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声音
选准最佳发展途径
六届市政协委员、荔城区水务局局长俞建忠认为,我市强村富民行动中要解决“强村富民短板突出、强村辐射效应不足、政策落实不够”问题。
俞建忠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市强村富民的短板突出。从量上看, 2015年全市仍有空壳村576个。从村财收入结构来看,主要来源于集体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资源发包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经营性资产、可持续增长的收入不多。
“近年来,我市各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比如仙游县坝下、紫泽村,城厢区涧口、五云村,荔城区后黄村,涵江区东大、崇福村,城厢区马院村,秀屿区上塘村等,但各个发展模式仍处在探索完善阶段,对面上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有待加强。”俞建忠说,不少强村的发展模式局限性很大,很难被复制推广,“还有一个政策落实问题,很多好政策宣传引导不够到位,大部分村居对政策lsquo;红利rsquo;还不够熟悉、不会利用;一些政策措施不够细化明确,难以落实到位,因此政策的lsquo;撬动效应rsquo;就很难发挥出来。”
俞建忠说,强村富民行动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战略决策,对于贯彻中央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前实现全面小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该乘势而上,在提高、提升上下功夫,务求更快、更好的实效,建议从发展途径、强村政策、机制举措等方面着手。
选准最佳的途径,促产业发展。一是注重因村制宜。坚持强村富民一盘棋,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市、区组织和农业部门要深入分析实际,指导村居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对照“六种模式”,选择朝阳产业,避免同业竞争,推进错位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探索多种融合发展方式。对先进村、一般村和薄弱村,要在政策叠加运用、资金挂钩扶持等措施上有所侧重,精准施策,重点推进空壳村三年内破壳的目标。二是注重发展载体。一方面突出重点,做足土地这个首要资源的文章,依托幸福家园、美丽乡村载体,开发村级留用地,宅基地整理复垦节余的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产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突出短板,对精准扶持的贫困村,通过实施造福工程,将后续产业发展贯穿始终,做到安居与发展并重,产业培育与搬迁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提高群众外出就业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三是注重产业布局。产业是强村富民行动持续推进的根本动力。要针对当前“一村一品”抱团发展、品牌营销不足,产业链零散、低层次发展的问题,规划“一村一品”的布局和产业链,重点是对农民合作社的用地及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及落实。同时,要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休闲体验、乡村生态观光旅游,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
打通最后的距离,促政策落地。一是政策再完善。对市委、市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已出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完善之处,尽快加以健全。如,在扶持资金使用上,虽然市、县区安排资金,但下拨、管理仍无章可循,导致专项资金不敢拨、不敢用的问题,要抓紧制定具体方案。在释放发展红利上,对县区呼吁的片区改造中征地每亩提留8平方米作为村集体保障用房政策,能否放宽给予其它片区改造、公益事业类或收储地等被征用地村居集体享受同样的政策。在扶持薄弱村上,提出了对资源缺乏、扶持发展较困难的村,由县区购置物业补充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措施,也需完善并抓紧实施,以确保脱壳目标的实现。二是门槛再降低。对于扶持政策落实难的问题,着力从政策设计上予以简化、优化、操作化,以发挥政策撬动功能。准入门槛上,如“一村一品”集约化水平低的原因在于缺乏整合和统一规划,农业合作社的厂房、用地等各自为战,难以获得审批;政府扶持土地流转的面积、位置等限制极为严格,扶持标准又偏低。这些都应该予以适当调整,才能切合基层生产经营实际。审批门槛上,如就涉及旧村部、旧校舍、边角地、夹缝地等闲置地开发,是强村富民的突破点,且面积、投资规模均不大,市国土、住建、规划、消防等审批权限可以下放给县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管理,建立绿色通道,由区镇统筹管理使用,有利于盘活资产、资源。三是服务再优化。针对村居在政策把握、手续办理上不熟悉的问题,市、县区有关职能部门要扩大宣传、优化服务,并打造一些样本作为引导。首先,市、县区要成立部门联席会议,对部分已出台的强村富民政策进一步细化,制定流程图,明确有关主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的职责。其次,县区、乡镇要组建专门队伍,分类梳理村级经济发展项目,为村居开展强村富民做好业务指导和手续代办。其三,落实市、区部门挂钩贫困村机制,选派专人,发挥上下沟通优势,帮助破解村级在政策落实和手续办理上的问题。以此,通过三级联动,改变扶持政策“没人跑”、“不会跑”的现状。
健全最强的保障,激发活力。一是生产要素驱动。强村富民,首先需要激发生产要素的生产经营属性,“变废为宝”。而从进度看,全市试点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两证合一”确权发证才完成1109本。为此,要加快土地、山林、海域、农房等确权,协调金融部门开发融资产品,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开展。二是管理制度策动。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是村居干部,既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又要规范其行为,确保干净又干事。为此,要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对村资产出租、村干部在企业兼职、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挂钩等进行明确和细化。如部分村居干部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些在村办企业或其他企业中兼职法人代表或管理人员,建议组织等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规范明确其工资待遇及薪劳报酬,让能人发挥带头作用。对村资产出租的期限、招拍挂方式、合同等要逐步规范,改变合同过长、增收无门的问题。三是营造合力推动。首先是部门联动。强村富民是系统工程,涉及的职能部门众多。如发改委的一体化试点、住建局的美丽乡村试点和农业局的造福工程项目,人社局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经信委、商务局的商贸布点等等,应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增强工作实效。其次是挂钩扶持。整合贫困村挂钩帮扶的领导、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改变简单输血帮扶手段,加强行业匹配性,促进挂的人“帮得上”,被帮扶的村“能造血”。其三是社会参与。强村富民关乎社会群众,要明确村居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首创精神。要通过宣传和典型引导,解决宅基地整理复垦、强村项目征地、土地流转等工作中群众观念滞后的问题。引导致富能人、大中专毕业生、返乡人员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带动农民发展规模经营。 (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