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牌坊商铺云集井亭街(二)
【发布日期:2015-12-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口肖亚生


莆田旧城改造之前,在鼓楼上眺望井亭街即十字街:街北两侧唐异僧涅槃开凿的东、西两井,民国志载曰:“今西井尚存;东井在福山堂观音座下。”福山堂祀观音,为东井所建,履以井上。以故,邑人对此类之井俗称“观音井”,其堂呼“观音亭”。民国后期,福山堂改建为二层店房。解放后为新华书店。东井南为保福社,坐东朝西,祀土谷之神。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旧城改造时被拆除。近年旧保福社境居民又在鼓楼里东南侧重建新社,仍曰:福山堂,合祀尊主明王与观音菩萨。
保福社之南侧为明高州知府郑迁居第。大门坦匾曰“科甲名家”,旧为大户人家。郑氏其先为前张人(今新度镇善乡村)。明嘉靖间(1522~1566),敕赠承德郎晋封中议大夫郑如圭(别名:亚墙)徙居于此。仲子郑迁,字孟乔,号果庵。嘉靖四十年(1561)辛酉举人,登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进士。历武昌府推官,累升顺庆府知府。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执宰时,以违禁驰驿(即滥用驿递之权,今称“公车私用”)被降职六级。之后,复为广东高州知府。按,清乾隆《莆田县志》(以下简称“乾隆志”)之《科目》云:郑迁为隆庆二年戊辰进士,官同州知府。考,同州即陕西省渭南大荔县,清雍正时才由县升为府。与郑迁任职时间相差甚远,“同州知府”之职未知何据?今华亭镇旧街岭头店竖有郑果庵神道碑,记云:“赐进士阶中议大夫,赞治尹,疏准致政广东高州知府,前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果庵郑公神道”。作为神道碑,其内容当可信。弘治志云:知府,“其官正四品,掌印。其勋阶: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赞治尹。”据此,疑郑迁被降职,至宰相张居正死后,朝廷恢复了一批被他处分的官员职务,郑迁或属此列。其后起复为广东高州知府。因故,在马巷南侧(旧莆田县商业局内)有祀郑迁之“中宪祠”。
郑迁居第为二进五间厢庭落式大院,其子孙族裔称为“知府房”。院内东通郑迁之兄郑选居宅“中议第”,暨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郑仲武居第。郑选官为广东电白县知县,因故子孙称为“知县房”。
郑迁居第稍南,置有跨街石构之陈经邦“大宗伯”坊。又南为天主堂,即天主教教堂,亦称若瑟堂。以纪念耶稣养父若瑟,故名。建于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初为平屋。光绪二十三年(1897)改建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洋楼。民国5年(1916),天主教曾在这里创办“正本学校”,学生多为教徒子弟,至民国25年(1936)因教会内部矛盾而停办。“科甲名家”连同天主堂,原城厢镇、城郊乡机关曾一度设于此办公。天主堂斜对着周如磐“平章硕辅 燮理元臣”坊;坊下为安福社,民国时为安福铺境众里社。
周如磐牌坊前(南)即井亭街与东大路交会之地,古时这里称为“十字街”。按,乾隆志载云:“平章硕辅”坊在十字街;而载称位其南面之“春宫嘉客”、“大司马”二坊在南门街(即井亭街)。据此记述,“十字街”之地名起初仅限于两街交会之地,后来,井亭街之名才渐被泛称为“十字街”了。邑人又以东大路为界,北称“上十字街”;南称“下十字街”。
跨过东大路即下十字街,这里即立有“春宫嘉客”坊。
又南,今太平小学旧址,宋时为丞相陈俊卿居第。陈俊卿,字应求,号六梅。绍兴八年(1138)赐进士第二(榜眼)。原籍阔口街。该处为陈俊卿立“亚魁坊”。历官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除特进,起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使,加少师、魏国公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十一月卒。这一年,适逢莆田“地大震,壶公山大石崩声数里”。孝宗闻讣,为他嗟叹辍朝。赠太保,谥“正献”。赐葬,建“贞忠亮直”碑。成化十一年(1475),御史尹仁将陈俊卿、蔡襄并祀“二贤祠”,立“二贤坊”。后佥事林克贤增入林光朝,改匾为“三贤”,立“三贤坊”。兰陔诗话:陈俊卿“正色立朝,进贤良,斥邪侫,为南渡名宰相”。
陈俊卿归里后在此建新第。民国志云:“丞相又营新第于南门内。孙陈忠武(即陈瓒)拒元兵开阃于此。明为制造局公廨。皆景仰前贤者所不能忘也。”陈俊卿自题归老卜居城南迎仙门新第落成赋云:
三间茅屋落成初,非俭非奢足可居。坐揖壶山供户牗,旋移荔子落阶除。兴来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万卷书。唯有传家清白法,何须广厦艳渠渠。
其子陈宓复斋寺丞和诗先君正献构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示诸孙: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勤怠遂殊居。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自除。何事不为尘所染,平生唯有善堪书。要徙陋巷甘勤苦,受得声名薄观渠。
其二:
吾家清俭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世事旦须防满假,天上偏是喜乘除。看来负郭三千顷,不似传家一卷书。谦损却能丰萃致,试观沧海变川渠。
陈宓,字师复,号复斋,俊卿四子。以父任,官至直秘阁,端平初年追赠直龙图阁。《八闽通志》载云:宋时“在望仙门内之东”为陈俊卿立有元老旧弼坊,“陈俊卿府第在焉”。
陈俊卿归里二年后之诞辰,孝宗赵睿赐金器、香茶之御书一札。其札云:
卿垂车梓里,谅多燕息,眷言旧弼,渴想殊深,诞序将临,耆艾可庆,赐卿金器香茶,至可领也,式彰里数,往续茂龄,其益保愿,以昌寿极,故兹亲札,宜礼至怀。
俊卿将此札刻石为碑,碑为螭首;额篆“皇帝御书”;碑文分上、下二节,上为孝宗御札,下为陈俊卿谢表。碑之形制颇为独特。该碑原竖立在南门内新第。宋末其后裔陈瓒组织义兵坑元,城陷,新第被毁,而碑幸存。后人建“二忠祠”时,移碑于祠内。今尚存于市博物馆三清殿碑园。
弘治志载:“公(俊卿)府第后为延福寺。国朝(明)改为公馆。”明正统十年(1445),布政使孙昇又以延福寺遗址建布政司分司。成化三年(1467),知府岳正以旧杂造局改为布政司分司,而改建杂造局于此。嘉靖间(1522~1566),撤销杂造局而地易入民间。清时,这里又建为右营公廨。至民国16年(1927),华星女子中学由书仓巷叶祠迁建这里,后女中停办。1931年复用“华星”之名,创办华星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太平小学。
太平小学斜对有寿康亭,亭内有六角井,井亭街因此而得名。寿康亭拆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旧城改造。
井亭街南端即是宋兴化军城之南门。南门曰“望仙”,以壶山陈、胡二仙得名。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明洪武十二年(1379)辟城时,改“望仙”为“迎仙”门。清时又改为“迎和”门。城门外建有濠桥,通南门外埠。城门筑有瓮城,俗称“鸭蛋笼”。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