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陈峤与北岩精舍 ——玉涧历史文化考证之二
【发布日期:2016-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玉涧北岩地区,溪山清秀幽邃,历史文化深厚 ,堪称莆田文化圣地之一。追溯玉涧北岩的历史文化,首先要提及唐代的陈峤与北岩精舍,可谓之源头和象征。
陈峤字延封,号景山,为首任莆田县令陈迈后裔,唐父大理评事陈齐长子。兄弟九人,皆修业儒学。陈峤龆龀好学,弱冠能文。与高阳许龟图、江夏黄彦修,居莆城城西北岩精舍一同读书。

▲旧志对北岩精舍的记载


“精舍”本指古时隐士或僧人修行之地。一些学者亦设立精舍,聚徒讲习儒学。北岩精舍位于莆城城西鸡峰山,环境清幽秀美,离城市二三里,既便利进出,又避开城市尘嚣 ,成为士子潜心习学的理想之地。陈峤等人在北岩精舍,修学五年而业成。许、黄二人西上举试,陈峤复居北平山继续修业,又是五年时间。
他的同代人黄滔,记述其十年寒窗苦学情况是:“两地穴(穴居)管宁之榻,十霜索隋氏之珠,然后应诏诸侯,求试宗伯。”①可见,陈峤是经过十年寒窗苦学的充分准备后,才西上长安应诏科试。
唐时科举,须有朝中名士荐引方可。莆田开化较晚,举子往往是“朝无一命之亲,路无回眸之旧,犹孤根寄不食之田也。”②(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正如黄滔所云:“咸通、乾符之际,豪贵塞龙门之路,平人艺士,十攻九败”③。举子西上应试,虽学富五车,只因无人赏识,加上科场腐败而往往落第。故士子之成功,与其取决于比试学问见识之深浅,不如说是干谒投贽,拼请托举荐的功力与机遇。求功名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求取名士权贵赏识的过程。众多清寒举士,无不是历经艰辛与屈辱,“昏投哲匠,神拜先哲”,沟通关系,找寻知遇,耗尽了年富力强的壮丽年华,历尽世态炎凉。《唐摭言》载: “陈峤谒安陆郑郎中,三年方一见。”④可见请托举荐其难。最终只有极少数成为幸运者,一旦金榜题名,早已两鬓全白,垂垂老矣 。而更多则是“半生随计,没齿衔冤”。
陈峤历经十年寒窗之苦后,又在举场沉沦了二十年之久。黄滔追忆陈峤当时应试历程曰:“洎宣皇之後年,则夫子之斯出。持曾参之孝行,袖孟轲之文帙。荐赋诸侯,上书圣日。射宫而劲挺弦矢,艺圃而葳蕤华实。难亨者吾道,难偶者至公。管仲三奔,非战之过。孙宏十上,盖时未通。七千里而辛勤上国,二十年而惆怅东风。人皆一一以兴愤,我独孜孜而养蒙。”⑤可知其漫长与艰辛。遂于光启三年⑥(887)以《申秦》得意中第(第十二人),时年六十三矣。
陈峤的成功登第,极大地鼓舞了吾莆一班久困科场的苦行者。时为举子的黄滔,已蹭蹬科场十六个春秋,对陈峤中试甚为振奋,赋诗《喜陈先辈及第峤》曰:“今年春已到京华,天与吾曹雪怨嗟。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夸。飞离海浪从烧尾,嚥却金丹定易牙。不是驾前偏落羽,锦城争得杏园花。”⑦
陈峤释褐后摄京兆府参军。辞官回闽后,辟为大从事,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王审知主政时奏授大理司直兼殿中侍御史。光化二年(899)十月卒,年七十五。所著表记、奏牍凡三百篇。《莆阳比事》《弘治志》谓有《文集》二十卷。陈峤墓在县东北兴教里福平山之麓,这里尝是他二度修学之地。
陈峤为人谨信,居家纯孝,事继母尽礼,父死时庐墓三年,泣血有闻,乡人称道。晚年归乡后,孤身一人,清贫乐居。《唐人轶事汇编》引《南都新书》曰“陈峤孑然无依,数举不遂,蹉跎辇彀(京都),至于暮年。逮获一名还乡,已耳顺矣。乡里以宦情既薄,身后无依,乃以儒家女妻之,至新婚近八十矣。合卺(成婚)之夕,文士竞集,悉赋催妆诗(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催促新妇梳妆,名之催妆诗。),咸有生荑(荑,植物的嫩芽。以枯树长新芽,喻老人娶少妻)之讽。峤亦自成一章,其末曰:lsquo;彭祖尚闻年八百,陈郎犹是小孩儿。rsquo;座客皆绝倒。”显示其诙谐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⑧
陈峤与邑人徐寅、黄滔等,差不多是同一时期西上京师追求功名的“铁杆考友”,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奋战科场的志士。徐寅历经十七个春秋始登第,黄滔更是苦战了二十四年始告成功。三人回闽后又尝同在王审知幕府任职共事,期间常有唱和。晚年归乡后亦时有过从,可谓毕生之知友。黄滔称他为陈先辈,景仰有加。不仅仅是敬重之心,亦是莆阳科举大业发展轨迹的真实写照。
陈峤逝世后,黄滔亲自撰写《墓志铭》与《祭文》,悼念他的高品格及其功业。特别强调陈峤在莆阳科举大业的历史地位与突破性贡献。曰:“愚与公同邑,闽越江山,莆阳为灵秀之最。贞元中,林端公藻,冠东南之科第,十年而许员外稷继翔。其后,词人亹亹(連續而不倦前進),若陈厚庆、陈泛、陈黯、林颢、许温、林速、许龟图、黄彦修、许超、林郁,俱以梦笔之巾词,籝金(一箱金子,喻博学)之学,半生随计,没齿(终身)衔寃。旷乎百年,而公追二贤之后,七年而徐正字寅捷,八年而愚(原注:缺一字),莫不江山之数耶?”⑨指出陈峤填补了林藻、许稷折桂以来八十多年空白的贡献,成为莆阳科举史上进士第三人(陈峤亦是莆阳陈氏进士第一人)。在莆阳科举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七八年后,吾莆徐寅、黄滔等人接踵登榜。他们无疑是莆阳举业的先头部队,开路先锋。正是在他们的引领垂范下,又历经几百年的接力传棒,艰辛积累,始有吾莆宋明举业的辉煌壮丽,铸就文献名邦的声名。

