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四十三、合音与省略
简省是语文发展的方向。作为人际交通工具,为了提高效率,语文需要简省。语言在运用过程中,由于要求说话快捷,合音现象是简省的一种。
古汉语中合音的例子非常多,常见的如“之于”合成“诸”。“放之于四海而皆准”。说成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等等。莆仙方言中也有许多合音现象。例如“出去”,莆仙话也可以说“出外”。“出外”合音成“cuai”(莆音阳去声)。如果某个人不受欢迎,主人下逐客令说:“你给我cuai!”这个cuai的对应汉字,莆仙独创一个“出”与“外”合併的字。不过其音在社会上早已流行,其字则未曾为人们所接受。
再举一个常用的例子,表扬一个人最优秀则说:“汝daacute;i好”这个daacute;i是“第一”的合音,“第一好”说成“呆(daacute;i)好”。“第一”与“呆”明显不对称。仙游有的地方说:“太好”。“太”比“呆”是好。但用“太”字,常给人有“过犹不及”之感。太大、太多、太长。皆是令人不满意,只有:“谢谢,这太好了!”有喜出望外之感。看来dai,除了“太”还找不出更合适的对应字来。
与合音同功能的是省略字:干脆有的字省略不说,只要达意即可。例如:骂人“小”,是“少神”(精神病)的省略。说某人“脱”,是说他“谣假脱俗”。说某人“红腔”、“好红”,是说他喜欢张大嘴巴(血红的腔)说大话。说这个人“丫丫”,是说他年纪不小了,还装出“丫丫”学语的小孩儿样子。说某个人“俨”,是说他装得俨然是个大人物的样子。说某人“全了”,是羡慕他好事都给佔了,如福禄寿俱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