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阳
陈瑛(1545-约1594)字廷玉,号梅原。莆田县衙后(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社区衙后路)人。万历十五年(1587)六月擢广东按察使。万历十六年(1598)五月擢山东按察使,备兵徐州。升山东右布政使。万历二十二年(1594)正月迁山东参政兼佥事徐州兵备,寻卒。
林恭章(1562-1631)字尔肃。莆田赤柱(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赤柱巷)人。天启元年(1621)九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天启三年(1623)八月改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转湖广布政使司右布政。
陈元藻(?-?)一作陈玄藻 ,字尔鉴,号季林。莆田雷山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梅峰社区雷山巷)人。天启三年(1623)十月迁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天启六年至崇祯元年(1626-1628)擢广东按察使,分守海北道,雷、琼、廉三州。
俞维宇(?-?)字宪乔,号如愚。莆田澄渚(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澄渚村俞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月,擢山东东兖道按察副使。升右参政,已而迁湖广按察使,兵备苏松,所至厘奸剔弊,吏不敢欺,万历四十三年(1615)闰八月迁山东右布使,十月以应天巡抚王应麟题留,仍以新升右布政衔,仍理苏松兵备事。天启元年(1621)二月进湖广左布政使,寻致仕。天启五年(1625)起改广西左布使。
吴兆元(1571-1644)字公策。莆田县墓兜村(今涵江区白塘镇上梧村)人。崇祯三年(1630)迁江西按察使、备兵南赣,南赣常患盗,兆元视贼势最急者,当之,贼惮不敢犯,属邑皆得安堵。进广东右布政使。崇祯八年(1635)迁云南左布政使。
俞诲(?-?)字忠伯。莆田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升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天启二年正月,迁江西按察使,分守南昌道。次年升陕西右布政使。天启五年十月进湖广左布政使。
唐际盛(?-?)原名唐玉,字士莹。莆田人。天启六年(1626)二月升浙江副使加参政督饷,入京赐宴,同年,晋按察使。天启七年(1627)四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后转左。
陈应元(?-?)字思昌,号右白。莆田县东阳村(今荔城区拱辰街道东阳村)人。天启元年(1621)十二月任陕西省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正,迁陕西布政使右参政。天启六年(1626)正月擢为湖广按察使,转四川按察使,升山东左布政使,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东江等处。
林贽(?-?)字季宣 。莆田人。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擢湖广按察司副使,兵备荆西道。天启七年(1627)迁浙江按察使。转江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举卓异,崇祯十一年(1638)四月升右副都御史。
林铭鼎(?-?)字玉铉,号自名。莆田人。天启五年(1577)五月,迁山东按察司副使,分巡济南道。十月调浙江嘉湖道副使。改广西苍梧副使,升浙江右布政使。
林一柱(?-?)字元功。莆田人。崇祯八年(1635)升岭北佥事,转山西按察升布政,未任,擢右佥都御史。
二、 明代莆仙按察使名人简介
明代莆仙任按察使、按察副使的莆仙名人还有林时、林坦、吴智、陈善、卓天锡、丘山、周轸、郑纪、林俊、吴昭、林长繁、吴希由、翁茂南、林有年、黄如金、高江、陈珀、郑光琬、王大用、郑玉、叶珩、黄行可、刘勋、顾阳和、郭日休、郑登高、王凤灵、林斌、林应标、黄洪毗、高超、陈应魁、郑茂、林应节、朱文科、陈诰、林澄源、林民悦、周希贤、陈祖尧、宋万叶、林烇章、黄鸣乔、游伯槐、卢廷选、庄祖诰、陈腾凤、潘应龙、林铭几、宋光兰、宋洪泰、游云鸿、薛大丰等。
