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木兰溪是福建省“五江一溪”中的重要河流之一,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河道全长105公里,是养育兴化儿女的“母亲河”,从源头仙游西苑乡至涵江三江口出海口,孕育了水利、农耕、民俗等极具莆仙特色文化,两岸风光秀美,景点多样,无处不蕴藏着旅游资源,同时木兰溪两岸是莆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莆田市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带。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吴建通代表农工党市委会作“关于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的建议”的发言,针对木兰溪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提出对策。
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
吴建通委员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
近年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木兰溪实施“保护上游、控制中游、治理下游”的整治规划,通过源头保护、综合治理和防洪排涝工程,持续推进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已全面建成了下游一至三期防洪工程,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河段不设防的历史,为中心城区东拓南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供重要防洪保障,为城市建设走向木兰溪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木兰溪治理开始从下游走向全流域,水利部门抢抓机遇、转变观念,全面加快木兰溪防洪工程干流全线治理,实施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和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综合治理,为“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创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目标提供重要防洪保障和优美生态环境。
市政协委员吴建通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说,当前,木兰溪“一溪两岸”是我市城市外延拓展的重点区域,但木兰溪两岸开发建设、用地预留、水系治理、古迹文化保护、建筑风貌、城市天际线、景观打造等方面缺乏统筹考虑,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关系还需进一步统筹,面临着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滨水空间的控制保护与宜居城市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休闲、健身、赏水、亲水、观景等需求。
缺乏流域统筹。虽然仙游段、城区部分堤段景观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但在建设、管理等方面依旧是各自为阵、独自开发,缺乏协调统一。全面治理保护105公里木兰溪全线,全市上下尚未形成共识。
缺乏顶层策划。木兰溪沿线的旅游资源缺乏挖掘和统筹开发。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全域旅游和城市建设等规划有效融合,尚未从全市层面规划木兰溪全线沿河景观,提升木兰溪沿岸城市品位,挖掘旅游资源,建设一溪两岸风光带。
投入机制单一。木兰溪防洪工程是纯公益性的民生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在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中缺乏配套的旅游、城建、园林、环保等资金共同投入,缺少创新投融资机制来促进完善木兰溪防洪、旅游、健身、休闲等综合功能。
吴建通说,木兰溪两岸是我市城市外延拓展、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提升莆田城市品位的一张“金名片”。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以木兰溪水系为纽带,将木兰溪源、仙游兰溪公园、工艺博览城、木兰陂、梅妃故里、白塘秋月、宁海初日等名胜景区串珠成链,整合流域各类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既凸显莆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与周边环境、产业发展相结合,建设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凝人气、汇文气、彰灵气,建成集健身休闲、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特色优势的“百里长廓、千年古陂、万古兰溪”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带。注重做到以下几方面:
