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五)
【发布日期:2016-11-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市政协“推进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专题协商】报道之五

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部门回应

集中财力加大产业投入

为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市财政局紧扣财源建设中心,围绕产业升级主线,不断探索财政扶持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方式,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梯度财源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金方面,集中财力加大投入
设立各类产业专项资金,推动产业集聚、优化升级。从2012年开始,市财政局每年安排各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计30多项约4亿元,包括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外经贸和港口发展等专项资金;2016年,市财政计划筹集各类专项资金4.2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引领作用,培育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龙头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惠企投入。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克服困难,确保各类惠及非公有企业的资金预算优先安排,优先调度。2016年,计划统筹科技项目经费1500万元,对雪津、天喔等我市食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改造给予奖励,对重点技改项目实行贴息、补助政策;落实农业保险补贴,继续推进设施蔬菜种植保险工作,有效化解蔬菜种植自然灾害风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对龙眼、枇杷、设施渔业等给予保险补贴,保障食品加工产业原料供应。
创新模式,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运用金融工具,通过贴息、补助、配套、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实施食品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汇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合力,大力支持发展实体经济。
减税让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这几年,连续实施了营改增、工业企业两税“即征即奖”、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以及所得税优惠等各类税收奖励优惠政策,促进食品加工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政策方面,配套扶持
这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修订了财政扶持企业政策30多项,内容包括鼓励企业增产增效、技术改造升级、科技创新、名牌创建、市场开拓、融资担保、改制上市、加强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主要是通过财政贴息、直接补助、奖励以及税费减免等多种手段,强调市场化运作方式,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和帮助企业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而言,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非公企业增加技术研发资金、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市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对鼓励企业直接融资财政给予较大幅度支持。对我市非上市企业进入场外市场挂牌和融资、挂牌后备企业完成改制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由市财政给予20万元奖励;对挂牌后备企业完成股改后在场外市场成功挂牌的,市财政再给予40万元奖励。对成功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私募债等的挂牌后备企业,市财政按票面利息的10%给予贴息,每年贴息额度不超过10万元,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
服务方面,提速提效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几年来,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依法聚财、服务生财,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让非公企业和其他各类经济主体在公平竞争中竞相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加快政策兑现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根据企业类型缩短税收奖励兑现和贷款贴息周期;对政策规定可以返还给企业的各种税费、出口退税,及时兑现足额返还。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大财政干部下基层下企业,深入了解并及时反馈企业的政策诉求,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下一步,市财政局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有利于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完善和创新支持食品加工企业的金融服务。针对企业融资瓶颈难题,着力加大融资服务力度,完善食品加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和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鼓励其在政策允许下拓展金融服务内容。二是完善食品加工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挥电商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对食品加工企业安置再就业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对就业培训等给予补贴。同时,建立对食品加工企业技术支持与经营服务平台,以带动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引进培育食品产业人才

近年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履行部门职责,从食品相关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激励、保障等环节入手,大力引进培育食品产业人才。
着力加强职业培训鉴定,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大力推行职业技能提升“见证补助”政策,相继研究出台了《关于做好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推行技能提升补助政策,对符合规定的技能提升劳动者给予350-2000元的职业培训补助。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共有2002名食品加工产业技术工人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技师22人,高级工304人,中级工372人,初级工1304人。
着力对接产业发展,推动校企合作。积极指导技工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鼓励校企合作,重点开设食品加工相关专业。如,湄职院与食品行业协会、复茂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推行英才培训计划等。推行“职业院校+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模式的产业技工培养基地,推动技工院校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培训资源合作。我市目前已建立3个省级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并依托复茂食品有限公司、上塘珠宝玉石学院和莆田市油画产业协会等积极培育新的产业技工培养基地。
着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发掘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为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支撑。2014年、2015年,市人社局牵头联合莆田中华职业教育社、市农业局等单位,依托福建省高技能人才(西式面点)培训考核基地、市烹饪协会、市茶叶协会、复茂食品有限公司等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承办食品加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相继组织开展了第九届福建省焙烤技能竞赛暨第十五届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福建赛区选拔赛等食品加工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着力搭建技能传承平台,推行“师带徒”行动计划。鼓励食品加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选拔企业中年轻优秀的中、高级技工拜名师、学绝技,有效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师带徒的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莆田市烹饪协会技能大师工作室、莆田市复茂食品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郭继光获评省级技能大师。今年,启动首批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拟创建不少于10个市级大师工作室,重视创建食品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对每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5万元的建设经费补助。
着力强化社会保障,全力推进全员参保。在我市辖区内各类食品加工产业就业的人才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就业与医疗费用报销和当地的参保职工享受一样的待遇,同样可持社保卡就医、购药刷卡结算。同时,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开展职业培训鉴定等措施,为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支撑。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特色,鼓励技工院校与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探索开展“招生即招工全日制班”或“招工即招生在职双制班”等形式,工学交替贯穿于在校与在企教学实训全过程。构建产业发展驱动课程改革机制,以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为依据,建立专业设置与需求紧密对接、特色鲜明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引导技工院校开设食品加工相关专业。
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支持食品加工行业企业开展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劳动力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发挥企业培训主体地位作用,用政策引导人员向食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方向流动。大力开展食品加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选拔培养食品加工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同时,着力提高莆田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社会知名度。推行“师带徒”行动计划,支持食品加工行业高技能人才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挖掘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推行“见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