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回应
加快推进规划实施进度
2014年,省住建厅邀请福州大学对我市乡镇驻地、街道的历史建筑、特色建筑、历史风貌区进行普查,根据普查成果,我市有历史建筑96处,特色建筑99处,历史风貌区5处(除仙游县外)。在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已提出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名单26处历史建筑名单予以公示。
我市共有两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宋城历史文化街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
宋城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东至北大北街,南至文献东路、西至荔城区政府大院、北至梅园东路,面积约13.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34.37公顷。街区内有15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保单位元妙观三清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化府城隍庙、大宗伯第、古谯楼、文峰宫、基督教堂等,其余9处为市县级文保单位),认定保护建筑20处(关氏大厝、陈氏大厝、林氏大厝、吴家大厝、宋家大厝、柯家小洋楼、县政府礼堂、政法楼、郑氏洋楼、黄氏大厝等),大路街、衙后路、县巷、坊巷、鼓楼里等典型的传统街巷,以及古树、古井、牌楼等特色构筑物、古典院落、古树名木等。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西至前林沟,北至保尾路,东至鉴前路,南至延宁路—海岭路,核心保护区面积约17.2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21.06公顷。街区内有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保单位黄氏民居、集奎桥,其余4处为市县级文保单位)、7处历史建筑,西洲桥、霞徐桥等古桥,后街、集奎街、楼下路等传统街巷、文物古迹、优秀现代建筑、古树古井、特色构筑物等。
我市历史建筑(古民居)和历史文化名街分布广泛,市规划局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历史传统文化,加强了一系列历史建筑(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规划服务。
●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我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已编制《莆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内容。
●历史文化街区规划
《古谯楼历史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修缮建筑方案设计》。市规划局已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福建省莆田市古谯楼历史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修缮建筑方案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9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详见附件1)。规划以保护为出发点,按照“振兴古城、传承文化、永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挖掘城市文化内涵、科学合理地使用土地,将街区建设成为以宜居住宅、特色商业、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主的复合型街区。规划也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规划、旅游发展策划等。市规划局于2009年6月向荔城区政府提出《规划实施建议书》,建议抓紧组织实施规划。荔城区政府已开展了县巷、大路等几条道路修整、立面改造等工作。
规划提出了下一步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建设项目:主要文保单位和保护建筑维修与更新;大路庙前路传统商业街整治;县巷书画艺术街整治;文峰广场建设;传统居住文化体验展示区(一期);文化创意产业园与莆田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第二阶段建设项目:坊巷传统商业街整治;后街传统商业街整治;居住社区更新(一期);莆田游客服务中心。第三阶段建设项目:居住社区更新(二期);传统居住文化体验展示区(二期);文献路沿街景观整治(大路以东);古谯楼周边景观整治;古楼里美食街。
《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涵江区政府委托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完成中间成果。
●历史文化名村规划
我市有13个村(15个村次)列入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有1个村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3个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涵江白塘洋尾村、北岸山亭港里村、仙游盖尾前连村)。历史文化名村均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
就下一步工作,市规划局建议:一要严格保护,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出台地方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历史建筑(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责任主体、职能分工、管理机构、保护专项资金、保护内容、保护措施以及法律责任等。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法可依、执法有据。二要成立机构,有序推进。建议荔城、涵江区政府成立古街区保护建设专门机构,由专门机构协调各部门开展古街区保护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历史街区规划的实施进度,推进古街区保护建设建筑方案、施工图的设计及建设工作。三要加大投入,设立专项。积极争取经费,将历史建筑(古民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的增长逐年增加,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力,共同参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推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我市历史悠久,传统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资源丰富,但是点多,分布散,比较不集中,而且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导致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破坏严重。很多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处在闹市区,被高楼大厦覆盖。如古谯楼周边全是商场,停车困难,不利于开发文化旅游线路。
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可以借鉴周边城市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如乌镇、丽江、凤凰古城、三坊七巷等,这些地方不仅有效保护了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而且极大促进了旅游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市旅游局针对传承保护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提高保护传承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意识。市旅游局统计(不完全)具有莆阳特色、明清特色和中西合璧的古厝老房就超30处以上,特别是仙游县前连村、荔城区后黄村、涵江区江春霖御史故居、后坡明清古民居等古厝建筑风格独特、占地面积较大。由于滨海风光、生态文明、生物景观、休闲度假等旅游发展迅速,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人们开始兴趣传统的民族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等旅游,古城堡、古村落、古寺庙等受到了游客的青睐。今年以来,市旅游局共为仙游济川、北岸港里村、后黄村等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争取各级补助资金100多万元。二是加大对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力度。深度挖掘莆田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展旅游资源,发展旅游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化经济。指导县区旅游局加强对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逐步开始发展旅游,比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村,古民居保护的较为完整,适当的进行修缮,结合农业休闲、农产品采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三是加强对莆田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宣传营销。着眼客源市场需求,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加大莆田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认真设计印制旅游宣传资料,在全市主要酒店、景区、公众场合发放;制作旅游宣传广告,通过莆田电视台、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莆田移动短信、莆田新闻微信平台、市内LED等文化电视媒体和网站不间断刊登或播出旅游广告,大力宣传莆田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广泛邀请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地的旅游组团社、新闻媒体记者来莆踩线,推出莆田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签订两地旅游合作协议。提升莆田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市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争取更多的客源市场。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市旅游局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实践,认真研究,加大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力度。一是处理好政府、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二是按照特色化要求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挖掘和展示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丰富内涵,让游客充分领略莆田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把发展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旅游富民建设的重要举措;四是建立健全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引进商业机制,循序渐进推进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五是加强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群众对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识,保障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