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王少华等8位委员分别围绕临港产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教育卫生发展、城市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议题建言献策。这些发言是各界别和委员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就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报将陆续刊登这些发言,以飨读者,共同关注莆田发展。本期摘登林玉霖委员代表市民革作了题为《关于加快发展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业的建议》的发言。该发言针对我市临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加快发展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业
为加快推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实施,市民革在参加市政协视察活动基础上,组织课题组开展了“临港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并就我市加快发展湄洲湾北岸港口物流业提出建议。
●现状与问题
一、北岸临港物流业现状
1、港口开发渐入佳境。湄洲湾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随着沈海高速公路、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的开通,莆田港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极大地拓宽了港口的陆域腹地,使其具备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的优越条件。目前湄洲湾北岸已建成10万吨以上码头3个,在建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2-40万吨码头28个,这些港口建成后年吞吐量将超过6000万吨。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及疏港公路连接线等项目加快推进,逐步实现港口、铁路、公路的“无缝对接”, 以湄洲湾港口为核心,集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为一体的东南沿海区域性大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为发展临港现代物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临港产业初具规模。得益于大港口、大交通的崛起,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的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落地和即将落地的临港产业重点项目有16个,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开发区不断优化临港产业布局,着力打造浆纸制造、能源、临港物流、海洋生物、滨海旅游等五大基地,使港口产业链得以延伸。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千亿产值,百亿税收”的目标。
二、临港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北岸开发区的体制有待理顺。在管理体制上,湄洲湾北岸开发区未能真正享受省级开发区的相关政策,项目的用地、用海审批,涉林报批等须通过秀屿区相关部门上报,影响了项目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在海关政策上,由于通关系统尚未完善、优惠政策较为模糊,使得跨国生产企业和国际物流商止步观望。在管理机构上,公安分局、消防大队、边防大队等机构虽已成立,但单位未挂牌,人员未到位;国土分局未设立,规划部门力量薄弱。在物流园区建设上,由于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管理的“条块分割”,影响了物流园区规划的实施。
2、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北岸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市政府规划配套的东吴港区口岸办、海事局、边检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等机构驻北岸办事处、联检大楼等设施建设目前是一片空白,制约了港区物流业的发展。目前,北岸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主要还是以满足传统运输作业为主要业务,铁路、公路整合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快捷、畅通、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3、港口物流的信息化有待提高。现代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北岸港口尚未建立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如航道无线电定位导航技术、虚拟网络技术、数据传输技术等尚未应用到物流管理系统中。
4、港口物流人才队伍有待充实。由于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北岸开发区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的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更加紧缺,严重制约了港口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对策与建议
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经济,是推动莆田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建议:
1、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是莆田最具发展前景的核心区,我市要尽快理顺其行政管理体制,配齐相关行政管理和检验检疫机构和人员,使其真正享受到省级开发区的相关配套政策,并大胆进行“先行先试”,在项目用地、用海的审批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建议市政府努力改善通关环境,提供高效的港口物流服务,同时要做好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制订政策法规,规范行业运作,整顿和维护经营秩序。
2、加强物流发展指导,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港口物流的发展指导,倡导发展绿色港口物流,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和发展公共码头,大力发展港口深水航道、港口集疏运通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把港区、保税区、开发区和中心城区,以及与腹地城市紧密地联贯在一起。通过快捷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缩短物流时间,拓展物流空间,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3、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现代港口物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随着现代港口物流体系的发展,对港口的信息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港口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市要尽快建立港口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实现集船东、集装箱码头、拖车公司、各堆场、各物流园区、仓储区、货主和银行等单位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通过物流信息网络组建电子物流中心,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整体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综合服务水平。
4、建立临港物流园区,做强做大物流产业。要依托湄洲湾北岸大型码头群和区域交通枢纽优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园区,形成辐射海峡两岸的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要吸引外资或合资的大型物流企业进港运作,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临港物流企业;要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要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促进湄洲湾北岸逐步建成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港。
5、构建专业人才高地 服务港口物流发展。要通过建立人才高地,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物流人才。一要实行柔性用人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借脑、引智、招才;二要通过高校、职业技校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三要抓好港口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既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又培养物流蓝领工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度,为港口物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港口物流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推动。随着“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市在推进湄洲湾北岸建设我国东南沿海国际性、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进程中,港口物流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