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绿心是城市的肺,是莆田城市重要的泄洪通道及蓄滞洪区,是城市沟通山海之间的重要通风廊道。做好绿心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在今年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李志鹏委员代表农工党市委会作“保护生态绿心 建设海绵城市”的发言,对如何保护生态绿心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李志鹏:保护生态绿心 建设海绵城市
我市绿心范围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涉及南北洋区域的荔城区西天尾镇、拱辰办事处、黄石镇、北高镇和涵江区的白塘镇,约49个村庄(北洋24个村庄7.4万人、南洋25个村庄10万人),即由现324国道中段、荔园路、荔港大道北段、涵港大道北段等围合的区域,基本地貌为农田、村落、水系及沿水岸的荔枝林带。绿心向西通过延寿溪与绶溪公园、泗华陂和九华山脉相连,向东联结兴化湾,从而构成山、水、海相呼应的生态廊道。《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指出,绿心要以生态绿地、水系保护为主,允许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低度开发。
市政协委员李志鹏代表市农工党发言。他说,莆田生态绿心具有防洪保安、生态调节、文化传承等作用,保护生态绿心,对我市建设海绵城市意义重大。
防洪保安。绿心位于南北洋平原内,是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具有排涝功能的河道总长167公里,其中主河道15条64.1公里,是莆田城市重要的泄洪通道;具有滞洪功能的农田面积达30.55平方公里,蓄洪库容近3000万立方米,是城市中面积较大的低洼地,是莆田自然形成的滞洪区。莆田区域面积不大,因南北洋平原地势平坦、低洼,主城区四周五山簇拥、木兰溪蜿蜒环绕,常受山洪、内涝、潮水、外洪等共同影响,防洪排涝矛盾突出,蓄滞洪区是解决类似地形地貌防洪排涝不可或缺的措施,台风暴雨来后中心城区的涝水只能通过发达的河网水系汇集于绿心的蓄洪区内,错峰待排。
生态调节。绿心是莆田城市的生态核心,是典型的天然平原河网湿地。现有绿心密集的河网、河道两岸茂密的荔枝林、及广阔的南北洋平原是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莆田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在景观美化、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
文化传承。历史上绿心区直是莆田的粮仓,发达的农业孕育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这里彰显莆田无处不荔枝的风貌,代表莆田民居的士大夫、富庶乡绅的历史保护建筑,其中具有历史及保护价值的古建和公祠271处。
李志鹏认为,绿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总体规划编制滞后。虽然我市各部门相继编制了一系列涉及绿心的相关规划,但作为城市生态绿心区域的总体规划滞后,将可能与部分专项规划发生冲突,造成重复投资或投资浪费。
蓄涝能力不断降低。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绿心面积不断萎缩;城市建设中非法占用、填塞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沿岸部分群众蚕食河道,违章盖房占用河道;生活、建筑等垃圾随意倒入河道,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排水通道不畅;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线性的公路、铁路等建设改变了原有水系汇流习惯,延长来汇流时间。
水环境质量不佳。绿心内水系污染严重,自然景观保护及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亟需加强。生活、生产等垃圾乱弃现象普遍;工业企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河道污染严重;河道水面被填埋、蚕食,景观品质下降。
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绿心范围内有价值的民居和文物建筑尚未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部分居民对一些传统特色的民居随意进行拆改,使有价值的民居和文物建筑不断减少;有些未拆改的传统民居无人居住,逐步荒废,面临损毁和消失的危险。
为此,李志鹏建议:
编制生态绿心总体规划。开展对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检查,对照海绵城市要求,衔接和统筹绿心区域内的专项规划,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严格控制蓝线划定,确保绿心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域面积不小于开发前,并严格遵循河流自然形态,严禁裁弯取直,严格控制整合改线,编制《城市绿心保护和利用规划》,明确城市绿心保护和利用范围,确定规划定位及保护利用措施,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低密度、高质量开发,指导绿心的保护和利用;适当微调绿心规划范围,在总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将绶溪公园和土海湿地公园纳入城市绿心规划范围。
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保护现有的南北洋特别是绿心内的河网水系、天然湖泊、湿地、坑塘、沟渠及岸坡、滩地、河岸防护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一是控制保护河道蓝线。落实《南北洋防洪排涝规划》《南北洋河道管理若干规定》,严格按规划控制河道两岸管理用地,明确市、区河道管理保护责任,力保南北洋河道两岸30米绿化走廊,把河岸作为公共开放绿地空间。二是建立保护考核制度。落实“三条红线”各项控制目标,把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河长制纳入城市执法管理综合月考评,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责任和考核工作体系,把水资源和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三是创新河湖管理模式。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创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管理河道,切实落实河道分级管理办法和河道管护经费,实行水岸协同保洁,确保河道整治成效。四是加强巡查严格执法。建立巡查通报制度,明确重要巡查责任单位,发现“两违”、涉河违章、污染河道、破坏古建筑等,及时通报,联合执法,始终保持防控高压态势。
修复被破坏的生态。以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安全为基础、生态为根本、景观为形体、文化为灵魂”的原则,按照“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的治理理念,加大生态保护,立足自然恢复,规范各类涉水建设活动,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加快河道防洪堤坝等水利设施生态修复,建设堤身堤后绿化、生态驳岸、生态河床。加快沿河绿化美化,同步建设岸上景观休闲设施,留足城市公共绿地,恢复植被,因地制宜建设亲水景观休闲节点。加快城涵河道园林景观及防洪工程建设,建设沿河荔枝林带景观工程,集中打造一批沿河景观休闲带和水上旅游带。加快木兰溪城区段景观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建成莆田人民最大的滨溪水利公园。
留足蓄滞洪区面积。根据海绵城市、城市排水防涝要求和历史内涝情况规划建设新水体,对接城市防洪排涝相关规划,严格控制保护绿心中水面、农田面积,留作蓄滞洪区,满足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水面率8-10%的要求。加快推进木兰溪下游挡潮闸工程,建设玉湖、东阳湖、木兰湖、江东湖等蓄洪湖泊,疏浚拓展白塘湖,保护土海湿地公园,促进雨水积存净化,增加滞洪能力,减少绿心内洪水淹没范围,为南北洋平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用地空间。
加快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城区内河水系摸排工作,分析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重点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清淤清障、打通断头、开挖连通沟等促进江河湖库水系有效连通,做大水体,提高雨水、洪(涝)水的调蓄能力,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形态、自然循环。制定完善健全污水收集体系,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同步实施岸上截污和片区治污,特别是沿河小区要截污到位,要确保河道治理到哪,“黑臭水体”治理到哪,坚决杜绝城乡各类污水直排河道,生物净化水体。加快改造南北引排闸,引清补水,尽快实现南北洋河道内和木兰溪干流的水体交换、流动,逐步改善水环境。
低影响开发建设。严控建设用地,守住“绿心”生态底线,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绿心内现有的耕地,特别是30.55平方公里的低洼耕地,是我市的宜居环境赖以正常呼吸、过滤的“城市之肺、城市之肾”,必须严格控制确保不被蚕食,实施旧村庄整治,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明确绿心的开发模式,以保护生态绿地、水系为主。
保护古迹传承文化。参照福州“三坊七巷”模式,建立有效的保护机制,保护绿心内万株百年荔枝树和成片的荔枝林以及南北洋沿线重要的古堤、古渡口、古桥、古驿道、古民居等历史文化景观,挖掘人文元素,弘扬莆阳文化,谱写水乡情韵。 (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