注重观念转变,整合资源建设升级版百里风光带。木兰溪保护开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艰巨而系统工程。一要树立“一盘棋”意识。全市上下要凝聚共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作为事关“打造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全局一个重大项目来抓,合心合力、科学有效地加以推进。二要创新工作机制。要转变水利单一建设模式,围绕把木兰溪百里风光带建成集旅游、体闲、文化一体绿色长廊为目标,建议由市里统一组建木兰溪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组,旅游、规划、住建、水利、交通等市直部门共同参与,县区各自包干推进,配强配齐人员,分级落实,统筹推进,确保上下游、左右岸协调推进。三要打造绿色GDP。各县区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和建设责任,转变发展观念,以木兰溪水系为纽带,串珠成链,挖掘、整合本辖区木兰溪流域资源、人文、生态、区位等方面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带动、延展,加快构建低碳循环、集约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打造绿色GDP,在本辖区内各建成一个主题鲜明的4A景区。
注重规划先行,留住两岸山脉、水脉、文脉。一是邀请国内最高水平的设计大师和设计院,高起点策划木兰溪百里风光带整体规划,立足国际视野,大手笔统筹做好顶层规划,充分融合沿线城镇、土地利用、旅游发展、水利、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规划,推行流域范围的“多规合一”。二是水陆结合,彰显“壶山兰水、荔林水乡”的特色风貌。留住莆田特有的山脉、水脉、文脉,突出木兰溪两岸建筑体系的色调、亲水系的通联、各条交通主干道和滨溪大道的衔接、壶山兰水的视觉走廊,串联木兰溪沿线的河网水系、湿地、荔枝林等生态敏感区。三是按照还水于民、还溪于民、还路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规划时统筹兼顾木兰溪的防洪、交通、游憩、生态等功能,围绕文化、亮化、美化、净化、绿化等“五化”,建设木兰溪百里风光带工程,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的滨江水地区景观环境,实现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环保、文化、旅游五大功能,打造优美的滨水空间和靓丽的滨水岸线。
注重景区提升,以木兰溪水系串联景点引领旅游业发展。以木兰溪水系为纽带,突出木兰陂、广化寺、南少林、民俗、工艺美术、祈梦等特色文化,发掘沿线文化点、商贸点、体验点,塑造城市个性,培育城市精神。一是挖掘治水文化,提升木兰陂水利公园,建设水利博物馆,打造闽中第一山水公园。二是挖掘广化寺佛教文化,提升广化寺景区,推动佛具用品的鉴赏、品鉴与加工的融合,建设集禅修、研学、朝圣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着力打造海丝沿线国家佛教中心。三是挖掘南少林禅武文化,整合南少林寺、九华山与紫宵岩景区,追根禅武文化,溯源南拳祖地,延伸南少林文化体验,开发禅修小镇项目,做大武禅夏令营,打造武林大会,形成集禅修、度假、研学、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禅修体验游。四是挖掘工艺美术文化,整合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海峡艺雕旅游城、仙游莆仙国际油画城等,增建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展主题节事、商务会议等活动,形成集商务会展、艺术品鉴、休闲购物、温泉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林仙都复合游。五是挖掘白塘湖、延寿溪周边的历史文化、名人名村,依托荔林水乡生态基底,开发体现莆田历史文化的萝苜田片区,形成具有莆田历史文化特色的集旅游接待、购物休闲、商务会议、历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都市休闲游。
注重产业融合,打造宜居、宜商、富民绿色长廊。坚持“旅游+产业+特色小镇”,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色优势、竞争优势,以旅游集聚产业、以产业支撑旅游,精准打造旅游产品,推进木兰溪沿线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木兰溪百里风光带旅游综合竞争力。一是发挥我市工艺美术等行业和榜头等特色小镇的优势,与木兰溪百里风光带旅游策划深度融合,打造论坛节庆、佛教、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着力打造旅游综合体。将旅游与现代影视、网贸、互联网+等产业融合,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博览会展、演艺娱乐等朝阳产业,促进当地产业转型,生态富民,旅游富民,发展特色旅游。三是注重整合旅游资源,以水系为主线,将木兰溪沿岸景观带串珠成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与沿线东阳、洋尾等历史文化村落相辉映,与南少林禅宗禅修文化动静互补。四是注重品牌打造,通过策划、宣传、营销等手段,吸引国内相关产业龙头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为木兰溪百里风光带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机制创新,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一是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精心选择启动区,打造核心景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试点区为窗口和平台,向社会、群众展示成果、宣传全域旅游理念,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从而带动木兰溪沿线整体保护与开发。二是政策扶持。通过市场运作与打造富民旅游、民俗民宿旅游相结合,发挥示范作用,来引导沿线群众就业转型。制定出台农房集聚、土地流转收储、扶贫救助和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三是建设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可由多家国企先行介入或采取PPP融资方式邀请力量雄厚的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四是运营机制。通过产业发展,并将木兰溪流域内的土地收益10%用于资金平衡,反哺用于设施建设。 n