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明代应天府尹洪珠 ——书“尽忠报国”擘窠 岳墓壮山河同辉
【发布日期:2015-07-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祖绪

国朝,浙江山阴人罗頎(字仪甫),以高承所著《事物纪原》不能黜伪崇真,更著《物原》一书。頎为耆儒,洪珠为封罗頎墓。浙江山阴人王埜(字贞翁)。家贫,肆力经史,筑室卧龙山南,教授自给。晚岁喜读《易》,习养生,徜徉山水间,自号蜕岩道人。为诗冲淡自得,书法直逼赵孟頫。其著有《周易衍义》、《蜕岩诗集》、《弦诵新声》,辑有《绍兴名胜题咏》、《五灯集要》、《湖山纪游》等书传世。洪珠知王埜行慕学勤,才守见称,乡曲有誉。为聘遗逸,洪珠皆躬造王埜、王琥其庐,洪知府温雅乐易之举,不为矫矫之行,一时士气振起,士服其廉,故遗逸乐受洪知府之聘。绍人歌之曰:“大洪(楷)小洪(珠),先后同风。”
洪珠寻除浙江右参政。宋相州汤阴人岳飞(字鹏举),农家出身,家贫力学,事母至孝。徽宗宣和四年(1122)应募从军,丁父忧归家守孝。靖康元年(1126)应征,以功迁秉义郎,隶宗泽部下。高宗建炎三年(1129),岳飞因上书反对京师南迁,被夺官。改从王彦,与金兵战于太行山。后复随宗泽守开封,任统制。泽死,岳飞随杜充南下。建炎四年(1130),败金兵于常州、镇江、收复建康。后参与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擢任都统制。
是年,岳飞大破金兵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升任清远军节度使。绍兴五年(1135),镇压杨么起事。绍兴六年(1136),驻兵襄阳,收复洛阳西南诸郡,联络太行山义军。绍兴十年(1146)率师北伐,连败金主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岳家军所向一路无敌。因高宗与秦桧力主议和,欲尽弃淮北之地与金,竟一日降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被逼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受诏赴临安,被解除兵柄,任枢密副使。秦桧授意万俟卨罗织“莫须有”之罪名,岳飞被诬入狱。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即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之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爱子岳云亦遭其祸。孝宗淳熙六年(1179),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又追封鄂王。
岳飞遇害,初痤于九曲丛祠。隆兴元年(1163),孝宗诏复岳飞官爵,改葬棲霞岭下(在今西霞岭南麓西湖边岳王庙前),子岳云附。墓碑分别题写“宋岳鄂王墓”和“宋继忠侯岳云墓”。岳墓之前跪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四奸铁像。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岳墓得到重新修葺,焕然一新。在正面的照墙上,书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每字约一百公分见方,乃时任浙江右参政之莆阳著名书法家洪珠所书。洪珠善行草,擅写擘窠。“擘窠”,原指篆刻印章时分格,以便匀排,此处指大字。其书法沉郁,笔力浑厚,雄健勃发,字里行间,力透一种方正严毅之气,令观赏者顿感怡悦而肃然起敬。但未知何故,“尽忠报国”之国字,右上角竟少写了那么一“点”?据传有好事者请教洪参政,珠云:岳武穆精忠贯日、报国却略逊一点。意谓当时岳家军如能乘胜挥师直捣黄龙府,待灭金后再班师回朝请罪,那么宋室中兴大业不致垂成之功坠于一旦。尽忠应报国,时值国难艰危,匹夫报国岂能仅为君主而不顾社稷?为国家为百姓而收复河山,岂能一味愚忠君主?以致误己误国,留下千古遗恨。
