和乡”命名的历史背景是,民国初年推翻帝制,沟尾(郊尾)与邻近的几个小村落以“庆祝共和”来总称为“庆和乡”。
“长安村”命名的历史背景是,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推行保甲制度,该原枫坑村与长岭村并为一保,称为长安保,这是取长岭的“长”字与枫坑村刘埔安仁宫的“安”字,合称为“长安”。后来虽然枫坑村又与长岭村拆开,但枫坑村就保留“长安村”的名称。
“新和村”命名的历史背景是政府行政区体制调整,即是原郊尾区于1952年由旸谷乡划出前进、蔡厝、东山面、积埔、山顶头等自然村,由庆和乡划出后宋、陈厝、下申厝、刘厝等自然村,新组合成一个村,故名“新和”,“和”的本地话之意乃“组合”的意思。
“三埔村”命名的历史背景也是政府行政区体制调整,即是郊尾人民公社撤消之后,由前埔、大埔和陆埔三个自然村组合成一个村而得名的。
此外,郊尾镇境内一些村民小组的命名则是在大跃进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今伍狮村所辖的各村民小组分别名为:和平、友好、峰星、星辉、建和,建新、建设、光辉、荣跃、友爱、合作等;长岭村所辖的各村民小组至今的名称分别是:长岭1组、长岭2组、长岭3组、长岭4组、长岭5组、后寨6组、后寨7组。这些都是公社化时的命名产物。
仙游郊尾镇阮庄村内的“宫顶”、“宫下”、“路顶”、“路下”等地名
阮庄村在公社化时期划分生产队时,人们就以村中创建于唐末至灵宫前的大路为界,分为“宫顶”和“宫下”两个生产队。这是以本地的突出建筑物为坐标命名地名的。在文革期间,因两地名中含有“宫”是属于“四旧”名称,得改名。当地人就按原先以大路为界分生产队的原意,就改为“路顶”和“路下”,直到如今,成了两个自然村的地名。这是在文革期间破四旧的背景下的地名改名。
莆田马巷顶“安然里”;仙游的“磨头”、“十八战”、“九战尾”、“五百洗”等地名
莆田马巷顶“安然里”的地名来历:明朝嘉靖末年,倭寇攻陷了莆田城,肆意掠夺杀人,他们每抢尽杀绝一户之后,就把这家的陶器碗盆之类砸碎扔在门外,以作为已被劫掠的记号,以免浪费时间重复入内。当时半仙卓晚春正在城里化装成乞丐,马巷中一户卖“油米时”的老夫妻可怜他,便收留在家。这天夜晚,卓晚春见倭贼正朝丘马顶马巷方向而来,突然冲进各家各户屋里,将其食具碗碟全摔碎门外,并吩咐说:“赶快进屋躲藏,千万不要作声!”一会儿,一批贼寇来到这里,见各家门前尽是破碗碎片,认定已有同伙来过,便转向别处肆虐。住在小巷里的二三十户人家,终于避过了灾难。后来人们在丘马顶建立“万安社”时,想起当时由于油米时公油米时妈好心收留卓晚春,才使全巷人众得以幸免罹难,人们就把“油米时公油米时妈”尊为社公社妈,虔诚供祀,又在马巷顶矗立一座里坊,上悬“安然居里”石匾。从此,这里就有了新地名:安然里。
仙游的“磨头”的地名来历:仙游抗倭名将魏升,在自己家乡龙华组织乡间民勇,人称“魏家军”,一次在家乡附近地方与倭寇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众人传说,当魏升的头颅被倭寇砍落后,仍顽强与倭寇奋斗,为此就把这个战斗的地方称“无头”,后以谐音“磨头”替称,此地名直至如今。
仙游县城附近的“十八战”、“九战尾”和“五百洗”等地名来历:明嘉靖四十三年,戚继光率兵强渡仙游南门虎啸潭,在鲤城镇洪桥七级土地庙附近和龙泉山顶,与倭寇分别激战十八次和九次,最后倭寇约五百多人误入大蜚山以北的九龙岩瀑布山大峡谷,在这里被戚家军全歼,当地百姓称为“洗掉”。为纪念戚家军与倭寇战斗过的地方,便分别称上述三处地名为“十八战”、“九战尾”和“五百洗”。
上述各地名来历的历史背景都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在各地名中,充分体现了莆仙人民的英勇抗倭精神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