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7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刊载了郭沫若先生写的两首“《屈原》唱和”答和诗。《新华日报》在诗的前面加了编者按语云:“《屈原》唱和”在本报1942年4月13日发表以来,和者相继。自今日郭沫若先生答和诗以后,所有“《屈原》唱和”来稿,将迳交郭沫若先生。
这段编者按语说明:自中国文豪郭沫若先生创作的爱国历史剧《屈原》1942年4月3日在重庆国泰戏院公演以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许多《屈原》唱和诗。这些诗歌从1942年4月13日起开始发表,到了5月7日,已经有60多首。1942年4月26日郭老从四川巴县乡下住地赖家桥去璧山的路途上,构思了那两首答和诗,用来表白他写爱国历史剧《屈原》的创作意图和政治目的,对自己30年以来研究屈原的工作做了总结,从内心深处唱出了他对以周恩来书记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重庆各界人民声援与支持《屈原》演出的感激之情。这两首答和诗在中共《新华日报》1942年5月7日发表的前夕,郭老又亲自书赠一幅给忘年诗友、中国抗日“空军诗人”陈禅心先生。郭老原诗如下:
郭沫若先生答和诗(有序)
一九四二年四年二十六日晨兴,乘肩舆由赖家桥赴璧山途中,大雨初霁,万象如新浴,微风习习,鸟声清脆,恬适之情得未曾有。爰再踵黄任老(炎培)韵,奉答赐和诸君子。
(一)呵天有问不悲秋,众醉何心载手仇?
荃蕙纵教时化艾,莸经万古仍为莸!
(二)晨郊盈耳溢清音,经雨乾坤万籁吟。
始识孤臣何所藉?卅年慰得寂寥心!
陈禅心原在中国抗日空军驱逐机第四大队工作,因积极抗日,曾用专集唐人诗句成为己诗的方法,写了一本《抗倭集》爱国诗篇。1939年2月8日郭老曾亲笔给他题写了一篇序言与书名。1942年4月3日在郭沫若先生创作的爱国历史剧《屈原》演出期间,陈禅心在重庆“孔学会”工作。他应邀观看了《屈原》剧以后,接连写了四首赞美《屈原》的七言绝句赠给郭老,敢以署自己的真实姓名“陈禅心”,申张民族正义,反对卖国投降分裂倒退,坚持爱国抗日团结进步,先后刊登在1942年4月15日与4月21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主办的《新华日报》“《屈原》唱和”专栏上:
①灵均词赋已千秋,此日应须写国仇。
欲为两间撑正气,唇枪舌剑论薰莸!
②千载犹传小雅音,一时雪涕起哀吟。
低徊欲续《离骚》赋,直恐重伤逐客心!
——原载中共重庆《新华日报》1942年4月15日“《屈原》唱和专栏”
③峡猿啼断大江秋,合话新仇与旧仇。
一卷骚经忠爱足,还应奋笔定薰莸!
④湘水宁为嫉俗音,含冤莫更作哀吟。
若非靳尚工谗口,谁识孤臣独醒心?
——原载中共重庆《新华日报》1942年4月21日“《屈原》唱和专栏”
陈禅心先生目前在福建莆田作文化工作,最近的福建省《莆田报》曾发表陈禅心先生写的诗词。
附记:本文原载1980年3月出版的四川省《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第六辑第144页,系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在四川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期间领导国民党统治区抗日斗争的专辑。作者黄中模时系四川省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原题为《关于郭沫若所写“lt;屈原gt;唱和”答和诗的情况》。 (陈季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