林时(1383-1436)字学敏,号逊斋。莆田县东厢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街)人。唐侍御史林谠后裔,忠义林冲族孙,弟林祥敏,子林纯。登永乐十二年(1414)福建乡试何琼榜举人,永乐十三年(1415)二甲第69名进士。初观政刑部,坐门籍事诖误系狱,例发北京营建。有女林淑圆年七岁,击登闻鼓诉寃,时仁庙监国 ,释其罪。出为陕西按察司佥事,巡历边荒,辩反疑狱多起。时宁夏、甘肃、凉州等地地冻天寒,民众少布,陕西凤翔、延安等府则需每岁发粟以饷戍卒,害民久矣,林时奏请允许戍卒与百姓进行粟粮、布匹互换,方便双方,从之。初军卫未有学,奏请设武学,令军中子弟得由科目进用,于是礼部推行之,卫学之设自此始。宣德七年(1432)九月升为贵州按察副使。任间持节两部,居官清慎,勤于政事,风纪凛然,为时人所称道。
林坦(?-?)字则夷,一字遒道。莆田县国清里阳城(今荔城区新度镇洋埕村)人。明代书法家。登永乐十二年(1414)福建乡试何琼榜举人,永乐十三年(1415)陈循榜二甲第64名进士。历湖广按察佥事,永乐二十二(1424)年六月,由陕西按察司佥事调广西按察司佥事。正统三年(1438)九月由佥事升贵州按察司按察使。正统九年(1444)为贵州“崇真观”修缮作记。正统十三年(1455)八月以年老乞致仕。景泰元年(1450)兴化知府张澜为林坦等9名莆田致仕官员立耆英坊于望仙门内街中。正统六年,布政使孙昪在洋埕为贵州按察使林坦立“昼绣坊”。
吴智(1416-?)字宏哲。莆田县后洋(今荔城区黄石镇后洋村)人。曾祖父吴祖明,祖父吴象,父吴斌,母李氏。明代书法家,工章草。永乐十四年(1416)五月十四日出生,行二。登正统十二年(1447)福建乡试第7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25名,景泰二年(1451)柯潜榜二甲第15名进士。初授官南京户部主事。丁父忧,改工部,上官命其清理应天府匠籍。事竣,天顺六年(1462)复改户部。丁母忧,仍改工部。受命分治临清河道,所至俱有能声。寻以学行简升四川按察司佥事,奉勒提督学校。至则端楷范,严考校,秉公办事,严格管理,成绩突出,士心悦服。后升湖广按察司副使,仍董学事。其作兴士类,楚人称其清风劲节,不异在蜀时,而人悦服亦不异蜀人也。既而以老乞致仕归,囊橐萧然;清正廉洁,晚年清贫,蜀士有以御史按闽者,行部至莆。时智已病,御史即卧内谒,屡叩所欲言。智卒无所干,叹息而去。弘治十年,知府王弼在后洋为其立“进士坊”。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陈善(1420-?)字崇谦。莆田城郊(今荔城区西朱)南箕人。曾祖陈一甫,祖父陈文擅,父陈叔度,母林氏。明代书法家。永乐十八年(1420)正月十九日生。登正统十二年(1447)福建乡试陈俊榜第28名举人,礼部会试第79名,景泰二年(1451)柯潜榜三甲第28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成化二年(1466)正月升山东按察司佥事。成化四年(1468)筑篷子山坝于大薛湖以南以阻水,为南旺湖蓄水辅助设施,阻止水漫。成化七年(1471)十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分理黄河河道,专理山东地方兼管通州河道,在沙湾北旧黄河口寿张县沙湾建积水石闸。在任上兴修水利,修筑堤岸,疏通河道,种植树木,清理词讼,平治盗贼,人皆德之。景泰四年,知府张澜在南箕立“进士坊”,陈善以山东按察司副使,更其匾曰“豸绣归荣”。
卓天锡(1427-?)字纯嘏。莆田黄石塔兜人。曾祖卓文彬,祖卓则英,父卓叔舆,母朱氏,娶顾氏。宣德二年(1427)六月初四日生,行一。登景泰四年(1453)福建乡试第13名举人,礼部会试第4名,景泰五年(1454)孙贤榜二甲第58名进士。历刑部江西司主事、天顺三年(1459)五月署江西司员外郎事,天顺五年(1461)三月转实授,天顺六年(1462)五月擢直隶常州府知府。任内兴义学,修水利,成化四年(1468)复修奔牛上闸,成化五年(1469)《重修毗陵志》,书成未刻。任间有政声。成化六年(1470)迁广东布政司右参政,转山西布政司左参政。成化十六年八月(1480)迁贵州按察使。后占籍广东揭阳县地美都(今揭东县地都镇青溪乡),寻移居霖田都之月湄乡定居。《重刊兴化府志》云:“天锡聪敏有治材,随所至政事修举,盖能吏云”。成化四年,知府岳正为常州府知府卓天锡,并其父卓叔舆受封立“重恩坊”。天顺元年,御史夏埙在连江里塔山为卓天锡立“礼闱经魁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