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裁缝
【发布日期:2015-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郭大卫

过去裁缝用的竹制银星尺子

裁缝手工艺在莆仙民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上的裁缝师大都是妇女的职业,从纺线到纺织,再到裁缝成衣,一系列程序皆由妇女完成。当然亦有男人从事裁缝手工艺业务。裁缝不仅制作衣服,还包括做帽子、袜子、鞋子等。这里就单独说制作衣服一些基本程序。
布匹是裁缝师傅的基本材料,按照性别的区分,通常男性的衣服为黑色、蓝色、棕色、灰色等一些较为稳重的颜色材料;妇女的衣服大都以花色或者杂色为材料,比较华丽多姿。
一块布匹放在裁缝师桌子上面,首先确定是给男性还是女性的,裁缝师根据性别、体材、年龄等特征,量体裁衣。先用皮尺量其身段,如果是制作上衣的,就量其肩膀、胸围、手臂、脖子、上身段(从肩膀至臀部),清楚地记在纸簿上。裁缝师必须问清楚要做成什么样子的衣裳,大概西服式、中山装、茄克式等等。过去是本地服,或称为汉装、清朝装。制作时把布匹平铺在桌子上(有的棉布还得浸泡一水,晒干后进行剪裁,以免收缩),化学纤维的布料一般不浸泡,较为稳定。用裁缝师专用的扁扁的粉笔在布匹上画线,再用直尺压上依照量体的尺寸进行剪裁,大致上把身段轮廓剪裁出来后,再考虑双手臂的布料。最后剪出一些零碎的布子用来做口袋或肩上的脖子领带等。剪裁出来的布边得用线缝紧,以防脱落,再进行缝线。过去用人工缝线,现在就使用缝纫机,嗒嗒嗒十分快捷方便。在布料与布料的衔接处,采用浆糊贴住,再用熨斗压紧,使其稳当妥贴,不易变形。每一处的衔接,都得用熨斗压紧。过去的熨斗是用木炭取火的,现在用电炉丝,非常方便。烫压时得用清水喷洒,以防布料加温后受损着火。其间,最棘手的是衣领部分,使用双重布料中间还得加些杂布,使其坚硬、挺拔。有经验的裁缝师,总是剪裁得当适宜,缝纫有序有度,前后左右对称得体。剪裁时就估计缝纫会耗费一点长短,不宜过长过宽,也不宜过短过窄,做到恰到好处,天衣无缝。
制作裤子亦然,先是量好身段的尺寸,特别是腰围及裤底的距离,必须适度,过深则滥,过浅则紧,不舒适,甚至拉坏。过去的裁缝师除了制作男女、孩子、老人的衣裳外,还得做棉衣、棉裤。现在气候逐年转暖,就不必要穿棉衣、棉裤。裁缝师最怕做青年妇女的衣服,除了花色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对款式的要求。一方面要保留传统的版式,另一方面要赶时髦,要有时尚服饰。例如要港台、西方国家之类的奇装怪服。鉴于此,裁缝师必须得从专业书籍里去寻找参考资料,学习新时装的款式。上世纪90年代伊始,人们的服装大都是从商店里购买来的,而服装厂家的产品则是从各地引进过来的。国际及国内里,随时有时装表演,那是最流行的服饰。其间,高校里设立服装设计专业,基本上是为女同志设计的模式。这样的话,许多裁缝师也悄悄地改弦易辙,从事其它行业。
以前,裁缝师不单在街道店铺上开店作业,有的下乡到农村人家,每户得做三四天,甚至更长。一个裁缝师蹲在一个村庄里,半年或一年还不够,忙忙碌碌,生意火红。
过去,人家妇女皆能做些简单的衣服,尤其是夏天使用的麻线衣裳、短裤子、内衣、内裤,以及孩子或老年使用的衣服,家中都有一个用竹编织的小圆盘,里面盛装着剪刀、尺子、钢针、棉线等等,至少说可以缝补衣服。现在,家庭几乎没有这些东西了,谁愿意穿破旧的衣裤?崭新的衣服穿了两三年就扔掉,再去买新衣服,买时尚,体现富贵高雅,其观念乃一身靓丽新颖就是幸福,何愁花钱。应该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
民间裁缝手工艺,已经逐渐被现代工业生产所淘汰,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绝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