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陈国孟 陈志东 黄建焰
戏台上,演唱者穿着戏服,化着戏妆,有板有眼地唱、念,台下手执茶壶的老人、用智能手机随手拍的青年、踩着高凳的儿童无不看得入迷hellip;hellip;这两日,由仙游县南方积善社草根艺人新编推出的廉政大戏《郑纪》,在度尾镇埔尾村、榜头镇的上墘社区的文化广场轮番上演,将廉吏郑纪心系百姓、清廉为官的事迹娓娓道来,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拉开了在仙游城乡巡演的序幕。据悉,接下来,这出廉政题材的莆仙戏还将走进郑氏族亲地的下明、东桥、度顶村、新郑村、灵山村以及鲤南、园庄等各乡镇,依托各村文体中心及圣泉宫等宫庙戏台,作为常规节目循环演出近百场,弘扬郑纪清正廉洁、忠国爱民的精神,力争将“廉吏郑纪”打造成为继蔡襄后仙游廉政教育的又一大品牌。
据史料记载,明代南京户部尚书郑纪(1438~1513),文贤里上郑(今仙游县度尾镇埔尾村)人,历任浙江按察副使、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历经英宗、宪宗、孝宗三朝,为官清正,曾冒死上《太平十策》奏章,希望皇帝“远奸邪,任忠良,恤民命,兴礼教”。回到家乡后,他兴学劝耕、植树修桥,办了不少好事,为百姓称道,他一生爱民重教,兴学办教,在家乡创办了专供家乡穷苦子弟读书并奉祀妈祖的“积善社”。孝宗年间郑纪复出,史上曾被誉为“一品尚书、三朝元老”。在仙游民间,郑纪因为官清廉公正,体恤民情,口碑极佳,留下了许多妇孺皆知的神奇传说。
像郑纪这样的清官,在千年古邑仙游县,历史上出过不少,如被誉为“北宋第一谏官”的名臣廉吏蔡襄德耀华夏,始终勤政廉政,为民务实,克己奉公,自是成为当下反腐倡廉的“好教材”。据此,仙游县纪委重视利用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将弘扬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与传统地方戏剧等文艺形式有机结合,此前就已排演蔡襄小戏、出版《洛阳桥》、重建蔡襄纪念园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推动落实“三严三实”教育,营造崇廉尚洁的氛围。
宣扬廉吏郑纪的精神,仙游县其实早有动作。如今,在仙游城关还完整保存着修旧如旧、古色古香的县级文保单位郑纪府邸旧址——郑纪祠堂,祠堂正厅里“一品尚书”、“三朝元老”的牌匾述说着先人的辉煌,“一代名臣”等题字满含后人的景仰。特别是为发扬郑纪重教兴学的思想,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历经多年筹资修建,现已在郑纪故里埔尾村斥资近400万元重新修建了破败不堪的南方积善社,以颂扬其“为官一品为人一品”的勤廉精神。此次,在该县纪委支持下,南方积善社根据民间流传的郑纪勤廉故事,整理、编排时长为近两小时的莆仙戏《郑纪》,主要结合民间传说以及史实资料,通过郑纪出世、寄读九座寺、离家进京、南溪巧遇、功名得中、清风正气、开仓赈济、含冤受屈、午门击鼓、昭雪锄奸等10个篇章,讲述了郑纪年轻时代的传奇经历,及其在浙江按察副使任上不畏强权、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的故事,彰显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和自身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品格,剧情婉转,故事生动,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据介绍,《郑纪》从编剧、导演、演员、演出及资金筹集等一律由草根艺人操办,着实难能可贵。今年72岁的编剧李金标,曾是度尾莆仙戏剧团老演员,今年年初,他和退休老干部李德洪合作,开始创作莆仙戏历史剧《郑纪》,希望能够留下一笔文化遗产,弘扬郑纪清正廉洁、忠国爱民的精神。他们不断搜集民间传说,整理旧献文档,历时几个月终于完成由他俩创作、鲤声剧团老艺人黄金标作曲的《郑纪》剧本。随后,在南方积善社一班老同志紧锣密鼓筹备下,精心组织演出团队,遴选出剧中郑纪、郑纪夫人黄氏的扮演者吕淑花、林世碧等演员16人,加上乐器师、后勤人员等共30人,都是来自度尾镇中岳、埔尾、霞溪、洋坂等村堪称莆仙戏票友的村民,涉及各行各业。随后,南方积善社请来了鲤声剧团艺人,对他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强化培训指导,特别是国庆长假至今加紧排演,使得草根演员们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戏曲技艺,具备了巡演的成熟条件。该剧团负责人刘国英告诉说,由于剧团演出都是义演,这些演员、工作人员的演出都没有一分酬劳,每次演出的其他花费也是由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虽然没有戏曲基础,出于对莆仙戏这一传统艺术的爱好,大家还是想方设法挤时间排练,希望通过巡回演出把郑纪的精神在仙游大地弘扬广大。“他们草根艺人的表演很精彩,真的毫不逊色于专业戏曲团队,《郑纪》很成功,带来精彩纷呈的廉政大盛宴!”许多看过的此剧的干群都直呼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