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提高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专题协商】报道之十
莆田: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
市人社局:切实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肖兰英发言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肖兰英在协商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回应。
放宽医保准入条件
支持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一是取消医疗机构批准时限要求,即医疗机构获得执业许可证后,即可申请医保定点资格。二是取消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经营面积准入要求。三是将定点医疗机构申报时间由原来每年第二季度的工作日,调整为每季度的第三个月集中办理。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均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四是对取得《医疗执业许可证》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包括卫生所、医务室、门诊部),需纳入医保服务范围的,应向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医保经办机构评估合格后及时纳入医保服务范围。
支持养老医疗合作
养老服务机构可采取与周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合作,合作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应在养老服务机构内设立医疗服务科室、配备相关的医技人员,其标准不得低于卫生所(医务室)的设置要求,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由养老服务机构向所在地医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经医保经办机构评估合格后及时将内设的医疗服务科室纳入医保服务范围。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
加强医保政策宣传,落实医保管理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内设医疗机构的管理,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管理制度,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挂床套刷医保卡等违规行为。
落实医保报销待遇
一是本市户籍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人员,入住纳入医保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属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70岁以上患慢性病行动不便、重度残疾患者发生的床位费,不超过我市价格管理部门规定的普通三人病房床位费标准的部分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床位费低于普通三人病房床位费标准的按实际支付)。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员入住本市纳入医保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凭社保卡刷卡结算,入住外地纳入医保服务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费由个人先垫付,到所属医保经办机构报销。二是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本市户籍参保人员,在内设医疗机构(含医疗合作)门诊发生的、符合医保规定的医疗费用,经协议医保经办机构审核后直接与养老服务机构按服务项目结算。对发生病情变化的入住人员,养老服务机构应及时转入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其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结算。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市人社局把养老服务人才列为我市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鼓励养老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技工院校组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研究制定了《关于转发福建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莆市财社[2015]135号)和《关于做好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莆人社文〔2015〕317号),推行技能提升补助政策,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对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求职、失业、就业等实名制登记的城乡劳动者(含省内外来莆务工人员),参加经我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技工院校、企业(经工商登记,培训计划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培训结业证书或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考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可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我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市人社局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全市统一考试的通知》(莆人社文〔2015〕284号)和《莆田市职业技能鉴定全市统一考试考务手册》,采取“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的管理办法,分类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考试工作,把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员等四个职业(工种)的初级工(五级)、中级工(四级)、高级工(三级)技能等级鉴定列入全市统一考试范围。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85人次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并取得养老护理员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市老龄办:培育专业社会助老队伍
朱佳强发言
此次调研报告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中,主要有两条建议“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管理水平” 涉及老龄办。市老龄办综合科长朱佳强对此进行了回应。
加强机构设施建设,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立足点。市老龄办将建议政府把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继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承担主导职责,确保中心(站)正常运行。督促各县区(管委会)把运行经费落实到位。适时选择一批条件比较好的社区养老服务站作为示范点,组织学习,进行推广。社区要根据本辖区老年人实际需求情况,提供固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配备相应的活动室、日间照料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等,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活动或服务。针对老年人关注的健康状况、权益保障问题,积极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知识讲座。
培育专业的社会助老队伍,打造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模式。居家养老面对的既是老年人这样一个特定弱势群体,又存在家庭、受众、环境及服务人员等千差万别的情况。因此,要发展居家养老,则首先必须实现居家养老模式的标准化,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议从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上有爱心、志愿服务老年人的中年人中招聘专职服务人员,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成为服务老年人的主力军。同时,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市老龄办联合莆田学院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拓宽资金渠道,增强政府购买服务的功能。通过本地的报纸、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的关注度和信任度。2015年敬老月期间,市老龄办通过网络、电视、平面媒体、宣传手册和标语等大力宣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收到良好的反响。通过提高政府加大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投入,使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政府购买和社会提供的服务。2015年底,市老龄办与中国人寿莆田分公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我市“银龄安康工程”的通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捐资、捐物或提供无偿服务。鼓励有经济能力的老年人自费购买较高层次的服务,这样既实现了普惠式的购买服务,又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此外,还将为70周岁以上优抚对象及基层老年人协会会长购买一份“银龄安康”意外伤害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一份社会保障。
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网络。从2016年起,由市政府每年出资277.2万元,在荔城区、城厢区开展“一键通”信息呼叫服务系统建设。信息化平台建成后,可以建立完整的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档案,包括个人信息(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子女、社区物业、社区医疗中心等从属于个人的紧密型信息。入网的老年人通过集移动通讯和一键通为一体的老人手机及呼叫器等智能终端产品,拨打平台服务热线,客服人员就可以立即知道老人的个人信息,响应老人的服务请求,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社区服务等综合服务系统。其服务特点:一是随时随地随到;二是一键求助方便;三是安全平安便捷。这项工作,为期三年试点,并纳入2016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