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在莆传教士与黄石善育堂
【发布日期:2015-10-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俊

黄石镇位于兴化平原南端,也称南洋。“水南”是古镇黄石的旧称。莆田母亲河木兰溪贯穿全境,又分出大大小小的支流,水陆路交通便利,加上历朝历代对东甲石堤的保护,中游木兰陂(福建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的建成,防止了海水倒灌,使淡水灌溉充沛,保证了农业生产、丰收,黄石一跃成为莆田南洋的鱼米之乡。黄石镇是沟通沿海乡镇和涵江、莆田城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福厦和向莆铁路的莆田总站、莆田的物流集散中心就位于该镇上,由此可见其地位。

本段展示2个从黄石寄出的老信封


本封的邮路是:黄石-涵江-福州府-上海-美国麻省。左上角第三行的英文Ng Sauh,我的第一猜测就是地名,前段时间通过微博咨询莆田网友,2个答案:黄石和平海(平海古称南啸,和Ng Sauh读音更为接近),我认为这个英文就是黄石,新加坡的Ng就是黄。
福州教士武林吉牧师于 1896年到莆田巡视教会,倡议创办孤儿院于涵江铺尾, 1898年兴建正式孤儿院,名曰:利百加孤儿院(利百加为白会督夫人名Rebecca),是为善育育幼院之前身。最初六年(1896年至1901年)由武林吉夫人出任院长,惨淡经营,苦心孤诣。自1901年至1923年,由蒲星氏(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蒲鲁士的太太)任院长。

蒲星氏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


善育堂在晚清时代是福建省最大的一个慈善机构。是中华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又名美以美会)所创办的善育堂。是兴化人民,甚至八闽大地翘首所望的慈善单位。1907年把“利百加孤儿院”改名为“善育堂”,意为善于教养婴孩之学堂也!之后把孤儿院从涵江移到城里,再从城里移到广袤的黄石,我认为移到城厢是因为城里的医疗条件比起涵江要好,又从城里移到黄石,则是因为黄石往南一带就是“界外”,当时沿海的农村普遍贫穷落后,病人相对也多。

这封信经涵江(Hankong)-福州(Foochow)中转寄美国,信封左上角留有寄件人的名址信息。寄件人是在莆田影响力最大的传教士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的夫人,信封上盖着她的中文私章,刻个汉字章收件人应该也看不懂。显然,印章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个稀奇的物品。信封中装着很长的内信,信中提到:1.认养孩子,20美元1年;认养并给孩子起名,会经常寄信和照片。2.寄1美元以上的礼物,越多越好。3.说莆田孤儿院的小朋友过得不好,是因为欧洲的战争(当时的世界一战),现在小朋友们买不起衣服,汇率也在变,更没钱了!一直在说今年比去年情况更糟,所以赶快寄各种东西来。原因是:1.小朋友变多了;2.买不到物资;3.墨西哥鹰洋汇率变了,还让大家认养小朋友。从信中可知传教士在莆传教颇为艰辛hellip;hellip;
美国传教士来莆,是通过五口通商后,扩展到福厦周边地区。其根本目的是传教,但在其传教过程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将西方文化传入了所在地,从而推动了莆田社会的发展。由传教士创办的医院、学校、孤儿院等机构,虽然主要是出于扩大教会影响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却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留下的文字和信封资料也成为研究那一时期莆田历史的重要素材。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所开启的美中友谊才可以绵延不绝,经久不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