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踩桥”风俗与鲁班尺
【发布日期:2015-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玉祥

□王玉祥

早期,莆仙地区木匠、泥水匠都有奉祀鲁班香位,供鲁班先生为师,他们使用的曲尺称为“鲁班尺”。这与流传在莆仙地区的“踩桥”风俗习惯及鲁班先生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斗法有关。
“踩桥”也叫“通桥”,这一习俗,曾在莆仙一带流传。在建造一座桥时,建桥师傅会用木桩把桥两头钉住,暂时不许人通过。等到桥全部建造竣工后,要举行隆重的“踩桥”或“通桥”仪式,这种隆重的仪式不亚于现在的“剪彩”庆典。
踩桥时,富门大户不仅要慷慨解囊,而且还要比各人的气魄。一般有相应家业、有点地位名望者,急公好义的热心人都会参加。届时骑马坐轿的人一到桥头,必须下马下轿。一阵爆竹声后,建桥的组织者或主持人,称为“头人”或者“头家”负责踩桥的有关事项,“头人”会让工匠拆除桥头木桩,开始“踩桥”。
排列于桥头等待踩桥的人们,习惯地依各自的成份或者家业,排成队列。莆仙地区一般“头人”都会先请一位特选的德高望重的人“踩头桥”,就是第一个人先踩过桥,也就是第一个过桥,请踩头桥的人选莆仙各地不尽相同。有的地区请官居品位最高者过头桥,有的地区请年纪最大的人过头桥,有的地区请年纪最小当上阿公的人踩头桥,有的也请年纪最大的小脚老太太踩头桥。总之,踩头桥的人一般都是公认有官、有财、有福气的人作为踩头桥的。因此莆仙也流传有“状元爷过头桥”、“三十六岁牵孙过桥”、“五代公牵曾曾孙过桥”、“五代妈三寸金莲脚过桥”等等谚语。
踩桥时“头人”要给踩头桥的人一个红包,踩头桥人接过红包并道谢,会把红包再捐出来。接着“头人”一一恭请,并拱手作揖致谢请众人过桥。准备踩桥的人,往往都会谦让一番,然后大都由年长者先踩桥,踩桥的人走到桥中央时,都要回转身把预先准备好的礼金红包放置桥中央,“头人”打开红包,当众清点,并大声宣布:“某某先生踩桥礼金XX元”,如所赠的礼金与其家业,地位相符,头家则带头拍手叫好,赞道: “祝他官运亨通,荣耀无比!”或赞“某某生意兴隆”“某某先生出手大方,财运绵绵!”或者“某某寿比南山,长寿益年呀”“头人”喊赞语时,众人都会高声应道“好呀!好呀!”如踩桥者过于小气,头人便不唱赞语,直接大声高喊:“下一位鲤鱼跳龙门!”或者“恭请某某先生高升!”往往有些富裕者躲在后面,包厚礼盖过前面踩桥的人。这时,爆竹声,祝贺声便会经久不息。这些礼金一般用来补建桥时的资金欠缺及桥的后期装修。
莆仙流传的踩桥习俗,传说和八仙吕洞宾与鲁班先生斗法有关。很久以前,有一次鲁班大师修造的一座桥快要完工了,不料吕洞宾前来斗法。原来吕洞宾闻知人间都赞扬鲁班大师技艺精湛,他造的物件及大桥不但美观坚固,而且精巧耐用,他心中不服,想要亲眼一观,亲身一试。他眼看鲁班先生建造的一座桥快完工了,他便化身牧童,赶着九只山羊,慢悠悠蹒跚而来,走到大桥桥头,施礼作揖问道:“请问大师,大桥造好了吧,我的几只山羊可以过了吗?”鲁班大师见是一位小牧童赶着几只山羊,他毫不介意,认为几只山羊过去有什么要紧,就满口答应说:“小牧童,不是我夸海口,我造的桥可以任千人走万人过,何况小小几只羊呢,过吧过吧!”吕洞宾回道:“既蒙应承,待我就要赶羊过桥了!”说声一过,吕洞宾轻甩羊鞭赶羊上桥。奇怪,才上去三只羊桥板就下榻,桥墩歪斜,摇摇欲坠,鲁班这时才醒悟过来,知道有高人作弄。急忙拿出直木尺,顶在桥板下面。无奈吕洞宾赶的不是山羊,而是变成山羊的九座山,桥压了三座山,岂能不坏,鲁班顶在桥板下的直木尺也折了。鲁班情急之下,只好用身顶住桥板,伸手拉过一支杉木横在桥头,朗声喊道:“仙人切不戏弄老汉,几只羊不要再过了。”吕洞宾应道:“贫道与你戏耍一番,得罪得罪。”说着赶着几只羊如一阵风地走了。从那以后鲁班使用的直木尺因折了就改成曲尺,造桥时桥头钉上木桩并且不让放羊人靠近,必须由德高望重者“踩”桥后才能让人通行。吕洞宾与鲁班先生斗法的故事流传到莆仙,因此莆仙人建桥也有这个禁忌。莆仙曾经流传“踩桥”这个风俗习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破除迷信及传统习惯的改变,踩桥改为大桥竣工剪彩或大桥通车剪彩等庆典活动,莆仙流传的“踩桥”习俗也逐渐被剪彩仪式所替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