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莆阳门人纪略(七)
【发布日期:2015-09-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祖绪

六、池州通判余元一
池州通判余元一,字景思,号清严。生卒年不详,仙游县文贤里厢溪(今度尾湘溪)上佘村人。余氏族联云:“太卿望重家声远,校书风高世泽长。”“理学绍程朱道脉,名臣留邹鲁遗风。”元一为宋职方员外郎余积孙。积传子象,庆历六年(1046)擢丙戌科贾黯榜进士,历官光禄寺丞,除太常博士。英宗即位,特受屯田员外郎、都官员外郎,知宣州,迁礼部郎中。象好为诗,尤耽书,著有《集解中庸》。象传子三:次子元一、季子崇龟,手自调教,课子笃志于学,因以颖悟,极有长进。
元一、崇龟,姿貌魁伟,读书不辍,议论英发,坚持清介,学问德业,有声乡里。孝宗淳熙五年(1178),元一以诗学魁南宫,与弟崇龟(字景生)同擢戊戌科姚颖榜进士。崇龟历官司农丞,累官兵部郎中,兼权给事中。元一初官泉州同安知县,任上定赋必均,课农必慎,政教兼施,德威并著。兴学爱民,尝立苏缄(字宣甫)祠于其故居,邑人称道。(按:缄为泉州晋江人翰林学士绅从弟,举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不畏豪商大姓,累迁秘书丞,知英州。破依智高建功。神宗熙宁初(1068)调广东钤辖,改知邕州,交趾兵围邕,缄率民抵抗,固守凡四旬,粮尽泉涸乃陷,阖门自焚死,朝廷旌表其舍生救国,谥“忠勇”。)
元一娶黄榦(字直卿,号勉斋)之女弟(胞妹)为妻,而勉斋则朱文公之婿也。慈溪黄氏震曰:“乾淳之盛,晦庵、南轩、东莱称三先生,独晦庵得年最高,讲学最久,为集大成。hellip;hellip;独勉斋先生强毅自立,足任负荷。”黄榦,闽县人,父瑀,以笃行直道闻,为饶州司户,历官侍御史,所至有声。父瑀殁,清江刘清之荐榦师事朱文公,榦归白母,即日行。時方大雪,既至,见文公,昼夜励学,不设榻,不解带,倦则微坐一椅,或至达曙。文公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文公《与直卿书》曰:“吾道益孤,朋友亦难得十分可指拟者,直卿明睿端庄,造诣甚笃,斯道有望于直卿者不轻。”后遂以女妻之。榦刚介洪毅,于师传尽心致知之学,身体之无遗力。贡氏师泰曰:“南渡后,文公集诸儒之大成,与时门人弟子聪明卓越固为不少,然求其始终不渝,老而弥笃者,先生一人而已。”
元一因内兄榦而得遇文公,親炙于文公。始见之日,以仁、义、礼、智、信分作五论,及自著文集为贽(按:古代后学初次进见尊者時所持礼物。欧阳修:“古者士之见师,以菜为贽。)元一既从之学,诵讲之余,危坐终日,文公颇爱之。朱文公《答余景思》书云:“朱、赵相继沦没,深为可念。闻宜春人欲留学古卜葬于彼,遂为留居之计,不知果然否?鲁叔(即元一同乡仙游人朱鲁叔,后为元一所荐,从文公学。)子弟几人?今皆年几何?莫亦能自卓立否?欲作书慰之,以病未能,当俟后便也。作县固非易事(其时元一官泉州同安知县),然尽心力而为之,必无不济。今人多是自放懒了,所一纲驰而众目紊也。承喻立苏忠勇祠于故居(即苏缄,卒谥忠勇。),甚善甚善。但某自今夏一病至重,今已累月,尚未复常,心力尤衰,日前欠人文字且辞之未得尽脱,岂敢更承当此事耶?兼近日以辞林子方家墓碑之请〔按:林枅,字子方,莆田人,官直徽猷阁,帅福州,勤于公事。绍熙元年(1190)卒于任上。]亦恐不能无嫌也。间中益得观书,当有深趣,日月易得,愿益勉旃。若但如拙者既老而后有闻,则享用已不能久,而无复可行之望矣。直卿既归,想时得从容。恐讲论不能无异同,正当力究。有未决者,因来论及,不敢不尽鄙怀也。”
元一历官同安,善治县,号称清严,有惠政,朱文公亟称之,终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通判。朱文公撰《余景思》书云:“彼中学校如何?亦颇有士人否?闻南方风俗淳朴,不汲汲于进取,正当劝以读书讲学,开发其聪明,不当启以趋时干祿之技也。暇日亦当有观书味道之乐,但僻远难得师友,此正在自著(缺,原无,据《正讹》引徐树铭新本补,此信札为仙游洪震夫家藏。)