如邑人刑部尚书林俊《题武穆庙》诗云:“十二牌来马便东,郾城狼狈泣相从。中原赤手经营外,底事书生早料中。大将几看刑白马,诸公无分饮黄龙。播迁竟阻奸臣计,吹落崖山此夜风。”邑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九江知府黄相(字弼甫)《谒岳武穆庙》诗云:“古庙沉沉掩夕曛,西连孤垄结愁云。金牌卒中书生计,朱镇空回少保军。万里銮舆终北狩,百年基业遂中分。乾坤遗恨依然在,散作秋涛不忍闻。”邑人正德戊辰(1508)进士,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大用(字时行)撰《岳墳》诗云:“二帝生还已有期,金牌谁遣竟班师?今日湖山歌舞地,故官禾黍久离离。”邑人万历乙未(1595)进士,官湖广布政俞维宇《题岳武穆庙》诗云:“廊庙成和议,疆场失虎臣。三军空裂眺,二圣竟蒙尘。对簿临天日,班师泣鬼神。不辞身一死,兴复寄何人?”笔者特意累引上述四位诗人谒岳庙、岳墳之诗,该是洪珠少写“国”之一点的最好注释。
人们若提起岳墓,也必然提及岳飞庙。岳飞庙又名精忠庙,一处在浙江杭州西霞岭南麓杭州西湖边,其赐额曰“忠烈”。另一处则在河南汤阴县城西南隅,其赐额曰“精忠”。如《清一统志·彰德府》:岳武穆庙“在汤阴县治西南。《府志》旧在南关外,明景泰初(1450)移此。”庙建于景泰元年(1450),历经修葺增建。座北朝南,山门前有施全祠,内奉施全铜像,祠前有秦桧、王氏等五奸臣的铁铸跪像。大殿内有岳飞塑像,上悬金匾“还我河山”,檐下悬巨幅“精忠贯日”。殿周围有岳云殿、岳珂祠、三代祠等。(现为岳飞纪念馆)
邑人林俊为撰《重修岳武穆王精忠庙碑》:“hellip;hellip;总镇崔公与王(岳飞)邻,昭明风烈,饰庙貌新之,砺坚贞,属纪王绩。追诵畴昔,有余慨焉!辞曰:lsquo;于赫武穆,文豪武雄。矢心湼背,报国尽忠。百战艰危,经营十稔。誓复山河,还轸二圣。天不北宋,鬼臆豺声。金牌十二,煅炼狱成。天黑地昏,日星载覩。祀有牲醪,锡有茅土。奕奕新庙,风旙云軿。于昭厥神,率土乞灵。rsquo;”林俊居官立朝日,批妖僧,抑奸阉,按逆宁,平蜀寇,颂忠良,天下望之如景星庆云:其所书《重修岳武穆王精忠庙碑》,也表达了莆阳这位老尚书力效岳飞精忠报国之举,故其所书庙碑可与湖山争胜。
武穆墓上,书擘窠“尽忠报国”,千秋扬名;鄂王庙前,颂忠烈“舍生忘死”,万代流芳。而贼桧之奸,筆诛口伐,与王之褒颂,同其无穷。洪珠任上建树良多,遗爱难忘。杭州岳墓赋予其灵感,杭州岳庙魅力浸润其心田。杭州赢取了洪珠之心,洪珠赢取了杭州人之心,故杭州人爱之不舍,以为与杭州不可分割。洪珠以治才、所至称慕,升云南按察使,贵州左布政使。[按:明洪武五年(1372),太祖朱元璋改八番顺元宣尉司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贵阳市。永乐十一年(1413)改属贵州布政司。]洪珠居官正直通敏,体国恤民,有功德,于民甚厚。惜其所著遗集今已不传。其诗作仅《题画》诗云:“柴门低仄依流水,石磴巉岩点落花。一壑白云秋欲老,红尘飞不到山家。”
先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太祖朱元璋改集庆路置应天府,治所在上元、江宁县(今江苏省南京市),辖境相当于江苏江南大茅山、溧阳以西和江北的江浦、六合县地。因明初定都于此,正统六年(1441)定为南京。洪珠调任应天府尹,此地民物繁多,府尹已不胜事,至洪珠到任。事无钜细尽躬亲,厝置纤密,辩察精明,处已待人,一主诚敬。其乐善不倦如嗜欲。“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这就是洪珠府尹居官处世,奉法循理,积德行善之真实写照。其生平事迹可见林见素撰《墓誌铭》、《闽书》卷之一百十、《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三、《莆风清籁集》卷十七、《书史会要》续篇、民国《莆田县志》卷三十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莆田历代书画选集》。 (续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