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古代宋氏37进士简介(二)
【发布日期:2015-10-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春阳

宋邦光(?-?)字庭瑞,号壶山浩然。莆田县后埭龙埔(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堂从孙。宋元符三年(1100)与从兄弟执中同登李釜榜进士。官至朝奉郎、知涟水军(今属江苏)。卒后葬文赋里梅宅山。
宋瑢(?-?)字子房。莆田人。宋理弟。元符三年(1100)特奏名进士。大观初,以八行举从政郎,凤州文学。
宋旅(?—1121)字庭(廷)实。莆田双池(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街双池巷)人。宋大观三年(1109)贾安宅榜进士。累官奉议郎、知剡县(今浙江嵊州市)。宣和间,方腊起义军攻陷歙(今安徽徽州)、睦(今杭州建德)、杭、衢(今属浙江)、婺(今浙江金华)诸州,攻越州(今属浙江),时越州百姓亦响应起义。县吏多遁去,宋旅率众据守,义军至,亲率壮士抵御,终以力不敌,死。越帅刘韐上其事,诏赠朝散郎,录其四子。邑人立“忠烈祠”(今凤山街仓后巷),官府奉旨春、秋二祭。《宋史》有传。
宋棐(?—?)字材成,一作裁成,又字子成,号子戚。莆田县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堂玄孙。宋政和五年(1115)何栗榜进士。初官福州曹椽,移宁德县令,县政废弛,民输送率归吏手,棐至立革,及棐去,郡人惜之,为立祠祀之。建炎元年(1127),知余干县(今属江西),盗张遇方蹂躏旁郡,驱掠向余干县,宋棐率民临水植帜、声鼓,若将出迎敌者,盗疑,引去。徙知邵武县,邻郡寇范汝为、毛涅龙始出就招,所过需丁壮负担,残虐甚。宋棐先令民遁去,使盗至无所掠,群噪持兵乘夜入卧内,宋棐谕之去,不为调一夫,民得全活,去邑二十年,民仍念之,有语及辄涕下者。绍兴中(1131—1162),入为金部员外郎,扈从幸建康,时方用张浚、韩世忠图复兴,宋棐请诏中外臣僚,采访勇力权略之士,不时举荐,以备采择。从之,因留总领大军钱粮。适有司窘用度,张浚、韩世忠两军号百万,宋棐为调度兵食,不扰而办。再请奉祠,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以左请朝大夫起知通州(今属江苏),以治最闻。用荐累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召为太府少卿,充金国迓送正旦使。还,录其语以闻,高宗嘉其专对,迁太常少卿、兼史馆、直学士院。绍兴二十九年(1159),显仁太后崩,斟酌典故,一出宋棐之手。擢权礼部侍郎、会朝廷谋帅,以宋棐为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金兵入淮甸,宋棐调兵积粟,严备非常,故一方晏然。力祈去,除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凡五年,上章纳禄,诏以通议大夫致仕,卒年78岁,累赐太师。葬于府城南赤龙岭。子宋煜以父之行事乞林光朝为之铭,遂作《敷文阁待制开国宋公墓志铭》 。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宋椿(?-?)字椿年。莆田县后埭龙埔(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棐弟。宋绍兴五年(1135)别试第一人,登汪应辰榜进士。与从侄宋藻同试礼部,时号“二宋”。官至衢州(今属浙江)教授。
