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何南金与智泉来苏亭记 ——玉涧历史文化考证之七
【发布日期:2016-12-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阮其山 文/图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智泉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赏识者。他就是新任莆田县令何南金。
据《闽书·文蒞志》,何南金,泰兴(今属江苏)人。以进士任。倜傥有文才,邑中佳胜,皆属(撰写)题咏。尝修江口桥,除官路,入疆辟治。有《悲华馆集》。①
《莆田县志》载,何南金,泰兴人,万历三十六年(1608)以进士知县事。性倜傥有文名,邑中名胜如智泉、碧濑诸处,皆有建筑、题记,供游人览眺。尝捐俸修 江口桥。先是,官路狭小,濡轨(水漫过道路)不便,南金复辟为康庄行道,德焉。著有《悲华馆集》,刻署中,卒于官。②
可知他是一位性情倜傥,关心民瘼,热心办实事的能臣。来莆任职未满三年,有德于民,而鞠躬尽瘁,有政声。他文才横溢,对我莆田名胜风光,情有独钟。对邑中佳胜,善于观赏评价,多有题咏。③ 尝与居乡名臣、礼部尚书陈经邦、国子祭酒林尧俞等,至所建碧濑亭观瀑,并有唱和诗,收进《莆风清籁集》。林登名《莆舆纪胜》谓,万历戊申(万历三十六年),邑侯何公(何南金)登永兴岩作记,并摘录其大略。④

何南金在智泉的题刻,来苏亭即建于此处


何县令对智泉瀑布景区有两大贡献。一是在智泉左侧一席之地,构建一座观光亭,匾曰“来苏亭”,方便游人观光。该亭居高临下,于三面迴合中,透过东面一隅,远望四五十里外的东海一角,显示其选址之匠心。二是撰写《来苏亭记》,形象记述智泉的来龙去脉及其景观特色,为莆田留下一精彩的旅游文学名篇,林登名《莆舆纪胜》谓之“有记特佳”。⑤ 这座智泉观光亭,为何名之“来苏亭”?考经典古籍,“来苏”语出《尚书》,形容百姓盼明君前来解脱苦难。联系何县令任上所为,实是以匾言志,实至名归,而青史留名。
时下文章读物援引《来苏亭记》皆不完整。兹据旧志所载(清廖必琦乾隆县志及林杨祖县志、张琴县志,均全文载何南金《来苏亭记》⑥),全文校读引录于下,以飨读者。

【来苏亭记】全文
出郭五里,得西山之智泉,泉为石室岩之簉。登莆城,千峰如堵,绿云浓抹中,作紫笋一枝。矗倚山腰者,石室岩耶。并岩北走若干武许,岩身忽断,一泉横坼东下,迸天马、莲花峰,而为两则。迤北径穷,转从西迤,计武更(张琴志作或)若干,折而入谷。山从豁而得哆,从哆而得隘;泉从濑而上壑,从壑而上门,而吾亭在焉。
智泉脉(张琴志作发脉)于弥陀岩,放滥于三溪口,高下五里而远,三度之亭处,政得拔地之一。弥陀岩下,泉厮为两,流固单细,止从石罅作淙滑声(《名胜志》作淙淙声),至龙岭(张琴志作龙岩)始汇(张琴志作汇之),汇(张琴志无汇字)几至亭处。而山水受关纽夹控之紧,折为三陡。一如釜,一如墙,一如囤缺一,每陡承以呀潭,泉相遁叠下,作长白缣,直下二十丈许。
涧底石平如砥,隆如垤,凹如臼,纵横互为泉漕,从陡折下,骤得平地,蜿蝘行于平渠浅涔之中,若澡帛而暴之,又若委蛇而饮之,容与瀺灂,似狎吾亭而不忍去。稍东下百武,则更(张琴志无更字)为绝壑轰流,再下即为(张琴志作则为)横被远引,沉沉浩淼,放至三溪口,而入塍亩矣。三溪灌木翳天,水碓匝地,殊不减武陵桃源。
从亭下视(张琴志作视之),故是井底黝鯈一点。亭三面岩嶂,壑东下一隅,立(阮按,疑为五字,与首句“出郭五里,得西山之智泉”呼应,又与下句“四十里而远海”构成排句)里(张琴志作立望)而郡城,四十里而远海,适补其缺。
泉澎濞(指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差劣九鲤,然笙竽鼓吹,雷霆之声,四时非不足。若夫海天空远,挂插簷阿,镕金漾壁,浴鸟吐蟾,直从暘谷飞射岩瀑,绚玉蝀而夭矫之 ,自可全傲九鲤以有无。彼以吾家九公,走索之裔海,而兹一小子,坐收之榻旁,予则奢矣。敢求多于珠帘、飞凤哉!
亭记后段以智泉与九鲤湖瀑布,各自的优劣处进行对比,指出智泉虽无九鲤湖瀑布之雄伟气势,但可赏海天之空远,玉虹之夭矫,堪补鲤湖瀑布之不足。这种劣中见长的思维方法与独到见识,不卑不亢,务实求真,予人启迪。所论实乃全篇画龙点睛之笔,不幸却被掩割殆尽,实可叹也。
-----------------------
①〔明〕何乔远《闽书》卷六十一,《文蒞志》。
②《莆田县志稿》卷九,民国35年9月彭炳基抄本)
③ 诸家旧志载何南金《来苏亭记》和《碧濑溪记》全文;林登名《莆舆纪胜》摘录所撰《永兴岩记》:“莆山率以泉胜,石鲜数仞强者。兹山香炉、了髻诸峰,稍成立斧劈势,最奇则入谷兩危巘矗空,百丈苍碧岌嶪,望而知其为异境。造岩五里,寒门幽壑,蚁旋百折。始通岩身,光紫圆腻,直插一幅云母屏,冠万山顶,特异他岩。堂皇竦杰,阔视孤倚,如帝座布扆( 古代宫殿门窗之间的大屏风),而空其案也;如玉京崇墉,而无其雉也;如巨灵植掌,而绌其指也;如金鸡展翅,而坦其腹也。岩已绝奇,而飞泉一道,灌顶漫腸,界岩泻落,则更岩之胜。大略具何公数语耳。”(卷一《北境远山》)。
④〔明〕林登名《莆舆纪胜》卷一《北境远山》。文曰:“莆山率以泉胜,石鲜数仞强者。兹山香炉、了髻诸峰,稍成(阙林字)立斧劈势,最奇则入谷兩危巘矗空,百丈苍碧岌(崨)嶪,望而知其为异境。造岩五里,寒门幽壑,蚁旋百折,始通岩身。光紫圆腻,直插一幅云母屏,冠万山顶,特异他岩。堂皇竦杰(高高地耸立),阔视孤倚,如帝座布扆( 古代宫殿门窗之间的大屏风),而空其案也;如玉京崇墉,而无其雉也;如巨灵植掌,而绌其指也;如金鸡展翅,而坦其腹也。岩已绝奇,而飞泉一道,灌顶漫腸,界岩泻落,则更岩之胜。大略具何公数语耳。”按,永兴岩俗名鬼岩,何喬遠游记题《游鬼岩記》,其《皇明文征》全文收入。
⑤〔明〕林登名《莆舆纪胜》卷八《近郭纪胜》。
⑥〔清〕廖必琦《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舆地志》。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