黄滔为陈峤撰《墓志铭》

闽莆史志皆有陈峤传,内容采自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其晚年再娶的《自赋催妆诗》,亦为《全唐诗》和诸家笔记小说广为传抄。
玉涧北岩精舍作为陈峤出山的起步点,在莆阳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基于此,笔者谓之为玉涧北岩地区历史文化的源头,同南山、北平山一起成为莆阳文化的圣地。
诚然,我们今天不宜单以中第与否论英雄。从黄滔的《墓志铭》、《祭文》,及周瑛《弘治志》的解读看,陈峤当年与许龟图、黄彦修同在北岩精舍读书,五年后结业。可见是有师儒执教而非自学,其师儒虽名不见传,却是莆阳文化的热心传播者。蛰居北岩精舍、南山灵岩精舍和北平山福平别墅等三处学堂的启蒙师儒们,他们同样是可尊敬的莆阳文化的开拓者和无名英雄。

①⑨〔唐〕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黄御史集》卷六。按,“管宁之榻”,指三国时人管宁所坐的榻,典出〔晋〕皇甫谧 《高士传》,谓“ 管寧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榻上当膝皆穿。”箕踞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而坐,形状像箕,古时视为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说管宁平时常坐在一张木榻上,持续五十多年屈膝而坐,以至于坐榻抵当膝盖的地方都磨穿了。后用于为人行事端正之典。 “隋氏之珠”典出〔汉〕王符《潜夫论》:“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谓卞和的美玉,出自蕴藏美玉的璞石;隋侯的宝珠,产于大蛤和蛤蜊。喻杰出人物出自平凡,丰功伟绩由小事积累而成。
②〔唐〕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欧阳行周文集》卷八,
③〔唐〕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黄御史集》卷五。
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十一,《闵廷言》。按,郑藏,福州闽县人,尝任金 部郎中为户部郎中,九月改刑部郎中,其时闽人人京应举,依投郑藏颇多。
⑤〔唐〕黄滔《祭陈侍御》,《黄御史集》卷六。
⑥按,《福建通志》《兴化府志》载为文德元年(888年)薛贻矩榜;黄滔《司直陈公墓志铭》载为光启三年(887年)。
⑦〔唐〕黄滔《黄御史集》卷三。
⑧周勋初 主编《唐人轶事汇编》卷四十,上海古籍出版社。 (阮其山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