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沿海地区,境内海岸线长440.56公里,大小岛屿142个,其中有人民居住的8个岛屿岸线长72.21公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在长达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岛岸线及我市沿海各乡镇主要道路、公路和农田之间播种了越南木麻黄作为防护林当家品种。这些木麻黄速长成林后,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的千百条防护林带,遍布了我市各县、区、管委会的沿海各乡镇和海岛。它对于抗御海浪海雾、防御狂风暴雨、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农业、畜牧业、渔业增产增收,保护沿海广大地区群众家园的安全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防护林就这样被沿海群众称作丰收林、幸福林和生命林。
时间进入21世纪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沿海防护林,有的自然枯亡,有的被滥砍乱伐,有的正发生病虫害、有的被挪占他用等等,致使防护林资源减少,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功能大大削减,农渔民增产增收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在民盟秀屿区支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由盟员陈国辉同志执笔撰写的《关于尽快更新和抢救我市沿海防护林的建议》的提案,作为民盟莆田市委员会集体提案,于2005年初提交给了市政协四届五次全会。
这个提案一经提交,便受到了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被选为2005年度的重点提案,后被评为优秀提案。在提案交接办理时,副市长陈金扬对该提案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县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各乡镇,应立即做好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工作。嗣后,市政协指派专人对该提案的办理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2005年暑期,在市政协的牵头下,省林业厅、林业科技人员、省市电视台记者、市有关部门和民盟秀屿区支部的有关人员,连续几天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驱车驾舟深入秀屿区平海镇卓东村、埭头镇汀岐村、南日镇云万村、荔城区北高镇澄江村、美兰村以及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的沿海海堤进行实地调查、拍照,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并把调研的结果和办理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各县、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
在市政协对于我市沿海防护林更新和抢救情况开展跟踪调研工作的带动下,各县区、管委会开始行动,一个个关于防护林木培植更新、抢救复壮的方案被提到各县、区管委会领导班子的重要日程上,并马上付诸行动。有的县区把林业科技人员请了进来;有的县区派出人员外出取经;有的县区与有关高等院校联手合作。林业科技人员与高校学者、教授为防护林的培植更新、抢救复壮所提的许许多多措施与对策、方法与意见,对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各县区、管委会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还紧密联系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有效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主体、民间力量参与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林权改革,积极探索土地置换、赎买和合作补偿及资本运作等新机制。
经过四年多坚持不懈的攻坚,如今我市沿海,更新的的防护林木郁郁葱葱,复壮的防护林木披上新绿,海堤基干防护林带得到了加宽、加厚、新建和更新,并实现合拢。农田和道路林网控制面积较大规模增加,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了由一般性生态防护功能,向以对付海啸和风暴潮等突发性生态灾难为重点的综合防护功能扩展转变,由单一结构的防护林带建设向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网三个层次构成的复合结构转变。现今,在我市沿海地区发生的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广大沿海群众对此欢欣鼓舞,他们高兴地说,人民政协是一个参政议政平台,催生了我市沿海万顷绿色。
现在,各级政府正精心规划我市沿海基干防护林带体系建设的蓝图,以防护林为主向滩涂红树林、乡村防护林网、荒山绿化和绿色美化转变,在我市沿海地区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 (郑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