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推进强村富民步伐(八)
【发布日期:2017-02-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部门回应

壮大集体经济

2015年以来,市农业局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精准扶贫等作为“强村富民”工作重要内容来抓,牵头代拟了《关于深化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
加强对全市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和引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村财壮大、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全力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懈奋斗。
据统计,全市2015年空壳村为576个,较2014年减少88个。
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针对空壳村地域环境、资源条件、人文历史等因素的不同,提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六种增收模式、六项推进措施和六个配套政策,为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等生态环境。在模式上稳中求进。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结合旧村改造、土地整理,盘活土地存量,促进土地流转经营;改造村内旧校舍、旧厂房、旧村部等三旧资源,实现租赁经营增收;对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扶持发展较困难的贫困村、空壳村,由各县区(管委会)负责在有增值前景的城区或集镇区购置一处物业,如店铺、市场摊位等,以补充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其租金可作为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村集体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外发展服务行业;解放思想,创新村庄整体开发和经营模式;明晰产权,推动确权发证,变资产为发展资本。在措施上强化保障。健全集体“三资”相关管理制度,着重建立健全定期清查、台账管理、资产评估和租赁承包等制度,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大额资金使用和非生产性开支控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健全“领导挂钩、部门帮扶”制度,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挂钩联系至少1个贫困村或空壳村,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至少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或空壳村,确保每个贫困村、空壳村都有结对帮扶单位,切实做到不脱壳不脱钩。在政策上持续完善。资金上强化扶持力度,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县区2000万元、北岸1000万元、湄洲岛300万元,重点用于扶持贫困村、空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在农村征地补偿、财税支持、简政放权等方面给予政策放宽,为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
市农业局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扶贫开发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定好位、履好职,强化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把脱贫职责牢牢扛在肩上、紧紧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地推动落实。县、乡两级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县区抓好责任分解、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人力调配等工作,一项一项落实推进;乡镇要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建立包村包户的帮扶制度,实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各部门要立足职能抓扶贫,各负其责,联动协作,形成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强化精准,定期核查建档立卡信息,用“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衡量农户贫困程度,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剔除,做好部门间数据筛查比对,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台账,做到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新脱贫户要留出政策缓冲期,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进一步加强政策贯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省、市有关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用足用好政策,要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扶贫战线的干部要对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烂熟于心,善于融会贯通,注重政策叠加使用,发挥最大优势。各县区要将造福工程工作与偏远自然村整村搬迁、地灾点搬迁、灾后重建工作、幸福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要按照“理顺机制、明晰目标、守住底线、确保脱贫”的要求切实做好下一步工作。
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一是健全财产性收益机制。在探索贫困户土地流转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更多贫困户资源、资金等财产方面的流转机制。二是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担保贷款,并给予贴息扶持。三是突出整村推进,深化挂钩帮扶。实施新一轮领导挂钩帮扶,采取“新”挂钩、“旧”回访的方法,侧重解决贫困村脱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其他38个贫困村,实施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市领导挂钩帮扶,全面推进8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确保贫困村至少有一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立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确保贫困村的贫困户都有至少一名挂钩单位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坚持“缺啥补啥”,避免重复建设,不断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对重点工作进行再督促再落实。对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造福搬迁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加强指导和协调,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督促各县区不折不扣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二是对部门帮扶措施加强跟踪落实。定期督查部门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帮扶项目、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加快推进村企结对帮扶工作,协助签约企业尽快进村入户,因地因企因业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年度精准帮扶计划,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帮扶项目落到实处,推动帮扶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强化督查形成机制。成立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效能办、农业局、民政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充实督查队伍力量,完善督查工作机制,以督查查问题、找对策、促解决、保进度,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好的要坚决问责,为加快推进我市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深化团建品牌

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需求更加多样,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村级团组织建设工作,增强村级团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是新时期不断推进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的重要保证。
我市971个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中,男性671人,占比69.1%,女性300人,占比30.9%;35岁以下552人,占比56.85%;小学学历21人,占比2.16%,初中学历318人,占比32.75%,高中学历401人,占比41.30%,大专及以上学历231人,占比23.79%。
完善制度建设。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着力夯实村级团组织建设,坚持党委带动、考评促动、典型推动。
强化队伍建设。配强团干队伍,通过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途径,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选配为村级团组织负责人,达到quot;三位一体quot;(即:既是团干部、又是村干部后备人选、又是科技生产能手)。推动全市80%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举办各类业务培训,培训团干部、团员青年1100人次。确保落实待遇,明确村级团支部书记的享受每月100元岗位津贴,享受农村“六大员”待遇。加强动态管理,依托数字共青团平台实现面向团员的精确管理、实时管理、定向分析。
抓好资源整合。一是强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乡村文化站、活动中心等阵地,根据青年普遍性需求,开发综合性自助服务一体机。二是强化创业帮扶,联合莆田农商银行推出“助青贷”和全省首个共青团服务创业青年的金融产品——青苗卡等,为青年提供最高10万元的完全免担保贷款,由村级团组织负责对本村创业青年的创业项目进行初审并推荐至上级团组织审核,截至2016年共发放小额创业贷款5000多万元。举办“振兴杯”莆田市青年职业技能竞赛、莆田市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开设多期农村青年就业技能免费培训班,挂牌成立“创研智造”、“梦想+”优空间、“互联网+”连锁等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组建120多名由政府、企业、金融等系统组成的创业导师团,为农村创业青年面对面“把脉诊断”,对农村青年创业集聚的电子商务、管理营销、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强化精准扶贫,筹集236万元资金成立莆田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全市204名农村贫困学子提供132.5万助学资金,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开展“幸福莆田?青春暖冬”活动,在物质和精神上对孤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老少边岛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关爱援助,发放慰问金及“幸福能量包”共计50多万元。着力加强大病贫困青少年的帮扶救助,通过线上宣传募捐、线下义卖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