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关注我市宜居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1-01-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 “宜居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几乎包括城市建设管理和人文的方方面面,范围涉及到良好居住环境、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等等。一要居住环境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环境整洁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二要经济发达,有强劲的经济支撑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莆田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依山面海,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雅称,主城区背靠戴云山脉分支——九华山和壶公山,木兰溪横贯其间,山青水秀,东南濒临台湾海峡,拥有兴化平原和三大港湾(兴化湾、平海湾和湄洲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21℃,地理优势十分明显,雨水充沛,风和日丽,南北洋平原河沟密布,荔林环绕,自然环境清新而自然,人居环境特别优越。”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蔡国萍委员代表九三学社莆田市委会作了题为《关于我市建设滨海宜居城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发言。她说,虽然我市拥有这么多优越条件,但由于我市建市比较晚,基础设施薄弱,还存在这样那样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宜居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她提出建议。

●彻底解决南北洋水污染问题
千百年来,兴化平原南北洋上纵横交错的河流哺育着这里近30万莆田父老乡亲,木兰溪是我们的母亲河。荔林水乡曾经是我们引以自豪的特色景观,但近10年南北洋水质恶化,经几届政府不懈努力整治,重现了“河畅水清、岸绿荔红”美景,但干旱季节,河水仍然会变黑发臭,影响宜居城市建设。当前,要彻底解决南北洋污染问题。
加大上游来水量。俗语说得好,“流水不腐”,应尽快实施南北洋内河水系水源补充工程,从木兰陂上游开凿河道,以确保南北洋内河水系时时刻刻均有活水补充。
治污管网全覆盖。加快污水管网全覆盖,阻断南北洋内河水系污染源。
建立长效的日常管理机制。避免因沿溪两岸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丢弃而影响到“清淤固岸”的成果。同时,加快南北洋内河水系清淤固岸工程建设速度,
加大污染处罚力度。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南北洋内河水系管理办法,对违规企业和个人采取强有力的行政、经济措施,以确保南北洋内河水系治理效果。
●逐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木兰溪防洪工程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城市内涝发生,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年的台风季节,由于海水顶托、河道堵塞,加上缺少一定容量的滞洪区,使得南北洋低洼处的村落(特别是新度镇)必遭水害,分析其原因有:
一是城防体系规划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道路排水管网的不畅、内河排洪通道建设速度滞后,加上我市尚未形成有效的滞洪区和排涝体系等因素,造成逢雨路面必积水、暴雨必内涝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到宜居城市的建设。
二是财政对排涝体系建设和维护的资金投入不足,城市排水管网和内河水系的清淤保畅工作打了折扣,河道和路面成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随便丢弃的场所,建筑工地的泥浆没有经过处理随便排入河里,抬高河道,造成雨水无法及时排走而形成内涝。
三是最近几年南北洋区域市政道路建设时,路基比城笏公路高许多,两旁地块填土盖房,也与道路基本上一样高,海平面还是原来的海平面,排涝口还是原来的排涝口,而原来的滞洪区地平面水涨船高,规划中的南北洋绿心——滞洪区尚未建成,就整个区域排涝来说,由于滞洪区移民、河道整合及排涝站建设等工程措施的滞后,必将影响宜居城市的建设。
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为此,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要尽快完成具有一定水准的防洪排涝建设规划,按照先缓后急,逐步建设、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重点建设行洪通道、滞洪区和排涝站;二要推广工程建设新技术,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在人行道、停车场和住宅区使用透水性材料,形成天然的涵养水源体系,避免小雨成泥、中雨成涝、大雨成灾;三要推行城市集体集雨工程,不仅要建设行洪通道、滞洪区,而且居住小区、城市公共区域要建设一定水景,做到平时集雨、涝时疏雨,达到有效防涝目的;四要投入一定的防涝维护资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五要对目前比较严重的涝区(贝克啤酒厂门口、天九湾及新度农科所等地段)进行改造,提高群众的居住质量。
●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再造
我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是创建滨海宜居城市的宝贵资源,壶山兰水、荔林水乡是建设滨海宜居城市的基本因素,我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遍布山区、沿海和平原,自古就有莆田四季景、莆田二十四景、仙游四大景、沿海十二景的说法,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沧桑变异,有的景点已成陈迹,有的已经消失,如位于城厢观桥和庙前一带的“西湖水镜”,已不复存在;位于黄石七境村的“谷城梅雪”,已见不到如雪的遍地梅树。还有位于华亭北部山脉的“三紫凌云”、位于城郊顶墩的“柳桥春晓”、位于黄石天马村的“天马晴岚”、位于城厢的“西岩晚眺”等景点,再也见不到她们昔日的风采,等等。从现在起,要对现有的莆田二十四景进行开发性保护。
宜居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再造,妈祖和南少林是莆田城市名片,要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进一步包装宣传妈祖,并向海内外进行推广传播。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建设中要寄情山水,使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要处理好延续历史文脉与体现时代特征的关系,借助现代建筑艺术,寓古于新,建一些体现“文献名邦”内涵的精品工程,如迎宾大道人行道外绿化带种植荔枝林,并雕塑一些小品、名人塑像等,同时为莆仙戏、十音八乐乡土音乐等民俗文化提供文化活动场所,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滨海宜居城市,非常及时。为此,我们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有利时机,提升运作,深度挖潜,把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融入宜居城市规划建设之中,充分彰显莆田城市品位和个性特色。 (蔡国萍委员)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