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籍在台名人故居列为涉台文物
【发布日期:2009-07-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府认真办理提案 两岸合力来抢救保护
莆籍在台名人故居列为涉台文物

他是一位莆籍在台政界的风云人物,享年八十岁的黄埔老人。1998年11月17日,他在美国纽约病逝时,现为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对他献上悼词:“宿望嘉猷”和“修学储能、先博后渊”。他就是荔城区濠浦村下亭顶码自然村人、清代进士陈池养族裔陈裕清先生。

如今,陈裕清亲手栽植的榕树已苍茏茂郁,曾经居住过的老屋和幼时读书的“庆源祠”已被莆田市列为涉台文物就地保护,老屋所在地也已作为濠浦公园规划。

今年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亲自题写了“陈裕清故居”的墨宝。

四月,台胞王博优来到陈裕清故居,带来了一张陈裕清1969年参加台湾中广大厦破土典礼的照片,赠送给陈裕清故居收藏。近日,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中国台湾奥委会主席吴经国特地来陈裕清故居参观,留下墨宝“陈裕清故居”,表示要为保护故居尽一份力。
而这项工作的推动,缘于市政协委员陈春阳提案的建议。

小桥流水,绿树掩映中的陈裕清故居。

▲陈裕清侄孙陈春阳向吴经国(右一)介绍故居保护情况

陈裕清住过的老房子

▲故居一角

▲故居一角


▲楼上四道门常年打开

台湾原政界名人陈裕清

1918年10月18日,陈裕清出生莆田下亭村一个贫困家庭,在五兄弟中排名第二,幼年师从莆田后塘清朝举人陈朗如,后就读省立十中(今莆田一中)、福州师范。

抗日战争前夕,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即黄埔军事学校前身)新闻系,毕业后转入南京革命实践研究院联战班学习。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专修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及新闻等专业,获纽约大学政治学硕士及圣约翰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历任《中央日报》福建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专员、海外部科长,《中央日报》驻美特派员、纽约《美洲日报》总编辑,《华美时报》董事兼执行秘书。1967年回台任国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海外工作会主任。1979年3月起任纽约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会会长。后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是国民党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农村名人故居亟待保护

陈裕清故居和童年念书的“庆源祠”所在地是规划中的濠浦公园,如果没有加深认识,这两处文物就有可能得不到保护。

为了不让名人故居成为历史的遗憾,作为陈裕清的侄孙,市政协委员陈春阳急在心里,也由此案看到了农村保护著名政要名人故居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为莆田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通了,洋楼多了,路灯亮了,生活好了,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因为群众还缺乏对文物价值的认识,许多有保护价值的房子被当作破房推倒翻建,这对有着“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称的莆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正是看到这种情况,近两年来,陈春阳连续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保护“著名文化政要名人故居”,建议一经提出,就得到30多位委员响应,并在提案上共同署名。而提案也得到市政府很好的办理落实。

陈裕清故居为涉台文物

小桥流水,绿树掩映中的陈裕清故居透出浓浓的乡村色彩。

故居房子悬山顶,二层土木结构,檐下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较完整地保存了1910年代莆田地方建筑的特点。

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认为,陈裕清故居对于展示和研究莆田地方建筑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鉴于陈裕清为莆籍国民党政界名人,在台湾拥有相当的人脉资源,其故居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市政府同意作为涉台文物予以就地保护,要求有关部门结合濠浦公园建设规划,开辟陈裕清生平陈列室,和其后裔创办的莆田市顺源美术雕塑院雕塑艺术作品展示室,以及莆田民居布局陈列室,使其成为莆田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莆田传统工艺普及教育的农村文化阵地。(时报记者 郑育俊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