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保护传承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
【编者按】传统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街,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强壮民族魂文化根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16年度专题协商计划,市政协于8月31日召开六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举行“传承保护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专题协商议政会。市政协委员从规划先行、深掘人文底蕴、加强宣传推介、强化经费保障等方面踊跃发言。市住建局、文广局、规划局、旅游局等市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协商,并就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
●调查研究
●现状
目前,我市有历史文化街区2个(荔城的宋城、涵江的萝苜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仙游的济川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涵江的洋尾村、北岸的港里村、仙游的前连村),还有东阳村、后黄村等11个传统古村落。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积极做好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传承工作,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规划初步形成,管理制度趋于规范,取得了一定成效。
●问题
由于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点多面广、散落在全市各地,加上为改善居住条件而拆旧建新或搬入新居,传承和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历史遗存现状堪忧,专项规划明显滞后,旧城改造存在误区,业态单调缺乏活力,人才紧缺资金不足等。
●对策
建议发挥我市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保护优先、文旅融合、彰显古韵”的思路,从古民居、历史文物的“点”、古街区路段的“线”、古城区集中片区的“面”,突出重点,三管齐下,通过修复、复建、仿建等形式,推进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提高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了解莆田灿烂的历史文化,让莆田人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莆田历史文化的“DNA”。(时报记者 郑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