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加快我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报道之六
莆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建设
●部门回应
市教育局:促进教企深度融合
郑祖杰发言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市教育局局长郑祖杰在协商会上介绍了其主要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解决部分职业院校小、散、差的问题,提高办学效益。近几年,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了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全市职业院校从2010年的25所整合到现在的20所,初步形成了农村职业学校向城市集聚、散小职业学校向重点职业院校靠拢的格局。同时,组建了分别由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仙游职业中专学校、莆田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的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企业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的财经商贸、工艺美术、电子信息等职教集团,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试点“现代学徒制”。一是实行“招工招生一体化”。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深度合作,做到“五个合一”,即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程与工艺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在校生人数达到600多人。二是实施“英才教育计划”。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与中焙烤行业协会共同实施“英才教育计划”,培养“懂经营、会管理、能训练、敢创业”的职业经理人,参与学生700多人。学校“英才教育计划”课题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式”培养、“工学交替式”培养、“产学合作式”培养等四种模式。其中,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与莆田市卓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莆田市云起香材有限公司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学生就业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合作。仙游职业中专学校与新时代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开展车间进校园合作试点工作,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师资与师傅、培训与岗位“五个对接”。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与闽翠缘玉器行联办珠宝玉石雕刻培训基地,把工厂办在学校里,参与合作学习人数79人。莆田职业技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共建“教学工厂”,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践,实现与就业“零接轨”。
推进实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支持各职业院校建设了一批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实现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技师(师傅)的零距离对接。到目前,全市已有省级实训基地4个(其中省级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8个、市级重点专业22个。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更加重视基地的信息化,尝试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其中,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校,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信息化校园校。
拓宽学生就业和升学渠道。一是每年定期开展校企协作招聘会暨中等职业教育成果展示宣传活动,2015年有125家企业用人单位参加展示,求职者和咨询招生的人员6000多人次。二是开展技能大赛。2014-2015年联合福州、宁德三市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我市1382位学生参赛,选送187名选手参加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40个,优秀奖87个。6个项目参加国赛,荣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2个。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术技能作出创新成果交流赛上,4件指导作品分别斩获一、二等奖。三是拓宽升学渠道。在2015年福建省高职招考中,我市共1093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其中246人上本科录取线,占考生总数的22.6%,677人上大专录取线,占考生总数的61.93%。
郑祖杰指出,当前我市职业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职业院校达标建设的问题。我市现有4所中等职业学校(仙游华侨职业中专学校、莆田科技职业技术学校、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仍然有初中部,无法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独立设置的要求,影响办学质量,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试行现代学徒制遇到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目前技能实训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二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不足,缺乏自学能力和自学意愿;三是企业在试行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试行合作的费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企业在试行现代学徒制中难以实现责权利对等。
实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一是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二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认为给企业增加管理成本、增加风险、难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影响企业声誉。三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涉及校方实训设备、场地使用等问题未能得到机制保障,无从尝试合作机制的创新。
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现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偏多,专业教师不足,特别是新增的专业,专业教师尤其缺乏。这些专业教师虽然学历高、基础理论扎实,但普遍缺乏生产一线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生在职校学不到更多的技能,更加重了就业难度,反过来又影响职校的招生信誉。招生难与就业难形成恶性循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对此,郑祖杰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强化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统筹全市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到2018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全达标。统筹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实现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我们将督促有关县区政府对现仍有初中校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内剥离到位。
二要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职教集团建设,采取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校企共建实训中心等方式,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工作,申报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健全校企合作基本办学制度,积极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建立校企合作财政专项资金,争取财政列入预算,每年用于支持建立开展信息化在线课堂平台的行业、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信息一体化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加快推行现代学徒制。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对于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在校生由企业给予生活补助。政府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经费补助企业,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经费奖补学校。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指导委员会,对试点的企业给予政策的倾斜,如采取减免税收、贴息贷款、征地、企业改扩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开发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依托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围绕化工类、机械制造类、汽车类、电子商务类、物联网、工艺美术类、建筑类、食品类、珠宝玉石加工等重点发展产业,建设一批以产业为纽带的省、市级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市级区域性公共实训基地。
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建立学校从行业企业招聘教师的制度,其中职业院校新补充专业教师(含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逐年提高至50%。试行教师五年一注册制度,建立健全教师退出机制。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之间人员互派互聘。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和未实行生均定额拨款的高等职业院校将不超过总编制的30%用于自主聘请兼职教师,由同级财政按编制内教师平均工资水平核定补助经费。加强教师培养提升,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加强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支持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