宋藻(?-?)字去华,号乌山。莆田双池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街双池巷)人。宋棐从子。弱冠两贡辟雍,绍兴初与从父宋椿同试礼部,时号“二宋”。绍兴中,以布衣进《中兴十君论》,高宗召见,藻应对如响,高宗大悦,语执政者云:“藻所进篇篇可采”。欲授予编修官,但执政者以藻上书不先告闻,阻之,乃授庐陵(今江西吉安)县尉。绍兴八年(1138)登黄公度榜进士。改邵武军教授,添差福建路转运司干官。以汀、虔、循、梅四州山贼啸聚,进《销寇六策》。应旨办大军钱粮,兵食不乏。因指陈时政,抵牾故相,累年不迁。久乃补英州学官,改知益阳(今属湖北)县。因担忧北方金兵入侵,商议与其结盟。上奏了二十篇时议。等到金兵内讧,首领完颜亮被杀,撤兵时,朝廷命令王诏讨伐追袭。宋藻害怕深入敌军腹地,反被金兵包围,便行阙上奏,当天就商议撤军。擢知江阴军,金兵继续骚扰淮甸一带,宋藻屯义兵,备粮食,防疫疠,等金兵撤退,诸州米价飙升,瘟疫盛行,唯独江阴无恙。百姓上书颂其治状。孝宗即位,擢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宋濂任上,兴修水利,扩建粮仓,整顿吏治。永嘉台风,宋藻前往赈灾,发放粮食,宽限田赋,重建灾民家园。劳绩上闻,复应召对,凡四进。陈述时事,提出建议,孝宗嘉其正直刚劲。因弹劾温州守臣,得罪权臣,便以奉祠告老还乡。后除守漳州,又除提举江东,皆不拜。在家乡讲学,以读书为乐,卒后葬囊山寺西府学乡贤祠。后另入祀莆田乡贤祠。著有《群经滞穗》百篇、《中兴十君论》、《销寇六策》、《时议》20篇、《乌山集》50卷,《乌山续集》4卷。
宋钧(1171-1228)字茂洪。莆田城内双池巷(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双池巷)人。宋藻孙。宋绍熙四年(1193)陈亮榜进士,调任晋江(今属福建泉州市)县尉。幼警敏精厉,长博涉经史,过眼不忘。时晋江濒海多盗,钩捕有方,廉能著声,广民爱戴。以能力奖赏改官承务郎,授荆门军(今属湖北省)签判(掌诸案文稿事务),移广德军。知南海县(今属广东),以廉能著称,考核精明,教育秀艾,锄奸强,政声奕起,民爱戴之。通判饶州(今属江西),抗疏极言,展收换之期,寝编籍之科,召为太府寺主簿。寻知严州(今属浙江杭州),累迁右曹郎官,改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金兵入光州,钧上言:“当下诏进讨,重赏以招降,附清野以待饥劳。”又议别造防江轻舰几十艘,上下于采石、瓜州间,以备策应。后迁司农少卿,改以朝奉大夫直敷文阁。嘉定十二年(1219)知泉州,设救荒局,又免去海苔、蛎房、葵叶诸税,又捐俸代输畸零之户,救活饥民万人,百姓感恩建祠画像祀之。以父丧,罢归。服阙,直显谟阁、经略广东,进秘阁修撰。急民隐,尽下情。钧性孝友,其学问以行己为本,济时为用。绍定元年(1228),金兵侵抚淮旬间,朝廷命钧帅边事,未行而卒,卒年58岁。
宋褎(?—?)字子渐。莆田人。宋邦光孙,宋旅侄孙。宋庆元五年(1199)特奏名进士。历官漳浦县尉,改潮州(今广东潮州)录事参军。官终从政郎,广州节度推官。卒后葬文赋里梅笼山。
宋鉴(?—?)字君玉。莆田人。宋藻孙,宋钧弟。宋绍定二年(1229)特奏名进士。历官迪功郎,宣州(今属安徽宣城)教授,改从政郎,台州天台县尉。卒后葬涵江囊山寺九峰。
宋之望(?—?)字景山,一字见道。莆田城内后埭(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社区)人。宋邦光玄孙。宋嘉熙二年(1238)周坦榜进士。官任承事郎,任海丰县(今属广东)知县,有政绩。淳祐四年(1244)由县主簿宋之望主持迁建学宫,即孔庙,又称邑学,系封建时代本县最高学府。位于石岐莲峰山麓东侧,后迁建于石岐西南隅岐江河东岸。通判肇庆府,转宣教郎,差充提领安边所主管文字,官终朝奉郎。卒后葬文赋里寿峰大岭山。
宋铸(?—?)字鼎臣。莆田人。宋邦光曾孙。宋嘉熙二年(1238)特奏名进士。历官迪功郎,广州新会(今属广东江门)县主簿。
宋国器(?—?)莆田人。宋来孙。淳祐九年(1249)舍选。
宋雍(1394-?)字书和。莆田县定庄(今荔城区黄石定镇庄村)人,后迁莆田双池(今荔城区镇海街道英龙街双池巷)。曾祖宋均履,祖宋彦章,父宋士秩,母郭氏,娶吴氏。富户籍。洪武二十七年(1394)七月二十三日生。永乐六年(1408)起,天下大姓填实京师,本其父当行,宋雍年方十六,毅然请代之。初至京,隶宛平县,寻补顺天府学弟子员。登宣德七年(1432)顺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礼部会试第39名,宣德八年(1433)曹鼐榜三甲第11名进士。拜刑科给事中,建国事一百二十条。后卒于京。正统六年,知府余炅在黄石塘头为京闱第一人宋雍立“解元坊”,成化间,其子青阳教谕宋具瞻重修。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