俗云:“善者,访而亲劝之,使勿怠;恶者,喻而戒之,使自修。”元一得遇受学于朱文公,师诲之淳谆,其不待教而服。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元一生平事迹可见《朱熹集·别集》卷五、《朱熹集·续集》卷七、《闽大记》卷十五、《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五、卷之四十、《闽书》卷之一百十三、《莆阳文献》列传三十、《道南源委》卷之四、《仙溪志》、《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闽学源流》。
七、布衣林得遇
布衣林得遇,字若時。生卒年不详,仙游人。德遇性质颇钝,布袍蔬食,学虽勤苦,未得其师。然“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一日,德遇发愤,“闻物务使成,通幽自有程。”辞妻别母,鬻产裹粮,走武夷山中,拜谒朱文公门下。朱文公令日诵《论语集注》。(按:朱熹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作《集注》。明、清科举取士皆取朱注,《集注》遂成为功令必读之书。)久之,德遇觉有所开悟,发于文词,亦明畅可观。
庆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甲子午初时刻,朱文公卒。十一月,朱文公葬于建阳唐石里九峰山大林谷(今建阳黄坑乡),“时伪学禁,会葬者六千人。”讯至,德遇从远道奔葬,瞻望勿及,伫立以泣。尽管“学禁方严,不为少怵。”德遇家居,与邑人陈沂(字伯藻,号贯斋)相友善。沂为朝奉郎光祖(字世德)之子,以父荫补新州推官。沂师事理学家陈淳(字安卿),其传承为朱文公——陈淳——陈沂。沂弱冠随父侍官南游,笃志文公之学,尝遍谒当世名儒硕彦,受《书》、《易》于蔡渊(字伯静,号节斋),蔡沈(字仲默)兄弟。渊为朱文公门人,清修苦学,尤邃于《易》。沈则学者称“九峰先生”,亦朱文公门人,受师命注《尚书》,凡十余年。德遇日与陈沂切磋渐磨,卒为乡名士。一時邑之名宦若陈宓、潘柄、蔡和、蔡模、刘弥邵皆与交游。
值得一提的是:莆阳尚有另一位名曰林德遇者,以字行,原名济、逢宁。自绶溪徙城之前街。景定三年(1262)特奏名,授漳州龙岩县主学,累官承务郎。咸淳元年(1265)乙丑二月十六日卒,年六十一。刘克庄为撰《林德遇墓誌铭》。其《挽林德遇主学》诗云:“摛掞多新意,研寻最苦心。可怜策名晚,谁遣读书深。兄老悲长枕,妻贤敛短衾。近书犹未答,展玩一沾襟。”(见《刘克庄集笺校》卷三六)
俗云:“清者恃慧而外驰,故常习于浮;浊者安陋而守约,故常习于朴。”德遇生平事迹可见《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五、《莆阳文献》列传三十、《闽书》卷之一百二十九、《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九、《闽学源流》。
八、徽州通判方符
徽州通判方符,字子钧,一字子约。孝宗淳熙三年(1176)丙申生,莆阳城内后塘巷人。符为大壮侄,大壮兄宣教郎方楹之子。符少师叔父大壮,颇慧悟,谨厚有文,以乡试上春官,道考亭(建阳城郊),拜朱文公于精舍,留语累夕,为作《字说》(按:字书名。如王安石尝撰《字说》二十卷,自序谓文者奇耦刚柔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字者始于一,一而生于无穷,如母之字子。)
宁宗庆元五年(1199),符擢己未科曾从龙榜进士,朱文公以书贺大壮云:“符清苦自励,穷达得丧,惟命之安。”符初授淮安县主簿,历德庆府教授,再迁润州、衢州教授,知浏阳县。其“为师儒不牢笼以钓誉,为令佐不钩距以求情”,待士有恩,蒞政仁慈,操行廉介,事持大体。理宗绍定六年(1233)癸巳,及官奉议郎,通判徽州(今安徽省歙县),未上,卒,年五十八。赠宣教郎。[按:莆阳另有一位曰方符者,光禄卿方偕从子,居莆阳城内仪门街上坊。崇宁二年(1103)擢甲申科霍端友榜进士,授泉州同安县丞,累官朝奉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